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地看,人的信仰的精神要求,还是由人的本质或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的特殊存在状态决定的。人的本质不仅在于其作为一种动物不能不受其求生的本能和欲望的制约,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能不受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制约,更在于他能主动地处置、理性地驾驭——包括顺应、利用、推动和改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能有意识地协调与同类和其生存条件的关系,有建立于理性活动基础上的自由意志——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并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在为保证其存在和发展的对象化活动中,能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并不断地在其存在的物质层面(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社会层面(人与人的关系)和精神层面(人与自身、人与神或人与道的关系)自觉地追求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其中,特别是人在精神层面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需要有一种信仰对象提供的终极意义作为参照和向导。因此信仰的作用就像是夜色笼罩下大海中的灯塔,为人自觉地追求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照亮前程。没有信仰航标的精神生命,就像是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像是断了线随风而飞的风筝,像是找不到支点的水面浮萍,在其生命过程中处于一种非常可怜的对意义的茫然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信仰:信仰是人类在精神上突破自我终极有限性的一种精神需要,信仰的作用是给人类生活以终极意义或价值指导。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都应该拥有正确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混沌的。有了信仰,在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挫折和遭遇时,才会更理智更有信心,而不至于彷徨失措。人生信仰是力量的源泉,能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一个人信仰越坚定,越高尚,他内心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信仰作为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个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信仰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实践产生巨大影响。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它能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依赖。无论是正确的人生信仰,还是错误的人生信仰,都能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但是,不同形态的信仰对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科学崇高的信仰对个人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非科学的信仰则会阻碍个人主体性的发挥、局限人的思路、毒害人的思想。人们应当依据某种信仰是否理智、是否现实、是否崇高、是否健全等标准进行信仰选择。
信仰是行动之母,个人的信仰怎样,他的行动就会怎样。信仰可以左右人生,它对于人生与事业的关系,人格的修养与定型,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一个信佛的人会运用佛教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人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成就,无一不是由于他们具有崇高的信仰,因而能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造就他们辉煌灿烂的地位。此外,世上许多重要的发明,也无一不是由信仰启发的。无论何事,绝不是先有知识,后有信仰,而是用信仰去弥补知识的不足,信仰实为知识的前驱,它不是真理的代替,但信仰是达到真理的途径。假使没有信仰,许多真理与发明到今天一定还不能知道。
总而言之,人生应有一个信仰,从而确立自己事业的目标,决定自己的志行,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会精神贯注,并最终有所成就。
第三节我们“被物质了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物质财富是人生活的基础,精神财富是人生的支柱。二者缺一不可。不是说必须是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才去追求精神财富;也不是单纯为了精神的追求而忽略物质的重要性。精神和物质,应该是热情而不乏风度的微笑,激动而不失礼节的牵手,亲密而保持距离的拥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足,观念越来越超前,岁月流年,多少感慨,多少心态,多少改变,多少初衷,一切都在悄然地发生了改变。改变了的不仅仅是思想,渴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当你物质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后,所需要的那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于是更多人在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人生真正的支柱,它将促使一个人的人生完美、生动起来。人在一生中,物质是次要的,精神的支柱才是你的信念,才是你想为之奋斗的人生,才是支持你生存活下的力量。国际著名影星章子怡做节目,主持人问她心目中最想追求的是什么,她说,最想追求的是希望得到爱情。但她说现在到了这个位置上,很难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人结婚,主要的是想需要找一个精神上的支柱。精神上的东西来激励自己在人生上灵感更实在的,说明一个人当你有了物质上的丰满,也只是一个方面的需要,有了事业上的顶峰,是另外的一方面的成就。恰恰这个时候人更需要的是精神财富。一个人可以不要太多的钱来充溢自己的人生的意义,但绝不能缺少精神的财富的重要,精神财富就是你生活的一个思想,如果你没有一个使你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没有一个使自己奋斗的目标,那你活着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如同行尸走肉的。在生活里,精神财富就如同一道灿烂的阳光,如一道明媚的阳光,如一道清澈的泉水,如一道秀丽的青山。精神财富其实就是你一个信念,有时你会为了这个一辈子去追求,一辈子奋斗不息,你都会感觉自己是值得的,也无怨无悔的。这就是精神财富的魅力所在。因此你觉得你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的,那与钱多钱少是没关系的。你看有好多的没钱的人,他们为什么活得比别人就是轻松,就是快乐多些,而那些甚至在物质上很富裕的人,却每天生活得很失落,很不开心,总是觉得心不知道飘向何方,他们始终觉得精神上是空虚的,是落寞的。你说他们过得不好,他们表面过得比谁都风光,但浮华过后,当一天的喧闹的日子静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心是复杂的,是难受的孤单寂寞在深夜蔓延着。
再看一看,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始终为一日三餐为之奋斗的人们,那些在外面摆地摊的老百姓,天天守着那点生计谋生的人,他们没多大的渴望,而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信念,那就是想自己的家人喝上一口稀饭也满足了,你说他们没追求,这就是他们的精神追求,但他们觉得很快乐。还有那农民,两只脏脏的手,天天在太阳下暴晒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月月在忙碌着,钱还是不多,也只够生活所用了。但他们心里的快乐是别人都体会不到的。有一位有钱的人经过一个村庄,见到一位在田里辛勤地劳作的老人家,两只手黑黝黝的不成样子,见他端坐在田埂上吸一口烟,又跑到田地里做一会儿事情,而老人家一点都不觉得很累的样子,反而看上去很乐观和开心,一脸慈祥的笑容。在吃中饭的时候,家里的婆婆在隔着老远的地方大声呼叫着,老人家甜滋滋地回家吃饭去了。城里人就好奇地问道:你不觉得很辛苦吗?老人家露出一排微黄的牙齿笑了笑,不做回答。就在那一刻,城里人觉悟了一点东西。平时看到的是周围中的人,越是有钱的人,生活得一点都不安稳,反而有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还有的无病呻吟着,物质越来越富裕,家庭的稳定越来越得不到保证。这不得不使人多点思考。在你物质上满足了,精神才是关系你一生一世的生活的好坏。想一想,当你满足了物质上的追求,当你满足了事业上的顶峰,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恐怕就是精神的支柱的。不管是名人,还是平凡的人,一样的是需要情感的倾诉,是一样需要精神上的财富。精神支柱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它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信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在我看来,精神财富对于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是一个依赖于生存的基本。是我们坚持活下去的一个理由,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你活下去的理由,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你会变得一天比一天苍老,你会有一种行尸走肉的感觉。你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滋味,不管你是对家庭的付出,还是对事业的追求,都是离不开一个信念,也就是需要精神支柱你继续往下走的使命,促使你一路不知疲倦地坚持向前方的路走去,看到远方的曙光、希冀。
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比任何的东西都来得重要,它是一种无声无息的东西,时时刻刻摧残着人的思想,时时提醒生命需要一种顽强不息的奋斗。所以说精神支柱是多么重要的,每人如果少了精神支柱,是无能如何不知道怎样生活下去的,有了它,人的精神是焕发的,是有动力的。缥缈的东西可以得到释放,可以得到依靠,可以生活得快乐,可以呼唤你潜意识里的热血沸腾,在你的人生的路上使你活得更光彩,使你生活的全部的意义就是看到阳光,使你在每一天每一日里活得有滋有味的。
第四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凡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菜根谭》)《诸葛亮·诫子书》里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段话翻译过来是: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这封著名的家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义隽永,是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54岁的诸葛亮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生命绝唱,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作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即有慈父的殷殷期待,舐犊情深,更有圣贤的切切教诲,催人肺腑。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静以修身”。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俭以养德”。以节俭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怡然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诸葛亮在这里所说的“俭”不一定是指“节约”,这只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俭”是指清心寡欲,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不会患得患失;“静”不一定是指生活在一个很安静的环境,而是指一个人无论生活在安静的乡村,还是喧闹的城市,都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不一定要学什么“静坐”之类,那只能算是一种形式而已,静,是需要随时随地地练习,需要随时随地地应用,这样就可以做到“静以修身”了。《诫子书》给了我们以下十个方面的启示。
1.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2.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3.规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规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规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4.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地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5.意志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6.决断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地掌握要点。信息时代是快速且决断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理想即可实现,你有否想过,会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