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智慧与禁忌
48266500000005

第5章 聪明人宽容豁达,笨人心胸狭隘(3)

多一分克制,少一分冲动吧,你会觉得天地宽阔,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学会克制就会使生活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

5. 小问题要看开

原则问题上,我们不主张让步,但在生话中一些小事上,让一步又何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对于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总是纠缠不休,结果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每日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光阴便在吵吵闹闹中悄然而过。其实对于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我们没有必要去纠正它,放过去也无伤大雅。

聪明人的做法

微软公司的一位程序员发现公司的Basic语言软件中的着色功能有缺陷,他花了好多天时间才改好。然后,他得意洋洋地找到总裁比尔·盖茨说:“比尔,你看看这个,我找到了一处设计错误。”

盖茨问他:“错在哪里?”

程序员回答:“你瞧,就在这里。我真不能想象是哪个没有脑子的混蛋写了这段程序。”

盖茨又问:“你能保证现在没有问题了吗?”

“我敢肯定现在没有问题。”程序员回答说。

“很好。”盖茨点点头。

过了一段时间,那个程序员才听说写错Basic语言软件中的着色功能程序的“没有脑子的混蛋”就是比尔·盖茨。

专家点评

我们从比尔·盖茨身上学到了做人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大的胸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同事间产生误解和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在遇到矛盾时要学会谦让大度,对方可能用了过激的态度或言辞,别在意,别放到心里去,要勇于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笨人的做法

有一位王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李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肮脏的斑点,我真是不明白,她怎么连洗个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碍了我的眼……”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王太太家,这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李太太衣服洗得不干净。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王太太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王太太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专家点评

一个人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更容易些。而把错误归咎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容易许多,于是,像王太太这样愤世嫉俗的人,常从年轻计较到老,看见别人过得好,就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你的眼睛就会看什么都不顺眼。生命是用来享受而不是把每天都浪费在斤斤计较上的。

行动指南

斤斤计较不仅可以为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烦扰,而且也顺便顾及了他人的名誉,不会给别人带来无谓的烦恼。同时还体现了自己有博大的胸怀和做人应有肚量。

我们常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形容一个人的气量。为什么我们说宰相的气量大?那是因为他们日理万机,管的事多,自然而然肚量就大了。再者,当上宰相的人,站得高望得远,原本人们眼中大事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根本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就不再计较。正因为是宰相,当然清楚“胸襟不宽大,永远就别想做大”的道理,所以也就能约束自己,比以前更有气量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两类人:一类人爱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下沙,肚子里容不下气,甚至由于气量小而闹出病来。这种人知道自己气量小,就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宰相”;另一类人则相反,他们并没有宰相的气量,却喜欢伪装成“宰相”,在很多主要问题上不作斗争,看上去一团和气,实际上破坏原则。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碰撞、摩擦,只是看你如何去处理。有些人争强好斗心较重,常为一点小事争得脸红脖子粗,自己做错事,不着重检查自己,而是使劲地找别人的不是,缺乏的就是一种理解和宽容。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在得到别人理解之前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听孔子评他错了,只得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孔子开导颜回说:“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俗话说:“一样的米,养百样的人。”你周围和你发生联系的人在性格、爱好、学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要和不同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就不能用一个标准统一的衡量。但是,有些人总是喜欢让自己精锐的双眼盯在别人的缺点上,发现这个不好,觉得那个也不行,横挑鼻子竖挑眼,如此至察,只会把朋友都“吓”跑了。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过于清醒明白、自命清高,往往难以合群。更要命的是,这种处境往往会影响别人和自己的情绪,紧张、焦虑甚至愤怒会把你的人际关系搅得一塌糊涂。

真正有修养的人会以宽容、豁达的胸襟对待周围的人,包括他们的缺点,而不是斤斤计较于别人的小失误。他们能够容忍别人有意无意的侵犯,也能够获得更多人的敬重。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和尚答曰:“子但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若愚的生活艺术,体现的就是一种宽容的心态,也正是老子所谓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据说明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一次,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英出面干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张英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见书明理,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

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院墙向后让三尺。于是,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而且两家后来一直修好,和睦相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都有缺点,人的一生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多点自我牺牲的精神,把别人的错误当自己的错误来原谅,理解和宽容他人。一个人能顾全大局,或暂时抛弃个人的恩怨,这恰恰是思想境界较高的表现,这样的宽容只会换来更多人的尊敬。

不纠缠别人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误,放弃斤斤计较吹毛求疵的坏习惯,让自己的生活中更多一些宽容,人生中也便拥有了更多的微笑。

6. 忘记心中的仇恨

对于他人的无心之过,我们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不是将它铭记心头,这样,你也就少了很多思想负担,也就意味着你更容易没有烦恼。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学会忘记,比学会记忆愈发重要。

聪明人的做法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纠。在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些因此丧命。

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牙为相国。可鲍叔牙心胸宽广,有知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

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专家点评

管仲相齐时,鲍叔牙甘居其下,一起致力国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鲍叔牙面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职位时,他为了国家,而宁愿放弃这权高位重的相国地位,推荐有旷世之才的管仲,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那为国为民的仁者风范。鲍叔牙遂以能知人善用为世人所称道。

笨人的做法

刘老太家的鸡失踪了,她到处打听,最后才知道是让隔壁张嫂家媳妇给炖了。刘老太很气愤,找隔壁理论,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承认有这回事。刘老太在激烈的争吵中占弱势,竟然被气晕了过去。

连续争吵了一星期,刘老太被气得身体越来越虚弱。

一年过去了,刘老太仍然对此事无法忘怀,最后带着一肚子气离开了人世。

专家点评

这个故事很荒诞,为了一只鸡,居然能送了命。但是它告诉我们,仇恨是人们心中的黑沼泽,如果不能完全释怀,你最终有一天回因为仇恨而陷入万劫不复中。

行动指南

忘记不高兴的事情,并不代表我们分不清楚谁好谁坏。事实上,一个人的好与坏,都只是相对而言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如果你比照某一个特殊的事件,在特定环境下的某时间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做出一个评价。那么,这样的评价很有可能很片面的,这是不切实际的。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时的郡丞,他很早就发现李渊有一手遮天的野心,便向隋场帝检举揭发。

李渊灭了隋后,准备下令杀李靖。但李世民不赞同这种报复,他认为李靖是个人才,再三向父亲请求保他一命。

李渊听取李世民的意见后,用了李靖。果然,李靖忠心效国,驰骋疆场,征战不疲,竭尽全力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征也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但李世民同样不计恩怨,量才重用,令对方感到“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魏征也为唐王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宽厚的胸怀。人和人相处,就算有再深的矛盾,也总要有一方首先打开心胸,这样才可以使事情继续进行下去,使矛盾得以化解。

如果我们能去牢记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坏处,就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继而得到很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