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重要且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是服从的习惯。确实,服从是孩子的整个义务,因为这个原因,孩子应履行的其他义务都可以看做实际上是对父母的服从。不仅如此,服从也是成人的本分,服从良心、法律和神圣的指引。我们已经观察得相当清楚,造物主在荒原上记录的三种诱惑,其中每一种都不是公然的罪行,而是任性随意的行为,这种行为公开声称反对服从,各种各样束缚孩子心灵发展的愚蠢蒙昧就是从中生长出来的。
服从并非是偶然的义务
如果父母认识到服从不仅仅是偶然的义务,那么实现服从就要依赖于孩子和家长。家长是培养孩子有明智服从的自制力和遵守法律的指定代理人,应保证他没有权利不让孩子们服从,孩子们每一个反抗的行为都是对父母直接的谴责。同时,他也应保证孩子们服从并不是源于武断的宣言——“要做这个,不许做别的,因为我已经说过”,而是出于父母之爱的神圣命令——“孩子们,服从你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正当的”。
孩子们必须有服从的愿望
孩子服从的行为随着他服从的愿意程度而变化,孩子服从是因为正义感使他们愿意服从,不是限制,而是心甘情愿,尽管存在着一些使他不服从的诱惑。从此以后,已经形成的服从习惯将使孩子有能力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战胜由爱好情感激起的无序混乱状态。据说,父母非常苛刻地强求孩子去服从,结果往往是很坏的,而孤儿和其他贫困的流浪儿童如置身于严格的纪律之中,就会等待机会摆脱束缚、无拘无束。确实如此,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没有循序渐进地训练孩子养成服从的习惯,没有逐步地使他的意志站到一心为最高法令效劳并甘愿服从最高法令这一边来,可怜的孩子们只是被吓唬着去屈服于其他人的意志,即屈服于别人的任性和顽固,只是因为权宜之计而去屈服,根本不是“因为是正当”的而去服从。
期望服从
对妈妈而言,没有比训练孩子时刻去服从更为严肃的任务了。服从的原则植根于孩子的内心,等着被唤醒去实现,没有必要去责骂、威胁孩子去服从,也没有必要运用暴力手段,因为孩子凭直觉认识到父母被赋予了权威。用一种心平气和的、有威信的语调说“做这件事”,然后期望孩子去完成,这就够了。妈妈常常不能很好地管教孩子,是因为孩子从她的语气中觉察出她并不期望他们去服从她的要求。妈妈没有充分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对自己的权威缺乏足够的信心。妈妈的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孩子服从的习惯,如果她从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们总是服从她,那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总是服从。但是,只要让他们有一次越雷池一步,让他们发现可以不服从,另外去做一套,不幸的反抗就会开始,其结果往往是孩子做他们自己认为是正当的事情。这种事情是致命的。孩子们在绘画室中,一个声音响起来了:“你们必须马上下楼!”“哦,妈妈,让我们呆在窗户的角落边吧,我们会像老鼠一样安静的!”妈妈对孩子良好的举止相当自豪,于是孩子们呆在了那里。当然,孩子们并不安静,但是那样麻烦会最少,孩子们胜利地按照他们的爱好来行动,而不按照命令来行动,他们不会毫不挣扎就将绳子套上脖子。正是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上妈妈被击败了。“上床睡觉,威廉!”“妈妈,让我做完了再睡。”妈妈让步了,忘记了这些类似的做法没有好的结果。重要的是,孩子应每天都毫无间断地重复服从的行为,遵守服从的习惯。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常常狡猾地想出办法来阳奉阴违。“玛丽,进来。”“好的,妈妈”,但是直到妈妈叫了四次玛丽才起身。“把砖块拿走”,动作缓慢的、不情愿的手指挪走了砖块。“听到第一遍铃时,你必须洗手”,孩子当时洗一下,过后就再不洗了。为了避免孩子们这些任意的行为表现,妈妈必须从一开始就坚持让孩子养成迅速的、愉快的、持久的服从习惯(除了孩子记忆中遗忘的东西),勉勉强强、不情愿的、偶尔的服从还不如没有。决不允许孩子不服从,这样更能让孩子养成完全的服从习惯,这比通过服从权威来养成纯粹正式的服从要容易得多。渐渐地,当他长大成人时,可以同他推心置腹地谈一谈,让他知道能立即欢快地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性!为了确保服从的习惯,妈妈必须要有极大的自制力,如果没有打算让孩子们完全执行,她就不应该下达命令。并且,她不应该给孩子们施加不能承受的过重负担,将一个接一个的命令堆积如山。
遵守规则确保了自由
被教育养成了良好的服从习惯的孩子可以被给予大量的自由。他们接受了一些自己知道不应违反的指令,至于剩下的事情,他们可以去学习如何用这些指令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尽管有的时候会以一些小的不幸为代价,他们不需要被一连串永无休止的命令——“做这个”、“别做那个”所纠缠。
诚实的习惯
没有必要去说诚实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培养孩子养成严格的诚实和准确却是另一个问题,需要妈妈无微不至的细心和谨慎。
语言的准确性
妈妈训练孩子事无巨细说话都要有严格的准确性,这样会增强孩子对粗鄙谎言诱惑的抵抗力。他不会为了自己的便利,而乐意去编故事、掩饰事实或者模棱两可,这时说实话成为他根深蒂固的习惯,而不会形成相反的言语轻率、反复无常的坏习惯。
夸大其词和可笑的文过饰非
两种类型的搪塞对孩子来说很有诱惑力,需要妈妈极大的警惕,这就是夸大其词和添枝加叶地来编滑稽可笑的故事。不管孩子们描述的情境多么可笑,妈妈必须剥去装饰的外衣,看到隐藏的真相。因为,事实上,幽默滑稽的声名是以失去身份尊严为昂贵代价换来的,也伴随着严肃的准确性习惯的丧失,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都一样。受人欢迎的是幽默而又不丧失真实。
敬重
谈到敬重,为别人着想,尊重人和他们的所有,我只想促使大家注意到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养成这些道德品质的重要性,直到它们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习惯,这是有教养的个性的突出标准。并且,也是因为我们生活的时代独断专行、争强好胜、自我中心的习性太过典型了。
脾气
这是孩子生来就有的东西,但是,我急切地想就培养好脾气的习惯说几句。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脾气是生来固有的,对人既无益处,也无妨碍。“她脾气很好,没有什么事情能惹火她!”,“哦,他像他爸爸的脾气,一点点小事不顺他的意就要发怒”,我们经常听到诸如此类的说法。
不是脾气,而是倾向
毫无疑问,孩子继承了一些特定的倾向性,如易怒、和蔼可亲、烦躁不安、不满、倔强暴躁、沉闷阴郁、嘟嘟哝哝和不耐烦,或者是兴高采烈、值得信任、有良好的幽默感、耐心或是谦卑。孩子或成人的欢乐抑或不幸也依靠这些不同的个性,依靠这些品质中最主要的一种,与他们一同生活的人的幸福与不幸也要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拥有诚实正直和许多优良品性的人,却把自己弄得让周围的亲人无法忍受。错误的根源不在于人们生来就沉闷阴郁、倔强暴躁或嫉妒心强,这些是可以补救的,而在于他们带着这些脾气性格长大,却没被纠正。这里如同其他任何地方一样,习惯是不可估量的。应依靠父母去纠正这些最开始的偏差,如果孩子正是从父母那里养成好习惯就更好。父母将他们引入一个平静而又欢乐的世界,孩子会遇到挫折而不失望,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会以最良好和最善意的动机来推测他人,而不会为自己着想去夸大其词——只为自己着想,这正是坏脾气生长的温床,能这样做,是因为孩子生来就不只有一种倾向。
父母必须用新的脾气性格塑造倾向
正是通过习惯的力量,倾向变成了脾气性格;需要依靠妈妈去阻止坏脾气的形成,去塑造好的脾气性格。这样做并不困难,孩子的面孔表情就像是一本向妈妈打开的书,在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之前,妈妈就读出了他们心里的想法。记着,每一个嫉妒的、发牢骚的、不满意的想法如果一再出现,就会在孩子的头脑物质中形成特别的轨迹。可以说,这些轨迹和轨道,随着坏的念头的出现而加宽、加深,妈妈的关注点就是要在一开始就阻止这些轨道的形成。
改变孩子的想法
妈妈应在坏脾气有机会发展成有意识的情感之前就改变孩子的念头,使它还没有来得及变成行为之前就被扼杀在摇篮中。把他带到屋外去,让他去取或拿些东西,或给他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一句话,让他有别的东西去考虑。当然,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不要让孩子感到他在被人指正。每一阵愠怒过去后都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给下一阵愠怒到来留下空间,所有这样的愠怒都应被母亲机智地扭转,以根除以前的愠怒脾气留下的有害痕迹。同时,妈妈应仔细地为孩子的良好亲切的想法和情感的自由形成,铺就一条阳光大道。我已经提供了一些建议,并不是为了训练智力和道德,而仅是为了培养一些习惯,这应当是性格培养的外围工作。即使是如此有限的工作,我还遗漏了许多同上文提到的同样重要的问题。在数量过多的财富面前,有必要采取一些选择的原则。有些因素在我看来不会对受过教育的家长产生完全的影响,我认为详细论述这些因素也是可取的,这比去阐述每个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认识到的产生影响力的那些因素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