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下
48430000000016

第16章 原道①(1)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②,由是而之焉之谓道③,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④。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⑤,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⑥。老子之小仁义⑦,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⑧,孑孑为义⑨,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⑩,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民不出栗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苟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注释〕①韩愈写《原道》,旨在排斥佛老,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他在文中就用儒家的仁义思想为武器来攻击佛老之道。其中说到佛老之说给国计民生带来巨大的危害,在当时很有现实意义。文章波澜起伏而结构谨严,条分缕析而气势磅礴,是作者论说文中的代表作。②博爱:对人类普遍的爱。博,广泛。《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行而宜之:指行为合于人情事理。《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③是:指仁义。之:往。这句说,从仁义出发,沿着仁义道路前进就是道。④足乎己:指自己在仁义方面有足够的修养。无待于外:不需要外来的帮助。德:道德的德,《礼记·乐记》:“德者,得也。”⑤道与德为虚位:此与“仁与义为定名”相对而言,儒家的仁义观念有具体的实际内容,故称其有固定的名称;道与德可用不同的内容去充实,故称虚(空)位。⑥道有君子小人:君子之道指仁义之道;小人之道指不合仁义的道。德有凶有吉:凶德指恶德,吉德即善德。《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⑦老子之小仁义:老子看轻仁义。老子即李耳,道教创始人。《老子》中说:“大道废,有仁义。”又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⑧煦煦:和悦的样子。这里指老子缩小了“仁”的范畴,只把态度好、给人小恩惠当作仁。⑨孑孑:小心谨慎的样子。⑩道其所道:意谓他说他的道,前“道”为动词。下面“德其所德”为同一句法。火于秦:焚于秦。秦始皇曾下令焚烧秦国以外的历史书籍以及不是博士掌管的《诗》、《书》和百家著作。这里主要指儒家著作被焚。黄、老于汉:指黄、老之学盛行于汉朝。黄、老,黄帝、老子之学,汉代称道家为黄、老之学。佛于晋、魏、梁、隋之间: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晋武帝时,佛经翻译出现高潮;东晋时,佛学采用玄学语言,在士大夫中很有市场;北魏佛教盛极一时,洛阳佛寺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梁武帝大兴佛教,自己几次舍身入寺;隋文帝曾普诏天下,听任百姓出家。杨:杨朱,字子居,战国时人,主张“为我”学说。墨:墨翟,宋大夫,主张。兼爱。学说。上两句指周末学术界的情况。《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老者:尊崇老子学说的人。下面“佛者”指佛教徒。“为孔子者”,指尊奉孔子学说的人。乐其诞而自小:喜欢听那些荒唐的说法而妄自菲薄。笔之于其书:把它们写在书上。笔,书写,记载。不求其端,不讯其末:即不探求事物的来龙去脉。端,开头。讯,询问。下面论述礼乐刑政的由来以辟佛老就是求端讯末。古之为民者四:言古代百姓只有四种人,即士、农、工、贾(gǔ古)。下说六民指增入僧、道两家。古之教者:古代施行教化的人,实指儒生。处其一:指在。四民”之中居其一。资焉之家:依靠他购买货物的人,即消费者。资:凭借。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相生养之道:指相互协作、求得生存、维持生活的办法。为之君:为人类设置君主。中土:中原地区。为之衣:教他们做衣服穿。木处而颠:言住在树上有跌下来的危险。传说洪水时代,人们在树上筑巢而居。颠,跌倒。土处而病:言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长其恩爱。增加彼此之间的恩爱:长,增长。宣:宣泄,排遣。湮郁:心情郁闷不舒。为其政以率其怠倦:制定政令来制约那些怠惰松懈的人。率,通“律”,这里作动词用,意如“使……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