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从此旅游不吃亏:游客维权与防骗指南
48449300000006

第6章 旅行社和导游的权利和义务(3)

2.勤勉义务。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等级考核制度。导游人员等级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制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导游证持有人需要在有效期满后继续从事导游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3个月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换发导游证手续。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

拓展阅读:导游员如何提高个人素质

某君在游览临潼华清池时,见有位导游指着一棵石榴树向日本游客信口而言,这树为杨贵妃亲手而栽。他一旁仔细观察了那棵树后,估计此树最多只有百年树龄,怎么可能会是一千多年前的杨贵妃亲手所栽呢?由此想到,景区的“软件”建设,跟导游也有关系,称职的导游,不但要口齿伶俐,幽默风趣,并且还要准确介绍景点的历史、故事传说、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让游客正确了解景区风光和文化内涵。而有些导游却将史实与传说混为一谈,糊弄游客,就不足取了。因此,提高导游的素质,应该摆到景区“软件”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那么,就导游员自身来说,平时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个人素质呢?

一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导游员应具有较广泛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以及国情、风土人情、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要求,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员才有资格报考导游资格证,这是报考导游资格证最起码的学历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旅游活动更加趋向于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人们出游除了消遣度假外,还想通过旅游来增长见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这就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导游人员的导游讲解和日常交谈,都是旅游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了适应游客的这种需要,导游人员知识面要广,要有真才实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均应知晓。这样讲解才能以渊博的知识做后盾,做到内容丰富、言之有物。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

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导游员日常工作紧张压力很大,生活没有规律饮食时饥时饱;带团外出接触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诱惑,越是这样越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坚持身体锻炼。曾见过不少年轻的导游,平时不带团时,通宵达旦的打麻将,白天头昏脑涨不能正常工作,长此以往,怎能保持自己适应职业要求的身体状态呢。

三要注意加强个人修养。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提倡和注重个人的精神修养,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反省自己,这确实是提高自身修养的好办法;古人还提倡“慎独”,就是说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越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导游员工作独立性强,经常远离领导的监督,非常需要这种“慎独”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在各种不良诱惑面前才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四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一个自觉性较强的导游员,往往具有较强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积极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具有意志果断性的导游员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全面而又深刻地考虑行动的目的极其达到目的的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清醒地了解可能的结果,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具有坚韧意志的导游员能排除不符合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做到面临纷扰,不为所动,同时能围绕既定目标做到锲而不舍,有始有终。有自制力的导游员能克制住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问题,无论遇到多么刁难的游客,都能克制并调节自己的行为,做到不失礼于人。一般具有自制力的导游员,组织性、纪律性特别强,情绪较稳定。

五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善于微笑。导游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因为导游是游客到达目的地后见到的旅行社第一位使者,也旅行社所在城市的第一位市民;带团过程中,导游又一直与旅游者面对面,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对旅行社、旅行社所在城市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导游也是景区的“第二道风景线”,因为人作为活生生的旅游吸引物,其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著名华人成功学大师陈安之先生说,“每一个全世界最顶尖的销售人员所销售的产品,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他自己”;“顾客在买产品之前,一定先买这个营销代表,当他喜欢你,了解你之后,才开始选择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导游也是营销员,导游首先要将自己推销出去,赢得游客的了解、信任甚至喜欢,才是成功的开始。那么,导游如何才能赢得游客的喜爱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作为导游员,之所以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因为其情绪状态会通过导游的表情向游客传递,并使周围的游客受到感染。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它所需要的是朝气蓬勃的服务人员,导游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情绪饱满、乐观自信、微笑服务。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坦荡和最有吸引力的,世界各民族普遍认同微笑是基本笑容或常规表情,不管是你对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游客微笑,他都知道,这是一种热情、友好、真诚的表现。在服务过程中,微笑更是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服务对象倍感愉快和温暖。微笑传递这样的信息:“见到你我很高兴,我愿意为你服务。”所以,微笑可以激发你的服务热情,使你为游客提供周到的服务。心理学家认为,人在见到对方向自己微笑的时候,心理间的距离将会拉近10倍。试想,如果一位陌生人正对着你微笑时,你是不是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你和他接近;如果你看到的是一张“苦瓜脸”、“驴脸”,肯定会对这种人敬而远之的。微笑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德国旅游专家哈拉尔德·巴特尔在《合格导游》一书中指出:“在最困难的局面中,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再配上镇静和适度的举止,对于贯彻自己的主张,争取他人合作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旅游活动中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总会让游客非常恼火,但看到导游礼貌、真挚的微笑,火气就会小一些。

3.安全保障义务。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2013年4月的一天,在当地一家旅行社实习的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小江,带领一批中学生在一个瀑布景点游玩。一名女学生在拍照时,不慎落入瀑布下面的深潭中。小江顾不上现场的复杂情况,毅然跃入水中,奋力救出学生。等到小江摸出手机,欲向旅行社报告情况时,才发现手机已浸水损坏。对此,小江腼腆地说:“看到有人落水,第一反应就是去救她,根本没想过取出手机。虽然手机报销了,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

拓展阅读:杭州女导游泰国海啸亲历记

2004年12月28日上午7点50分,杭州中国旅行社导游蔡玮玮带着旅行团乘坐东航班机从泰国普吉岛回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6名游客一人不少。他们是24日出发到达普吉岛的。

26日上午8点,旅行团一行27人乘船从普吉岛出发,前往附近的披披岛。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当地导游接到邻近岛屿的电话:“发生了地震。”此时,海水已经悄然后退,船只无法靠岸,只能搁浅在滩涂上。旅行团上岸后,海水又开始上涨,一些游客以为是潮起潮落,拿出手机和DV拍摄。蔡玮玮连忙提醒大家跑向附近三层楼高的酒店。跑到酒店门口的时候,第一排浪头已经追了上来。慌乱中,旅行团分成两拨跑上酒店主楼二楼,水位迅速上涨。

“你跑到哪里,水就涨到哪里。只听见波浪打破玻璃的声音和人们的尖叫声、哭喊声。海水把酒店的家具电器卷起来了,互相碰撞,砰砰响。”蔡玮玮回忆说。众人又连忙撤到三楼,此时已经无路可退。清点人数时才发现少了四个。蔡玮玮以为四个人受了惊吓,躲到三楼的客房里去了,她和另外一名游客找遍三楼客房,也没有客人的踪影。“这个时候我只想赶紧把人找到,也不管海浪还会不会涨上来。”好在海水没有继续上涨,过了十多分钟就慢慢退下。

23个中国人轮番呼喊4名失踪同伴的名字,终于从酒店副楼平台上传来了应答声。两名同伴——同时也是一对夫妻躲到了那里,其中的女游客右手臂血流不止,她是被海浪击碎的玻璃划伤的。“也不知是伤了动脉还是静脉,反正血就是不住地往外喷,用一条脏毛巾捂着。”蔡玮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