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养生
48298700000012

第12章 冬季养生(2)

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来说,脂肪摄入量不能过多,以免诱发老年人的其他疾病,但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供给量以占总热量的15%~17%为好,所供给的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蔬菜的数量既少,品种也较单调,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不少老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其防治方法首先应扩大食物来源,冬天绿叶菜相对减少,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只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还是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还可影响人体的营养代谢,使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使上述无机盐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可多吃些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如有钠低者,做菜时,口味稍偏咸,即可补充。

二、冬季进补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养生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三、辨证进补

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气血、阴阳、脏腑、寒热,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一)气虚者的补法

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气喘、体倦、懒言、常自汗出、面色晄白、舌淡白、脉虚弱无力。气虚之人可选用下列补药: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可大补元气,是补气要药。《本经》谓“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可调节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其所含人参皂甙,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使用时,可用人参一味煎汤,名独参汤,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年老体弱之人长服此汤,可强身体。人参若切成饮片,可补益身体,防御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怀参,是山药的别名,性平、味甘,功能长志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现代化学分析,怀参含丰富淀粉、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B1、B2、烟酸、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因此,食用山药能使人体摄入大量黏液蛋白,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可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其次,食用山药,能防止肝肾中结缔组织的萎缩、预防胶原病的发生。使用时,可用怀参研末与米煮食。

茯苓,性平、味甘淡,《本经》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历代医家均将其视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清代宫廷中曾把茯苓制成茯苓饼,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成为却病延年的名点。近代研究证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为茯苓多糖,其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常食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二)血虚者的补法

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濡养人体的作用,表现为不耐劳作、面色无华、苍白、且易健忘、失眠、舌淡、脉细。血虚体质者当选用下列补药:龙眼肉,性温、味甘,《本经》谓其:“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其功能补心脾,益气血,清代大养生家曹庭栋在其所著《老老恒言》中,有龙眼肉粥,即龙眼肉15克、红枣10克、粳米60克,一并煮粥。若能每日早晚服用一、二碗,可用“养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脏,其效甚大。”

紫河车:性微温,味甘咸,《本草经疏》谓:“人胞乃补阴阳两虚之药,有返本还元之功。”本品具有养血、补气、益精等功效。使用时,可炖食,亦可研末服,每次3~10克,温水冲服。

何首乌,性温、味甘,《开宝本草》谓其:“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本品具有补益精血、涩精止遗、补益肝肾的作用。据报道,何首乌能降低血脂、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品使用时一般多为丸、散、煎剂所用,可水煎、酒浸、亦可熬膏。

(三)阴虚者的补法

所谓阴虚,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是血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体征是:形体消瘦,午时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多喜冷饮、不喜过春夏,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体质者当选用下列补药:枸杞子,性平。味甘,《本经》谓其:“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本草纲目》云:“枸杞子补精血,益肾气。”近代研究,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硫胺、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钙、磷、铁等成分,具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防止脂肪肝、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太平圣惠方》载有枸杞粥,用枸杞子30克、粳米60克,煮粥食用,对中老年因肝肾阴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久视昏暗及老年性糖尿病等,有一定效用。

桑椹,性寒、味苦,《本草拾遗》云:“利五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变白不老。”本品可补益肝肾,有滋阴养血之功。近代临床常用于贫血、神经衰弱、糖尿病及阴虚型高血压。使用时,可将桑椹水煎,过滤去滓,装于陶瓷器皿中,文火熬成膏,兑适量白蜜,贮存于瓶中。日服二次,每次9~15克,温开水调服。

黄精,性平、味甘,《本经逢原》云:“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本品具有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之作用。近代研究证明,黄精具有降压作用,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浸润也有一定效果,故常吃黄精,对肺气虚患者有益,还能防止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在《太平圣惠方》里载有服黄精法,即将黄精根茎不限多少,洗净、细切、用流水去掉苦汁、经九蒸九晒时,食之。此对气阴两虚、身倦乏力、口干津少有益。

(四)阳虚者的补法

此系气虚者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征是畏寒、肢冷、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舌淡胖、脉沉乏力,这种体质也即是人们所常说的“火力不足”,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低下。阳虚体质常用的补药是:杜仲,性温、味甘,《本经》谓其:“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本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科学研究证实,杜仲含有杜仲酸,为异戊己烯的聚合体,还含有树脂,动物实验证明,杜仲有镇静和降血压作用。

鹿茸,性温,味甘咸,《本经》谓其:“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品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之功效。近代研究证明,鹿茸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又含磷酸钙、碳酸钙的胶质、软骨及氯化物等。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能力,改善饮食和睡眠。是一种良好的全身强壮药物。单味鹿茸可冲服,亦可炖服。冲服时,鹿茸研细末,每服0.5~1克,炖服时,鹿茸1.5~4.5克,放杯内加水,隔水炖服。

四、补勿过偏

补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调,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又比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由上可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过偏。

若是对于医药卫生知识懂得不多的人,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千万不要盲目进补,应在辨明虚实,确认属虚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补。正如清代医家程国彭所指出的:“补之为义,大矣哉!然有当补不补误人者;有不当补而补误人者;亦有当补而不分气血,不辨寒热,不识开合,不知缓急,不分五脏,不明根本,不深求调摄之方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讲也。”

冬季进补固然重要,但其他养生方法亦不可忽视,最好能与其他养生法结合起来,如节房事、避风寒、调饮食等,这样有益于药补的吸收、利用、相得益彰。

五、冬食滋补润燥

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会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些干燥。以下四种食物是秋冬进补之宝,既可滋补又能润燥。

红枣。秋冬首选红枣进补,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若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疗效更好。

包心菜。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西红柿的3.5倍,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倍。它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是秋冬季理想的饮食。

红薯。由于红薯(特别是黄心的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

藕。具有多种营养素,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生食能凉血散淤、熟食则补心益胃,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煨肉食可治脾胃之虚。

六、冬补“六戒”

戒乱进补。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补而戒腻。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补而戒偏。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他疾。

外感戒补。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戒以贵贱论英雄。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戒惟补药而补。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第五节)运动健身

一、冬季锻炼

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所以坚持冬练的人,很少患贫血、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