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凌晨四点半
48304100000068

第68章 如何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遇

哈佛励志箴言: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前功尽弃。

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聪明人所制造的机会永远比得到的多。”

这句话是在告诉人们:成功,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只要你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每一次机遇,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就能成就自己!

在当今社会,“机遇”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在一方面,是突显机遇对人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人对机遇的关注程度。

为什么机遇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甚至大家都想抓住机遇呢?这是因为大家都向往成功。机遇是什么呢?一位教授曾这样对我说:“机遇是指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时机、境遇和形势。”

也就是说,机遇得用智慧和脚踏实地来捕捉,机遇是充满魔力的,它不容易被发现,更别提如何抓住它了。所以,想要抓住机遇,就得靠智慧,就得下工夫。

哈佛大学教授罗杰·波特曾在课堂上这么说:“大家知道斯坦福大学吗?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几乎与我们哈佛齐名了。你们知道它是如何诞生的吗?”接着,教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曾经,哈佛大学的校长做了一件错误的事,他没能抓住机遇,于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时,一对老夫妇没有事先预约就奔向了哈佛校长的办公室,那位老妇人穿着一套褪了色的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一身非常廉价的西装。

看到两位老人的着装,秘书断定这两个乡下人不可能跟哈佛的业务相关。

首先,老先生对秘书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十分礼貌地说道:“校长每天都非常忙!”

老妇人回答道“没事的,我们可以等。”

过了好几个小时,秘书都没有理睬他们,希望两位老人能够知难而退。没想到,他们却一直在那里等着。

秘书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校长,并说:“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后就会走开了。”

校长勉强地答应下来,他十分傲慢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到这对夫妇面前。

老妇人对校长说:“我们的儿子曾在哈佛上过一年学,他十分热爱哈佛,他在哈佛生活得非常愉快。然而,在去年,他不幸出了意外,离开了我们。我和丈夫商量着,在校园为他留下一件纪念物。”

校长没有为此而感动,反而觉得这种想法十分滑稽,他粗声地道:“夫人,这个做不到,如果我们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的话,那么校园就成墓园了。”

老妇人说:“您理解错了,我们不是要为儿子竖立雕像,而是想捐一栋大楼给哈佛。”

校长打量了一下这对夫妇朴素的着装之后,傲慢地道:“你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吗?我们学校的每一幢建筑物都超过了750万美元。”

老妇人沉默了,校长想,终于可以将他们打发走了。

这时,老妇人转向她丈夫,说道:“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么,我们可以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呀!”

这对夫妇离开了哈佛,来到了加州,建立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用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哈佛成功秘诀

我们都认为,能够抓住机遇的人是非常幸运的。然而,自己为什么无法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呢?其实,很多时候,可能机遇就摆在我们眼前,只是自己没有抓住罢了。就如同上述故事中的那位哈佛校长。

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会出现几次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但是常常只有少数人会抓住这些机遇,并取得了成功。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能否改变命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得靠自己。你面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是否能获得成功。

我们的生存环境各不相同,在这一点上,是无法奢望公平的。所以,不管是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青少年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曾听一位教授这样讲的:“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才能让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拥有把握客观规律的能力。”

确实是这样的,前面的那位哈佛校长,正是因为自身素质不高,以貌取人,才让机遇白白错失了。如果当时,他能谦逊一点,态度再诚恳一点,就会为学校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往往一次漫不经心,就让你跟机遇失之交臂。

◆哈佛考考你

思维题:小明一家在晚上要过一座桥,必须用到手电筒。小明过桥需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桥上一次最多只能过两人,过桥的速度是依过桥最慢者来定的,手电筒在开启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