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灾害
48298800000020

第20章 极端天气灾害防御

一、极端天气概述

全球变化、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它们正在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人类盲目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资源日趋紧缺和环境不断恶化,从而诱发和加剧了全球异常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而全球变化和自然 灾害又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因而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严重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生存。我们用如下框图给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全球几个重大问题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它对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已构成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已成为各国 政府和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于1987年12月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在其行动纲领中提出的重大灾害有80%是气象灾 害或与之有关的灾害,据1971~1995年资料统计,水文气象灾害是影响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分别占全球受灾和因灾死亡总人数的98%和 83%,而水文气象的重大灾害几乎都是由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所造成。

二、极端天气的影响

自然灾害既威胁人类生命财产,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据估计,全球自然灾害导致每年死亡25000人,财产损失500~1000亿美元。中国是遭受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受灾约3亿多人,因灾死亡60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又面临海洋, 历来都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尤其是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更居全国之首,其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影响广东省的自然灾害95%以上是水文气象灾害。20世纪90年代,由这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000亿元。表1分别给出了中国和广东省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见灾害损失大致是逐年增加的。表2给出了 广东省50年代以来水文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暴雨、洪涝)所造成的灾情,可见90年代受灾人口和成灾农田是50年代的7倍和5倍,受灾耕地损失的稻谷则 在10倍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更是急速增长的。

表1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年份地区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合计平均中国6161215854993187618632882197530071962172431724

广东16.448.825.1160.3264.3120.2247.299.769.8141.71194119

表2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

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受灾人口(万人/年)24274385912261590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18.143.953.782.089.1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年)4.42.910.318.3117.7

自然灾害损失主要是由水文气象异常事件造成,而水文气象的重大灾害几乎都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所致。所谓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主要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连阴雨、雪暴、冰雹、龙卷风、雷雨大风、强雷暴、高温(热浪)等所带来的灾害,其中发生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台风、暴雨洪涝、干 旱、冷害和强风暴。

三、极端天气及灾害的成因

地球大气系统是脆弱的,它总是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始终从平衡到不平衡状态变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实际上就是地球大气驱离平衡态的必然结果。鉴于地球大气系统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都会影响大气系统变化,而产生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全球变化是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大范围异常事件,它所引发的自然变异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基础,这种变异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变异与活动,重大自 然灾害常常是其中两种或多种变异过程造成的。可以认为,厄尔尼诺事件是这种变异(水圈和大气圈)的一种过程,其关键区在南太平洋东部,许多观测研究表明, 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全球将发生一系列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出现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54年和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暴雨洪涝,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暴雨洪涝也是发生在90年代初出现的第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之后,而且1998年也是全球、全国受灾最严重的一年。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增温可能是极端天气、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所谓“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等微量气体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射向地球,并部分吸收地 球向外发射的长波辐射,而使地表升温,有如“花房效应”一般。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直在增加,全球因矿物燃料和生物物质的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1958年的314ppm增加到1990年的354ppm,至2025年,预计可达到420~475ppm,即比工业化前增加一倍,因此将导致全球增温1.5℃~4.5℃。观测表明,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5℃左右。在历史上气候较暖时期,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涝和强台风灾害似有增加的趋势。例如,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前后是全球较暖时期,1931、1935年在长江流域发生了死亡10万人以上的特大洪涝, 1937年一个强热带风暴造成印度30万人丧生,1930年和1934年登陆福建和台湾的台风都造成24小时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1954年长江流域 特大洪涝造成3.3万人死亡,1956、1959年出现特强台风登陆浙江(最大风速55米/秒)和日本(65米/秒),都导致5000人丧生。90年代是 20世纪最暖时期,全球多次发生罕见特大暴雨洪涝(如中国的1991、1994、1998年)和超级台风灾害(如1991年一个热带风暴登陆孟加拉国,造成14万人死亡,9216,9615号台风登陆中国都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1992年两个飓风登陆美国造成300亿美元损失)。预计今后一段 时期随着全球变暖,可能还会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和特大台风灾害。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加剧干旱、荒漠化和热浪等灾害,并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平衡。由于全球增暖,还将导致海冰融化,从而引起海面上升,预计未来5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0.4~1.0米,这将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带来巨大影响和严重后果,更是影响沿海地区生命财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

自然界既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同时也常给人类以灾难性的报复,尤其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更会加剧和诱发自然灾害,从而对人类构成更大的威胁。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如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滥捕等,严重地破坏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系统平衡严重失调,全球可耕地、森林、草原面积日益减少,物种锐减,土壤退化,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后果。当今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减少1500万公顷(相当于4.5个海南岛的面积)的速度在消失,数千物种在灭绝之中,荒漠化正在影响着8.5亿人的生活,全世界约有20亿人用水紧张。正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促使极端天气、气象灾害频 发和灾害强度加剧。例如,近年来在长江、珠江流域发生的3次特大洪涝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除自然因素外,相当大程度是人为因素所致。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造成环境恶化,加剧成灾强度和频度;②诱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森林火灾等;③导致生态系统的承 灾能力降低,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化;④破坏生产力,影响经济持续发展;⑤导致物种消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日益减少;⑥造成环境污染,直接影响 人类健康和生存。可见人类活动也是致灾因素之一,但人类的积极活动,可以控制和预防自然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是减灾的关键因素。

自然灾害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和灾害的影响,它们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因此,加强减灾研究和减灾建设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我们应学会科学地减灾,降低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