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情义无价,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对别人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就会使他领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
人们既需要别人的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帮人就是积善积德。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的气度的了。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要跌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次真挚的信任。也许你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难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都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生活中经常还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后果: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也总有一部分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后的拐杖,自己伤势复原后就扔掉拐杖。此类人大多会被抛弃,没人愿意再给他帮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没人愿意领受他的情了。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联系在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引起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的彼此相依为命、共渡难关。如此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友情也将更为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一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天南海北,做什么工作,任谁也不会忘记这段友情。
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予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这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进而形成友情。比如,一个人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同乡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他,使他东山再起,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在事业上发达了,依然不忘同乡借钱的恩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朋友沟通还应该注意互相帮助。当对方有困难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会使对方倍感温暖。而有时候恰如其分地请求对方帮助,还会加深朋友之间的友情。
女人在社交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女人平时朋友多得没法数,一起逛街、一起打牌、一起聊天,似乎人缘好得不得了,可到了有事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却抓不住一个,全都跑得无影无踪。有的女人平时朋友并不多,可在需要时个个都鼎力相助。
多为他人雪中送炭,做天使一样的女人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艰难与困苦。当你遇到断崖险阻时,你需要的是帮助你架桥搭梯、雪中送炭的人。在这时帮助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两者之价值却有天壤之别。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就内心感受来说,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个馒头和给富贵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玛吉是个受到大家普遍赞扬的女人,朋友们都说她像阳光一样和煦而温暖。有人问她:“你是怎样让大家喜欢你的?”玛吉是这样说的:多年前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哥哥、嫂子和他们的孩子都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了。“快来吧!”母亲在电话中悲哀地请求道。我被这一打击弄懵了,神志恍惚地在屋里来回走着,不知做些什么。实际上要做的事情很多,买机票,整理全家动身要带的衣服,托人照管房子等等。得知消息的许多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几乎每个人都说:“如果要我帮忙的话,请告诉一声。”然而我心里乱得很,静不下来做任何一件事。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我朋友小唐站在走廊上,“我是来帮你们刷鞋子的。”我感到很困惑,他解释说:“记得我父亲去世时,我花了不少时间来刷洗孩子们要去参加葬礼的鞋。”于是,他把孩子们的脏鞋一双双拿到手边,连我和丈夫的也拿去了。他默默地刷着鞋子,看着他的背影,我禁不住流下眼泪,身上顿时有了力量,我开始一件一件做那些很急迫的事情。这件事给了我很深刻的教育,从此当朋友们需要我时,我从不打一个含混的电话说:“如果有什么事要我帮忙……”而是尽力去做一点对他们有用的事。
人们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有位女士如此说:“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定出现。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车,只要我打个电话,他一定到,可以说每求必应。事情一过去,我们又各忙各的。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我总是忘不了给他寄一张贺卡,打电话给他拜个年。”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必须帮助别人。
坚持双赢思想,不做自私女人
作家刘墉曾写过一个故事:某天他到友人家做客,聊天时女主人突然跳起来:“糟了,我忘记今天清洁工要来。”于是她开始扫地,把脏东西倒进垃圾桶。“不能让她觉得我一周没打扫,把工作全留给她。”话才说完,清洁工就到了,她请清洁工先清扫卧室,且立刻开启了卧室的冷气。作家夸朋友体贴,女主人点点头:“我为她开冷气,她会感谢我;因为有冷气,她会仔细整理,汗水也不会到处滴,受惠的还是我。”用心体贴,坚持双赢,是女主人的智慧投资。
某个叛逆高中生顶撞母亲,父亲见他恶形恶状,便斥责:“你妈是我捧在手心的宝,我呵护、照顾她,对她轻声细语,你凭什么对她大声?”孩子从此改过。这位父亲对儿子语带威胁,却又包含对妻子的疼惜,“怒目”、“幽默”实是父亲双赢的智慧教育。
生活中多用心,让事情化险为夷、反败为胜,便是双赢的智慧。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一直受到零和游戏原理的影响。所谓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的原理使游戏的利益完全向一方倾斜,而不顾及另一方的利益,胜利者的光荣往往伴随着失败者的屈辱和辛酸。因此在零和游戏的原理中,双方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交往关系的。因为谁也不愿意长久地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双方的关系。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
无可否认,竞争和利己心是人类最古老的法则。以获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为标准,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可以获得以下几种结局:利己—利人;利己—不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利人;不利己—不损人;损己—不利人。
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即便在必须有输有赢的体育竞赛中,人们也认识到,通过比赛可以提高参与意识,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人类体质与精神层面的共同进步。而在各种经济合作中,只有一方获利的局面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所以,要通过有效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
双赢,是以退为进曲臂远跳的战略;双赢,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概;双赢,是人情练达皆学问的智慧。
双赢根植于人的内心,如果带着追求双赢的思想待人处世,很多看似对立的状况都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木匠与石匠,本非同行,属于见面点头微笑一下的关系,恰遇某次竞标活动,两行有了合作的机会。此时,老木匠与无知任性的小徒弟起了不应有的内讧,结果两人均身陷被惩处的危境。小木匠也后悔了,但错误已成事实,不可更改。关键时刻,作为竞争对手的石匠却作出了大义之举——他利用自己的长处及时挽救了木匠面临的危难。纯朴而智慧的石匠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不计前嫌地朝木匠伸出了援助之手,把一场灾难及时地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于是,木匠与石匠从此和解,他们在日后继续合作,取长补短,带来了事业的良性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局面。
还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深受重伤,无法享受美味。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而与野狼共享那只小鹿,岂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这个故事讲述的道理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规则。我们说,人生犹如战场,但毕竟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对方就会被对方消灭。而人生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出于他们生存的需要。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不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应把“双赢”作为一个核心,牢记在心,探求一种对大家都有利的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想要多赚别人一点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包括自己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等,保持一种双赢的心态,将会建立自己的和谐世界,将会使自己的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
在人类社会里,你不可能将对方绝对毁灭,因此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的愤恨,成为你潜在的危机,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循环里。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从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在人际关系上,注重彼此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你赚,下次他赚,这回他多赚,下回你多赚。何必一次贪够?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相互竞争。女人在社交中,如果能够懂得“双赢”的道理,必定能够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棘手问题时做到与他人互惠互利,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宽容豁达开拓人脉之路
一个女人的魅力并不是建立在美貌和装饰的基础之上,更不是建立在财产、幸运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本和女人内心的善良豁达比起来,不值一提。
虽然说,豁达的胸怀是靠看不见的内涵作为基础的。但俗话说,境由心造。一个人若能以博大、高尚的心境来容纳一切的话,那么他的世界就会变得像水晶般可爱、美丽。对于女人来说,豁达不仅意味着一种超然,它更是一种智慧。
豁达可以让世界海阔天空,豁达可以让争吵的朋友重归于好,豁达可以让多年的仇人化干戈为玉帛,豁达可以让兵戎相待的两国和平友好。俗话说,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那么,豁达就是这样的一种大智慧。
在生活当中,人人都能以不同的角度理解豁达的涵义,人人都在用心追求豁达大度的意境。然而,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成为一个豁达的人。有人说,一个豁达的男人,是最有魅力的男人;一个豁达的女人,是最智慧的女人。因此可以说,女人的智慧脱胎于豁达,是豁达让女人有一种大气的美。
生活中,“勺子碰锅沿儿”的事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不被理解,以致受委屈,甚至遭到诬陷。有人认为容忍吃亏、受气、丢面子,是懦弱的表现。其实宽容忍让是一种美德与修养。宽容也是豁达大度的表现,人的一生中,不愉快的事情十有八九,有的事情还会让你怒火中烧,此时此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气质和风度。为人处世,只能得不能失,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利的。情绪乐观的女人也有烦恼。但她们善于排遣解脱,大凡乐观的人往往是憨厚的女人,不太计较个人得失。而愁容满面的女人,又总是那些不够宽容的人。她们看不惯社会的一切,不是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就是同事、朋友让她上火,反正是处处不顺心,生活被怨恨情绪占领,整天哀叹不已,灰心丧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样的女人总是活得很累。
一个豁达的女人,不会与人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一个豁达的女人,无视命运带给自己的苦难;一个豁达的女人,有自己的主见;一个豁达的女人,充满着淳朴的爱心;一个豁达的女人,她的美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最动人的,也是最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