书城哲学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48452400000029

第29章 大学生活与自我责任(2)

从历史和现实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青年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第二,党指导理论和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年发展成败。第三,青年人必须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成为时代的先锋。

人——境系统与青年成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所以,从青年开始,成长成才就成了所有青年人讨论和追求的最热话题。认定成长成才与一定的时间、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事物相互联系,构成了人——境系统。人——境系统又包括了人与时、人与地、人与人、人与物等四个子系统。

人与时关系主要指人与时代的关系。人才成长离不开一定的时代条件。但是任何人又不能主观地去选择时代,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去认识时代为你提供的条件,进而加以改造和利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有不少偶合现象,如牛顿与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了微积分;达尔文和华莱士几乎同时提出进化论,这是由于发生它的时代条件具备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见识高明,才能具备者,往往能够发现目标一举突破。

人与地的关系。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到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短的小树,而要是它被埋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人与树在生长过程中都要面临一个地理环境的问题,每一代人不仅有一个认识环境的任务,还有一个改造环境的任务,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两个任务。

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前辈、同辈等关系。前辈之责在于引领和呵护青年人的成长,在于支持。前辈人能否当好伯乐,支持后代人才的成长是青年发展的关键之一。同辈之责在于竞争和思齐,竞争是当代生活的主流,见贤思齐是同辈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只有在这样的准则指导下,青年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妒贤嫉能、文人相轻、互相拆台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大忌。

人与物的关系。社会物质条件对每个人的成长成才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微观上说,人首先必须解决吃、穿、住、行,才能谈得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宏观上看,社会物质条件越好,经济越发达,就越有利于造就大批人才。与成才相联系的物质条件是维持生命和品位做出贡献所必需的两大类物质条件。从国家来讲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从立志成才的青年人来说,则要奋发图强,因陋就简,不堕青云之志。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良辰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最好是一首情歌,如若能邀智慧伴唱,会更为动听。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人,不缺乏完美的语言智力、空间智力、节奏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数理智力和自省智力,也不缺乏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现代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而把智力和智商内化为智慧,就成了其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智力能帮助自己,高智商是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智慧就是两者皆顾下还能给社会带来好处。据说,有人寻找世界文明发展的导因。他首先去拜访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告诉他,文明发展的导因,无疑是人类群体所关注的最重要的命题了,我们必须探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这类事情,有关事物的原因和原理的知识就是智慧。他感觉不满足,于是他又拜见了歌德,歌德告诉他,主宰世界文明的要素有三个:智慧、光辉和力量。他还不满足,他想知道要达到人类文明的光辉境界,人类最需要和最关键的行为是什么?于是他又拜见了马克思,马克思笑着说:是智慧啊,不过是要用人类的全部智慧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智慧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古往今来,有无数先贤圣哲都对它进行了讴歌和赞美。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作为当代青年人,最需要的是完善两种智慧——情感智慧和创新智慧。高尚而优美的情感智慧加杰出而又富有个性的创新智慧,是赢得双倍人生价值和卓越的生存姿态的两大瑰宝。我们把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幽默乐观的品性、自信豁达的气质、同情善良的心态、自我激励的意志、与人为善的交流原则等人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和品质称之为情感智慧;创新智慧是对事物面临的问题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从而改进原有事物,或创造新的事物。创新智慧通常应用在创造发明和文艺创作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中也需要应用创新智慧,创新智慧是创造性劳动必不可少的智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创新智慧,就无法在竞争剧烈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第三节大学生活的量变和质变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从这里开始。刚刚迈入大学校门,每个人都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伙伴、全新的生活,有很多新的事情需要大学生去认识和把握,有很多新的困惑和矛盾需要大学生去理清和解决。进入大学后,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要求大学生独立、主动地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交往的需要明显增强。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过程,其本质是人的逐步社会化过程。大学是一块沃土,等待着有志者去耕耘,否则再肥沃的土壤都会荒芜。大学也许你并不满意,但还不至于一无是处;大学,也许你并未察觉,但它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智慧的宝藏。大学,以更加深刻的记忆留存,为你谱写青春的经过。大学时光,需要你珍惜,而不是抱怨,大学的精华,等待你的发现。因此,认识大学的作用,了解大学的生活,如何使自己成人成才,是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人生课题。

成才之路——我们该怎样学习

很显然,学习仍然是大学的首要任务。在这里,每个学生都面临着更为高级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知识的准备。它不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应试去学习,而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存去学习。所以在大学的学习中,要逐步完成以下几点。

要体味学习的快乐

学习是世上最快乐的事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忘记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当我们在有着众多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同学陪伴下,去进行学习的交流、智慧的讨论,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快事。然而在中学时期的应试体系,使得很多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仍然扮演一个接受者和盲从者的角色,仍然延续着中学时的题海战术和狭窄的知识结构,这很显然不是大学学习要看到的。大学的学习要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人在自己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把自己变成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和胡适先生说的“怀疑一切”、“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是异曲同工的。大学的学习不应该再唯老师马首是瞻,应该是一个带着自己的脑袋和眼睛去学习,用自己的脑袋支配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专业中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去研究解决它,继而成为在自己发现的这片领域的执著的探索者。这样,学习的快乐会每天伴随着你,让你惊喜连连。

要有学习的责任

过去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上大学说成“鲤鱼跃龙门”——上大学就意味着以后的生活有了保证,谋生成了很多人的首要目标,由此而导致了大学生缺乏了学习的责任意识。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如群星灿烂般的各种专业的大家学者,就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其有一个共因,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救国虽然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在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个时候,在陈独秀“新青年”理念的指引下,当时的青年人都怀抱一个救国梦,将自己的青春和激情都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救亡事业中。所以才有了钱学森、梁思礼、钱伟长等大家,他们的学习责任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今天的中国虽然与当年相比时过境迁,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是每个大学生的人生首要任务,所以选择不同的专业都应该拥有专业责任,用自己的所学来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是一个专业划分很精细的地方,这样的划分是与社会的分工交相辉映的。所以大学学习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专业责任上,有了这份责任,才会有血性的理想、学习的信仰。现在的中国社会,人们很功利地把专业划分为“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这种可笑而功利的分法使得很多青年都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而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使得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本无法发挥出来,由此四年大学,学校多培养了一个“热门”专业的庸才,少了一个“冷门”专业的英才。

在大学里,现阶段普遍被人们看好的“热门”专业,往往会挤得头破血流。也许是它现在就业前景好,也许因为它给从业人员带来丰厚的利润,也许因为它体面;但当许多人都跻身其中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里可分的蛋糕会越来越少,众多的人都跻身一个或少数几个行业中的时候,谁能确定芸芸众生中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呢?大学生选择专业结合社会需求无可厚非,但完全不顾自身的特长和志趣而去追求专业的普遍性,忽略专业的特殊性,往往就会邯郸学步了。所以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专业,就应有一个专业的责任和理想在其中。你对自己的专业树立的责任意识和理想预期的高低,会决定你的人生的成就的大小,也会决定你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大小。

要有学习的精神

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们要体味学习的快乐,承担学习的责任,也要培育学习的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虽然是一件惬意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持之以恒的坚韧,很可能会变成失败者。当你为一个难题备受煎熬的时候,当你为一份资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时候,当你在受到“高原效应”困扰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就是坚韧的学习精神。学习的痛苦在于对自己无知的偿还,学习的快乐在于对自己博学的享受,所谓,只有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煎熬,才能够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来。黄埔军校的校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行往别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对联更多地说明了学习的责任和精神,黄埔对学生的要求几近于苛刻,它需要每个学生必须承受艰苦的文化学习和军事学习。这些“新青年”在这样的学习精神的引领下,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成人之路——我们该怎么生活

在大学的校园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了没有玩好,大学白过;玩好了没有学好,大学也白过;既学好了又玩好了,大学才是最成功的。”这里的玩不是狭义上的玩,而是生活——大学生活。大学的四年是每个大学生从少年状态走向成年状态,从不独立、半独立状态走向独立的状态,从依靠家长、老师走向自我成熟的状态。所以上大学也就以为这有更多的生活问题摆在你的面前,让你去把握和处理。这种生活一方面是为自己成长做出最好的奠基,另一方面是为自己将来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做准备。总起来说,在大学生活里,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处理好激情和理性的关系

有人说过:疯子与执著其实是一家,失败叫疯子,成功则是执著。暂不讨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认为,不论是疯子的行为还是执著的行为,都来源于激情。论激情。“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浪花的激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春天的激情;“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创造的激情;战场上“向我开炮”的呼喊是勇敢的激情。青年大学生是人生激情澎湃的时候,激情使得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成为时代的骄子。但是因为他们年龄的缘故,对激情的控制力不够,往往使自己的激情变成冲动,而冲动只能给自己带来冲动的惩罚。所以,大学生的激情必须由理性来控制。

在理性与激情之间,理性永远是基础,激情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的促进作用。就像风筝和线,断了线的风筝便会失去控制。激情一旦失去了理性的指引,那就是狂热,极有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何以见得?举例言之。接近不惑之年的黄健翔在德国世界杯场外的“激情三分钟”,引发全国球迷的口水战和花样百出的网络恶搞。当天出版的都市类和体育类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关注程度和报道规模均超过了赛事本身,比较有代表性的标题是:黄健翔疯了!尽管他随即公开道歉,却依然让自己陷入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危机。但是,张海迪对黄健翔的评价是:无论怎样,今天我们的生活需要澎湃的激情,一个人有了激情才会热爱生活,才有工作的动力。一个男人有了激情才会英勇无畏,一往无前。不错,工作缺乏激情,会让人陷入力不从心的泥沼。然而,失去理性的激情,有时也会让人陷入难言的尴尬境地。当然,就像走钢丝一样,在激情与理性之间保持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保持着这份理性与激情,才能实现梦想。追求梦想是无价的,相信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或许近在咫尺,或许远在天涯。正是有了梦想,我们才活得实在。而在这里,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创造一次接一次地飞跃,一步步的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