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又名甲鱼、元鱼、团鱼、水鱼、鼋鱼等,俗称“王八”,外形似龟。此种动物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躯干略呈圆形,背部隆起有骨质甲,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鳖是人们喜爱的滋补佳肴,无论蒸煮、清炖,还是烧卤、煎炸,都风味香浓。
营养及功效
鳖含有维生素C、E、不饱和脂肪酸等。
鳖肉有滋阴益肾、补骨髓、除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骨蒸痨热、肝脾肿大、崩漏带下、血瘕腹痛、久疟久痢等症。
鳖肉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虚劳、遗精、肺结核等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鳖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用于防治因放疗、化疗而引起的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食用宜与忌
鳖肉虽营养丰富,但食用过多就会影响消化功能,甚至引起吐泻。
肠胃功能虚弱、消化不良的人慎食,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的病人不宜食用。
失眠、孕妇及产后泄泻者也不宜食,以免吃后引发胃肠不适等症。死鳖和变质的鳖不能吃。
煎煮过的鳖没有药用价值。若用生鳖血和胆汁配酒,会使饮用者中毒或罹患严重贫血症。
鳖不宜与鸡蛋、苋菜同吃。
螃蟹
螃蟹,又称螯毛蟹、梭子蟹、青蟹,属甲壳类动物。螃蟹的种类多达500余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海蟹,二是河蟹。河蟹又分辽河水系、黄河水系、长江水系三种。一般认为,药用以河蟹为好,海蟹只可供食用。
“自古从来蟹肉香”,秋天稻黄季节是螃蟹成熟的季节。此时的螃蟹经过长期的养分积累,具有肉肥、肉嫩、鲜美等特点,不但味奇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补品。
营养及功效
螃蟹含有维生素A及钙、磷、铁等。据测定,每100克蟹肉含有钙130~140毫克,磷150~190毫克,胡萝卜素2~6毫克。
据《本草纲目》记载,蟹肉性寒,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清热、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
蟹肉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
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它无名肿毒。
食用宜与忌
蟹性寒,姜可驱寒、醋可解腥,且可杀菌,所以吃蟹应蘸姜末、醋汁或稀释一倍的醋,杀菌效果最好。
蟹体内常有沙门氏菌,食用时要彻底加热杀死,否则易导致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千万不能吃死(或垂死)蟹、生蟹及凉蟹,存放已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
患有伤风、发热、胃痛、腹泻以及消化道炎症、溃疡的病人,患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的病人、肝炎活动期的病人,最好不吃蟹,以免使病情加重。
体质过敏的人,吃蟹后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起风疹块,不宜吃蟹。
孕妇不宜食蟹。蟹肉寒凉,有活血祛淤之功,对孕妇不利。蟹爪还有明显的堕胎作用。
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应不吃蟹黄。螃蟹不能与冷饮、梨、柿、花生仁、泥鳅、甜瓜、茶水、茄子同食。
虾
虾,又称长须公、虎头公、曲身小子、海米、开洋等,按出产来源不同,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种。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都是海水虾,河虾、草虾、小龙虾都是淡水虾。
虾的肉质肥嫩鲜美,食之既无鱼腥味,又没有骨刺,老幼皆宜,备受青睐。海虾中又以对虾的味道最美,为食中上味、海产名品。
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虾肉历来被认为既是美味,又是滋补之妙品。
营养及功效
虾含有维生素B1、B2、A,以及铁、钾、碘、钙、磷、硒、镁等矿物质,虾的含钙量居众食品之首。
虾肉甘温,有补肾壮阳、通乳汁、脱毒之功效,可治阳痿、产后乳少。
虾具有强大的补益功能,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虾还可治腰疼、腿软、筋骨疼痛、失眠不寐、丹毒、痈疽、臃疮,可预防癌症。
虾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孕妇常吃虾皮,可预防缺钙抽搐症及胎儿缺钙症;老人常食虾皮,可预防因缺钙所致的质疏松症。虾皮还有镇静作用,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症。
虾子(虾卵)又名虾春,含高蛋白,助阳功效甚佳,肾虚者可常食。
食用宜与忌
虾的吃法多样,可制成多种美味佳肴,如葱花虾、辣椒虾、炒虾仁、清蒸虾、盐水虾、虾馅馄饨或虾馅水饺。利用小虾或软壳虾,调以韭菜、面粉制成的油炸虾饼,是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
虾肉虽鲜美,但多食易发风动疾。虾为发物,有宿疾者或阴虚火旺之人,不宜食虾。
某些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忌食,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虾起疹块为过敏反应,可用中药苏叶15克,水煎服之。
腐败变质的虾仁忌食,不新鲜的虾色发红、身软、掉头,尽量不要吃。虾背中的虾肠应挑去不吃。
鳝鱼
鳝鱼,又称黄鳝、长鱼、海蛇,因肤色黄,故有“黄鳝”之称。
鳝鱼体圆,细长,呈蛇形,属温热带鱼类,分布于东南亚、印度、中国、日本、朝鲜。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都有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的各干支流、湖泊、水库、池沼、沟渠和稻田中最为常见。
鳝鱼味鲜肉美,并且刺少肉厚,又细又嫩,与其他淡水鱼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如果烹调得当,食后令人难以忘怀。
营养及功效
鳝鱼含有维生素A、B1、B2、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等。100克鳝鱼含有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95毫克,钙38毫克,磷150毫克,铁1.6毫克。在常见的淡水鱼类中,鳝鱼的钙、铁含量居第一位。
鳝鱼有补脑作用。
鳝鱼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养血、补肝脾、强筋骨、祛风、通络等功效,尤以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中耳炎等效果显著。
鳝鱼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有效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鳝鱼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鳝鱼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很多患眼疾的人都将鳝鱼当可吃下去的眼药。
鳝鱼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对身体虚弱、病后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
鳝鱼的头骨内服可止痢,皮可用于治疗乳房肿痛,血能祛风、通络、壮阳,可用以治疗口眼歪斜、耳痛等。
食用宜与忌
最好食用鲜活的鳝鱼,已死半天以上的鳝鱼不宜食用。
鳝鱼虽好,也不宜食之过量,否则不仅不易消化,而且还可能引发旧症。
鲤鱼
鲤鱼,又称拐子、鲤子,因鳞上有十字纹理,故称鲤鱼。鲤鱼体态肥壮艳丽,肉质细嫩鲜美,是人们日常喜爱食用的水产品。逢年过节,餐桌上少不了它,取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增添喜庆气氛。
鲤鱼的种类很多,约有2900种,喜欢生活在平原上的暖和湖泊中或水流缓慢的河川里。鲤鱼背鳍的根部长,没有脂鳍,有的口边生须。口腔的深处有咽喉齿,用来磨碎食物。鲤鱼肉质十分细嫩可口,易被消化和吸收。
营养及功效
鲤鱼含有维生素B1、B2、B6、E,以及钙、磷、铁等。
鲤鱼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止咳、安胎、消除黄疸、镇惊的作用,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
鲤鱼有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食欲低下、工作太累和情绪低落的人都适合吃鲤鱼。
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可治疗咳嗽气喘。
食用宜与忌
鲤鱼脊上两筋及黑血不可食用。
不宜久食反复剩余加热或反复冻藏加温之品。
男性以吃雄性鲤鱼为宜。
鲤鱼忌与狗肉、绿豆、小豆藿、赤小豆、牛羊油、猪肝、咸菜、麦冬、紫苏、龙骨、朱砂同食。
鲤鱼是发物,有慢性病者不宜食用,身体过于虚弱者少食。
烹制鲤鱼时不用放味精,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很好的鲜味。
鲫鱼
鲫鱼,又称鲋鱼、鲫瓜子,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极为可口。鲫鱼体型侧扁,背脊隆起,长20多厘米,是鱼类中的小不点,但生命力强,在江、河、湖中广泛分布。
营养及功效
鲫鱼含有锌等矿物质。
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的治疗大有益处。
自古以来鲫鱼就是产妇的催乳补品,吃鲫鱼可以让妇女乳汁充盈。
鲫鱼油有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鲫鱼子能补肝养目,鲫鱼胆有健脑益智作用。
食用宜与忌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以及手术后、病后体虚形弱者,经常吃一些鲫鱼很有益。
肝炎、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也可以经常食用,以补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清蒸或煮汤营养效果最佳,红烧亦可。若经煎炸,功效会大打折扣。
平素用鲫鱼与豆腐搭配炖汤,营养最佳。
鲫鱼与猪肉、竹笋、香菇等合烧,鲜上加鲜,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家常营养菜肴。
鲫鱼忌与麦冬、芥菜、冬瓜、芋头、猪肝、野鸡、鹿肉、砂糖同食,还忌与中药厚朴、麦冬、沙参同食。
身体过于虚弱的人不适合食用,冬令时节食之最佳。
烹制鲫鱼时不用放味精,因为它本身就具有很好的鲜味。
鱼子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故中老年人和高血脂、高胆固醇者忌食。
草鱼
草鱼,又称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要(东北)、混子等。它与青鱼、鳙鱼(胖头鱼)、鲢鱼并称为我国四大家鱼。其体型较长,略呈圆筒形,腹部无鳞;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口边无须。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平原地区。
草鱼食性简单,生长迅速,肉质肥嫩,肉味鲜美,骨刺少,很适合切花刀制作菊花鱼等造型菜,深受群众喜爱。
营养及功效
草鱼含有维生素B1、B2、烟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磷、铁、锌、硒等。
草鱼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病人很有益处。
草鱼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治痹、暖胃、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
草鱼可以开胃、滋补,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多食草鱼可以预防乳腺癌。
草鱼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可以防治肿瘤。
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祛痰及轻度镇咳的作用。草鱼胆虽可治病,但胆汁有毒,食用须慎重。
食用宜与忌
草鱼不宜大量食用,若吃得太多,有可能诱发各种疮疥。
烹调时不用放味精就很鲜美。
胖头鱼
胖头鱼,又称鳙鱼、大头鱼、黑链、花鲢,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地。胖头鱼肉质雪白细嫩,深受人们喜爱。它头大而肥,身体侧扁较高,背面暗黑色,有不规则的小黑斑。胖头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以浮游生物为食。
胖头鱼和鲢鱼同样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素有“青鱼尾巴,鳙鱼头”的谚语。
营养及功效
胖头鱼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2、钙、磷、铁等营养物质。
胖头鱼味甘、温、无毒,有暖胃、祛头眩、益脑髓的功效。
胖头鱼有疏肝解郁、健脾利肺、补虚弱、祛风寒、益筋骨的作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小便不利和身体虚弱者,都可用它来进行食疗。
胖头鱼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以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
胖头鱼的鱼头汤是一种防哮喘的良剂,每天喝2~3次鳙鱼头汤,可使呼吸道感染及由此而引起的哮喘病发生几率减少。
食用宜与忌
胖头鱼的鱼胆有毒,不能食用。
凡有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少食胖头鱼。
胖头鱼可制成多种药膳,如鳙鱼豆豉汤。
鲇鱼
鲇鱼,又称胡子鲇、黏鱼、塘虱鱼、生仔鱼、鲶鱼、粘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
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肉质细嫩,美味浓郁,刺少,开胃,易消化。
营养及功效
鲇鱼含有维生素B1、B2、E、叶酸、钙、磷、钾等。
鲇鱼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女性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
食用宜与忌
老、幼、产后女性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适合食用。
鲇鱼是发物,有痼疾、疮疡者慎食,最好不吃。
鲇鱼药食俱佳,以炖煮最宜。鲇鱼体表黏液丰富,宰杀后放入清水烫一下,再用清水洗净,即可去掉黏液。
鲇鱼与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或与中药荆芥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
桂鱼
桂鱼又名鳜鱼、鳌花鱼、花鲫鱼。它生活在江河湖泊之中,淡水鱼中著名的“三花五罗”,它占首位,可见其名贵。桂鱼体较高,侧扁(体长为体高的2.7~3.1倍),背部隆起,腹部圆,眼较小。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被视为称赞桂鱼的名句。因词中称赞桂鱼肥美,故桂鱼又称“胖鳜”。
桂鱼为肉食性鱼类,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桂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桂鱼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营养及功效
桂鱼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铁、钙、磷等。
桂鱼性味甘、平,无毒,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
桂鱼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阴壮阳,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
桂鱼可以起到补五脏、益精血、健体的作用,为补益强壮的保健佳品。
吃桂鱼有利于肺病结核病人的康复。
桂鱼的胆也有补充气血、益脾健胃的功效。
食用宜与忌
老人、幼儿、女性、脾胃虚弱者特别适合食用。因为桂鱼既能补气,又易于消化,所以这些人吃桂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桂鱼对于贪恋美味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因为桂鱼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
桂鱼刺少肉厚,肉细、嫩、鲜。清蒸、糖醋、做松鼠桂鱼皆可,干烧桂鱼又是其中最佳。
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多食,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
鲈鱼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黄河鲤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
鲈鱼是一种在咸水、淡水中均可生存的鱼种,属鳍科。鲈鱼白嫩清香,味道鲜美,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清炖。它秋后始肥,肉白如雪,而到了秋末冬初,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也最丰富。
古诗中对鲈鱼屡有介绍:“西风斜日鲈鱼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又有人在京城做官,一日忽然想起家乡的“莼菜鲈鱼”,竟辞官而去,被后人称为“莼鲈之思”。
营养及功效
鲈鱼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
鲈鱼性甘、淡、平、无毒,有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的功效,可作为养生、保健的滋补食品。
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妊娠期浮肿、产后乳汁缺乏等症,对准妈妈、产后妇女来说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益体安康的佳品。
鲈鱼可主治慢性肠炎、慢性肾炎、习惯性流产、手术后伤口难愈等症状。
鲈鱼对儿童、中老年人的骨骼组织有益,有化痰止咳之效,鲈鱼血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食用宜与忌
秋末冬初是吃鲈鱼的大好季节,以松江鲈鱼最为有名。
鲈鱼不可与牛羊油、奶酪和中药荆芥同食。
鲈鱼有多种烹饪方法,常见的有红烧、清蒸或做羹、汤,其味鲜美。鲈鱼亦可腌制食用,最有名的是“鲈鱼脍”。
鲈鱼是肉食性鱼类,鱼肝不宜食用。
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