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有自己的青春偶像。这些偶像人物一般都是具有流行色彩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人物,大街小巷都出售他们的画像,很多青少年都将画像带回家中,挂在床头。有些青少年为了见到自己的明星偶像,绞尽脑汁去接近偶像,演唱会的门票多贵也要去听,见面会的人数再多也要去挤。
北京一位大学心理学教授讲授了自己对少年偶像的认识,很值得思索:我少年时第一个偶像是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这两句诗,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鲁迅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对人民的一颗拳拳之心跃然纸上。牛对人是无私的,鲁迅也是这样。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而自感到快乐”,为了培养青年,他经常替青年改稿、看稿、校对,据说为了校对长虹的稿子竟“吐了血”。鲁迅批驳论敌是不留情面的,然而却以真挚的爱心对待论敌的孩子,傅东华的儿子得了急病,生命危在旦夕,傅东华正在投医无门之际,鲁迅伸出了温暖的手,替傅东华的儿子挂号请名医进行抢救,使之脱险,而事后却不要傅东华任何酬谢报答。孩子是无辜的,为了孩子,鲁迅捐弃前嫌,毫无私怨,其风格之高,令人感动。
我少年时第二个偶像是爱迪生。
这是我的家人为我提供的偶像。我学习爱迪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梦想自己将来成为科学巨匠,造福人类。爱迪生一生在专利局登记的发明有1328种。单1882年,他申请立案的专利权就有141种,平均两天多一点时间就有一种新发明如此众多的发明,亘占未有,举世罕见,所以人们给爱迪生一个美称——发明大王。何以爱迪生能获得“发明大王”的称号?是他有“天才”吗?不,爱迪生自己说得明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可见,天才是勤奋的结晶,在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里都凝聚着他的血汗。
我的第三个偶像是我邻居家的一个大孩子。
这是我自己找到的偶像。那个大孩子长我多岁,十分勤奋好学,虽下乡插队,仍不间断自学。后来他被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招了去学英语。于是,他便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见到了那个大孩子。可那时,我已经心静如水,全无当初那份激动的感觉。因为我已经成熟了。
再后来,我心目中不再有单一的偶像人物。我开始敬仰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有个性的人物,这当中即有像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造福人类,创造历史的非凡人物,也有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的平凡人物。在此当中,我感到自己的情感在升华,自己的人格在完善。
我的偶像认同经历了一个由接受他人推荐的偶像人物,到选择自己的偶像人物,再到推翻专一偶像人物的发展过程。换言之,我经过了一个由相信他人到相信自己的转化过程。
以鲁迅为榜样,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了默默地奉献。那样你就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你会安于平淡,不会计较你的付出得到多少回报。
以爱迪生为榜样.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了勤奋和坚定不移。虽然我最终没有能成为爱迪生那样的科学巨匠,坦那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却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心田。以那位大哥哥为榜样,我学到了什么?我学会了希望。
心目中不再有单一的偶像,我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自立的可贵。我开始相信自我,鞭策自我,开发自我,塑造自我。我开始明白,任何一个偶像人物都只是成长中的一种过渡,到头来,人还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人生。
所以,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没有偶像人物。这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力量,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巧加利用才是。但年轻人也不可过分沉溺于某个偶像人物。
说到底,人是为自己的感觉而活着,不是为他人的感觉而活着,你说是吧?
人生最大的能量,来自于对自我的信任与开发。
讲评:人们喜欢某个偶像人物,可以日夜去读他的书,昕他的歌,背他的诗,看他的电影。所以说,偶像崇拜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动力。
在青少年时期,偶像的崇拜多少带有几分盲从与狂热这是其成长路途中常见的现象,因为青少年此时还没有完全形成个人的主见,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偶像崇拜的经历应最终使人学会自立,而不是日夜沉迷于某些“追星族”的梦幻中,蹉跎岁月,荒废青春。偶像之崇拜,贵在内化其价值,而非神化其形象。
说到底,人既需要相信他人,更需要相信自己。
三、量一量自己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有一位很有特色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他叫蒙田。正如当时其他的思想家一样,蒙田特别关注人性的解放。他十分强调自我意识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不断地告诉人们:保持自己的特点。他极力反对中世纪的那种扼杀人性的经院哲学,而相信,人类研究的重点原本就在于对人的研究,人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
蒙田提醒人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尊严。他在他那才华横溢的散文集中写道:“世界上最好、最合理的事就是很好、公正地对待人,世界上最难学懂学透的科学就是知道如何享乐此生,知道如何顺应自然;在我们所有的缺点中最严重的就是轻视自己的生命。”他认为,人们在人性、生命这一层意义上,都是平等的。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这个刚刚飞黄腾达的朋友表现得十分高傲,整个晚宴几乎成了这个朋友的独角戏。第二天,当一切都平静下来以后,他专门来到这个朋友的家里,语重心长地与这位朋友共同探讨了人生的许多问题。他说:“在出头露面的时候,皇帝的那种华贵令人心醉神迷,但从幕后去看他,原来不过也是个俗人而已。’’他告诫那位朋友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与地位,他深刻地指出:“帝王和鞋匠的灵魂出自同一个模子。”在蒙田看来,皇帝与我们这些凡人所不同的仅仅在于他那身衣服而已,达官贵人与我们所不同的仅仅在于那一个人为设定的头衔而已,每一个人的尊严应当是平等的,不平等的只是人们的自我意识罢了。他身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法国贵族,难能可贵的是能够用发自内心的感情去赞美普通人,同情平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与辛酸。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正确地认识自己。普通老百姓由于缺乏知识,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但他们十分接近大自然.毫不做作。最要紧的是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主人。
蒙田对人类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对自我的深刻解剖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他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对人、对人性的各种形态进行冷静的审视与研究。特别是1570年以前,他卖掉了自己的在法院当顾问的职位(当时,这类买卖官职的事情是十分常见的),回到了他在乡村的老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书房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找来的古典格言,在其中他潜心从事散文集的写作。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撕去一切人为的伪装与矫饰,揭示人的本来面目,露出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自我。古希腊的一名哲学家曾经提出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旬宏论,很多人以为这是至理名言。蒙田则指出,人还是应当首先“量量自己”。
讲评:蒙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己的特点,也能够认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我的把握十分到位,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他认为,人首先应当量一量自己,然后才可能成为万物的尺度。他的这种观点告诉我们,假如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把握不住,怎么会去把握其他事情呢?
四、检测自我意识
1.判断你的自我意识是否成熟,请用“是”或者“不是”作出回答。
(1)做事有自己的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喜爱或者厌恶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
(2)不以“哥儿们义气”去办事。
(3)具有相对摆脱父母、老师以及好朋友来思考问题的独立性。
(4)对自己宽厚仁慈,对他人也宽宏大量。
(5)能够看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6)能够明白“良好的动机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效果”;能够正确地对待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7)不仅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能够正确地看待别人与世界。
(8)能够忍受孤单寂寞,而且不感到痛苦,不感到伤心。
(9)从来不无端地敌视他人;对他人的优缺点能够保持一个明确的态度。
(10)思考问题时,不走极端,尽量全面而不偏激。
(11)不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劳神费力,能够明白地知道生活的重点。
(12)学习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了学习、自己感到总像缺了点什么。
(13)做事有恒心,敢于拼搏。
(14)有远大、高尚的理想,而且还能够脚踏实地的面对生活。
(15)能够辨别善恶,爱憎分明。心里十分清楚:无原则的爱比仇恨更可怕。
(16)性格开朗活泼,情绪乐观而且稳定。高兴时,不冲上泰山之顶;不高兴时,不跌入太平洋之底。
(17)热爱集体、尊老爱幼,讲文明、讲礼貌、讲正气。
(18)看人不看表面现象,要懂得日久见人心的真谛。
(19)做事情从来不模棱两可,处理问题比较干练,不拖泥带水。
(20)富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评判规则:
有17个以上的条目选择了“是”,说明你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小伙子了。
有15个以上17个以下的条目选择了“是”,说明了你一直在努力的决心很有成效。
有13个以上15个以下的条目选择了“是”,说明你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
有11个以上13个以下的条目选择了“是”,说明你的自我意识还不太健全。
有11个以下的条目选择了“不是”,建议你看一下心理医生。
如果在单数条目(比如1,3,5,7等)上你选择了6个以上的“不是”,你必须重新进行自我评价。
如果在偶数条目中,你选择了6个以上的“是”,你进一步要面临的是提高自我修养,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少。
2.你应当努力避免的十项不利因素。
(1)对父母过分依从。
(2)自私自利,只扫自己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
(3)心胸狭窄,不宽容,跟界不开阔。
(4)没有责任感,尤其是男孩子。
(5)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大起大落。
(6)为了短暂的快乐而不择手段。
(7)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糊里糊涂地说话,拖拖拉拉地办事。
(8)学习不刻苦,劳动不认真。(9)没有真心朋友,不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
(9)没有真心朋友,不能够与别人和谐相处。
(10)畏手畏脚、小里小气,甚至因为胆小而不愿意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