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灾害
48298800000023

第23章 海洋气象灾害防御

我国不仅土地辽阔, 而且海洋范围也很广阔。 我国领海面积大约为3,000,000平方千米, 大体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大陆海岸线有18000多千米,拥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我国沿海均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有70%以上的大城市,55%的国民经济收入都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陆地资源的逐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转向海洋。海洋正以其富饶的资源,广袤的空间,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的辽阔海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它是通往国内外的交通要道,为国内的物资交流和国际贸易做出重要贡献;我国海域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海洋能源、水资源和空间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一、主要的海洋灾害

然而,我国也是一个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如风暴潮、巨浪、海冰、赤潮、海啸、溢油、海平面上升等。这些海洋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据统计,在 1989~2003年的15年中,我国由于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155.6亿元,因灾死亡或失踪人数达303人。

一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引发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引发的灾害,称为人为海洋灾害。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海洋灾害:(一)风暴潮在众多的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当属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剧烈增水现象,致使海面异常升高,造成大量海水漫溢,席卷码头、仓库、城镇街道和村庄。风暴潮可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国内外历史上严重的风暴潮灾害事例举不胜举。1970年11月12~13日的孟加拉国强风暴潮,造成27.5万人死亡;1991年4月29日夜间的孟加拉湾风暴潮巨浪高达6米多,吉大港水淹深达2米,受灾人口达1000万,有14万人丧生,经济损失至少有30亿美元;1900年9月8日美国墨西哥湾的加尔维斯顿遭受一次强飓风风暴潮的袭击,有6000余人被淹死;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的名古屋一带沿海地区发生风暴潮灾害,最大增水3.45米,4700人死亡,401人失踪,总经济损失有5000~6000亿日元;2005年8月发生在美国东南部沿海的由飓风“卡特里娜”引发的风暴潮灾害,成为美国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曾震惊世界,至今使人记忆犹新。飓风带来的海水几乎将新奥尔良市全城淹没,遇难人数多达1036人,一些地区社会秩序曾一度混乱,在经济上对美国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致使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也不得不向世界其他国家伸出求援之手,以解燃眉之急。

历史上,我国由于风暴潮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是触目惊心的。1922年8月2日汕头发生一次台风风暴潮灾害,有7个县市受灾,死亡7万余人。解放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较大的风暴潮灾也很多。1956年8月2日一次严重的台风风暴潮致使浙江省4000人被淹死;1969年7月28日发生在汕头地区的强台风风暴潮使千余人丧生;2003年10月11~12日在河北和山东半岛沿海,受强温带气旋和寒潮冷空气共同影响,发生了强温带风暴潮灾害。天津塘沽潮位站最大增水160 厘米,超过当地警戒水位43 厘米;河北黄骅港潮位站最大增水200 厘米以上,超过当地警戒水位39 厘米;山东羊角沟潮位站最大增水300 厘米,其最高潮位624 厘米(为历史第三高潮位),超过当地警戒水位74 厘米。此次温带风暴潮来势猛、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成灾严重。这次潮灾造成河北黄骅港发生严重淤积,航道受阻。天津塘沽港进水,有22.5万吨货物被海水浸泡。附近沿海地区渔业、盐业、养殖业等均受到严重损失。据统计,河北、山东、天津三省市直接经济损失合人民币13.1多亿元。

(二)巨浪

通常当海浪浪高超过4米以上时,其破坏力明显增大,容易造成严重的海难事故。据统计,海上破坏力90%来自海浪,世界海难事故的70%左右是由狂风巨浪造成的。世界上最高的风浪记录是34米,是美国油轮“拉梅波”号于1933年2月7日在太平洋航线上测到的。巨浪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它可推动二、三千斤重的石块和激起六、七十米的水柱,给沿岸工程带来巨大破坏。

从1969年至1982年的14年中,仅在日本就有15艘万吨以上的巨轮因受巨浪袭击而沉没。近几十年来,海上油气开发蓬勃发展,海上作业船只和海上钻井平台逐年增加。从1955年到1982年的28年中,因风暴巨浪而发生的重大钻井平台事故在全球范围内就有36座。1980年8月的Allen飓风,摧毁了墨西哥湾里的四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

在我国海域,夏季常有台风袭击,冬季经常有寒潮影响,春秋季每隔几天就有一次温带气旋入侵。这些天气系统都会带来狂风巨浪。因此,由强风巨浪引发的海难事故也时有发生,据原全国海上安全指挥部的统计,从1949年至1982年的34年里,仅被交通部门和海军救助的船只就达6295艘次,其中约1500只船的海难事故是海上恶劣海况(巨浪)引起的。1989年10月31日,渤海海峡和黄海北部的风力达8~9级,海上掀起6.5米的狂浪,4,800吨的“金山”号轮船沉没,有34人遇难;1990年11月11日8,000吨的“建昌”号货轮在南海遇到8级大风和7米狂浪,船受风浪袭击沉没,虽经多方救助,仍有2人遇难;1979年11月,我国石油钻井平台“渤海2”号受风浪袭击,在渤海拖航中翻沉,72人遇难;1983年10月26日,美国“爪哇海”号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英歌海海域作业时,遭遇台风引起的8.5米的狂浪袭击而沉没,造成了数亿元的经济损失;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台市“大舜”号客货混装船,在距烟台牟平养马岛5海里处被狂风巨浪推翻,造成死亡、失踪280人的特大海难事故;2003年10月11~12日浙江一海运公司货船“顺达2”号和上海一船务公司货船“华源胜18”遇到大风巨浪,分别在渤海中部和西部海域沉没,“顺达2”船29人、“华源胜18” 船11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

(三)海冰

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水结冰现象。一般冰期长达2~3个月,其中辽东湾冰期最长,可达3~4个月。最大单个流冰冰块面积可达60~70平方千米。每次冰封或严重冰情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如,船只被冻在海上,港湾及航道被封冻,海上建筑物遭到破坏等等。

近百年来,1936年、1947年、1957年、1969年和1977年为严重冰情年。其中,最严重的是1969年,渤海出现特大冰封。冰厚最大达80厘米。堆积高度一般为1~2米,最大厚度达9米。该特大冰封曾使进出天津港的51艘货轮受损或搁浅,海冰推倒渤海石油公司的“海二井”平台,该平台由15根直径0.85米,厚度2.2厘米的锰钢钢桩构成。另外三座平台虽然没有被推倒,但已严重受损,可见这次冰灾的破坏力之大。同时,这次冰封使塘沽、秦皇岛、葫芦岛、营口和龙口等港口的海上交通运输处于瘫痪状态,经济损失巨大。

(四)赤潮

赤潮也叫红潮。它是由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一种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实际上,赤潮是各种色潮的统称。不仅有赤色,还有白、黄、褐、绿色赤潮。赤潮的颜色是由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赤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赤潮发生都很频繁。其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生物学、化学,而且与水文、气象、海洋物理学等诸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普遍认为,由于海洋污染加剧,致使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如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便可形成赤潮。

赤潮的危害性很大,它不仅严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恶化海洋环境,损害海滨旅游业,而且还通过食用被赤潮生物污染的海产品造成人体中毒,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如,1977年8月在天津大沽口近岸水域发生一次赤潮,波及范围达560平方千米,持续20多天,大量死鱼漂浮于海面;1986年1月台湾高坪地区发生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30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1986年12月福建东山县发生麻痹性贝毒中毒事件,136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1989年8~10月渤海沿岸发生大面积赤潮,致使鱼、虾、贝大量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近年来,香港的赤潮频繁发生,造成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

由于海水污染日趋严重,我国的赤潮灾害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有9次,80年代29次,而1990年一年竟高达34次,近几年平均每年上升到近百次。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二、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的对策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高度集中,滨海地区在不断投入巨资建设大泊位现代化港口、核电站、大型火电站、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等;在我国近海各海区分布大量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海上的交通运输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严重海洋灾害的发生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意味着我国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必须具有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积极的措施和对策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

(一)工程性措施

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但防潮的海堤和海塘的能力又十分脆弱,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标准不高。要有计划地加固和修建防潮工程;对于在海上建造的油气平台、海洋工程建筑物以及船舶等,事先必须充分论证,保证设计参数合理,确保抗风、抗浪和防潮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抓紧海洋污染的治理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全国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这个系统应该主要包括海洋灾害监测系统、海洋资料信息收集、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海洋灾害预警系统。通过这些系统,提高海洋灾害的监测技术水平,及时监测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移动和消亡。迅速传递灾害信息并加强预警工作,有效地指导防灾和救灾工作。

(三)健全全国防御海洋灾害规划方案和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防御工程建设规划,灾前或灾中人员物资转移方案,救灾指挥方案以及公众宣传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