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48261700000032

第32章 健康活到100岁——远离疾病要学健康心理学(4)

提到从容的典范,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庄子就不得不提了。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庄子却正在敲盆唱歌。惠子说:“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罢了,何必又敲着盆唱起歌来,这太过分了吧!”庄子答说:“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伤心悲痛呢!可是,仔细想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世上,为什么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呢?原来人是由‘气’——即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变化而来,气聚成形,气散而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人的形体已死,又将变成非生命的物质‘气’,重新回到自然界去。”连自己妻子的死都可以从容看待,庄子的从容可以说已经到了非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最后,因这份从容,庄子活了八十多岁。

因从容而长寿的并非庄子一个人,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然而,即使在遭贬的路上,他依旧能够兴致勃勃的做烤肉吃;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曾写过一联用以自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即使一生历尽艰辛,但因处世乐观,遇事从容,去世时已有101岁高龄。大学问家梁漱溟的座右铭是:“情贵淡,气贵和。”他一生淡泊,心态从容,几经大起大落的磨难,却依旧活到95岁的高龄。张学良将军被幽禁半个多世纪后才获自由,但他心胸豁达,从容淡泊,年逾百岁才仙逝。

为什么从容的心态有益于健康长寿呢?从医学的角度解释,从容之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较好地协调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处于一种有规律的舒缓的状态。相对于个性明显者,从容之人的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数也显著减少,气血顺和则百病难生,所以从容之人多长寿。

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着“老年万事等闲看,阴晴圆缺顺自然”的从容心态,所以,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着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自己。

第一,乐观开朗笑口常开。保持乐观心态,抛开忧郁,烦恼和一切不顺心之事,以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处世,无疑是从容养生的第一要素。

第二,忌于过度。凡事过犹不及,悲喜过分都会有伤身体,进补过分会产生补品综合症,运动过分会反而不宜健康。所以,切忌勉强自己,从容处置。

第三,遵守自己的生物钟。日常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宛如一个生物钟,每天如果每天按照生物钟的指示起床、就餐、锻炼、看书报、睡眠等,会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如果突然发生改变,身体就不能适应,容易生病。

第四,凡事淡然处之。胜不骄,败不馁,心境通明,泰然处之,平平淡淡仍从容。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哈佛图书馆墙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训练57: 消除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心理疲劳

过度的担忧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它会使人们对生活,工作的热情减少甚至消失,各种威胁健康的疾病也随之产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都与心理压力大导致心理疲劳有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大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词了。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类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而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格,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身心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致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⑴笑口常开。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

⑵保持沉默。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而沉默则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保持沉默,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⑶享受生活。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⑷沉着冷静。对于各种复杂问题,保持沉着冷静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

⑸宽容豁达。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从此不再耿耿于怀,继续正常地工作。

⑹遇到困难时,要想到。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及往后的日子也一定会安然度过,牢记“车到山前必有路”。

7. 西拿实验:忘病病离身

中世纪,著名伊朗医学家伊本·西拿曾用动物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羊分别系在两个地方,给它们同样的食物。其中一只公羊经常看见狼在身边窥视,整天提心吊胆,精神高度紧张,结果不久就死掉了;而另一只羊则没有恶狼的威胁,一直活得很好。

这个实验证明了不良情绪对健康的损害。

在公司做会计的李小姐自小体质就不太好,所以每一次都不能躲过流感的侵袭。公司用的是中央空调,所以窗户没法打开,为了有效的预防感冒,李小姐每隔半小时就要跑到室外去“换气”。听说板蓝根可以防“流感”,她又特意在办公室放了一大包冲剂当茶喝。尽管如此,她仍然很担心自己的身体。有一次,李小姐坐公交车时一位乘客在她旁边咳嗽,自此以后的一个星期里,李小姐只要偶尔出现头痛、出汗、畏寒等症状就觉得自己可能被人传染了“流感”。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跑去看医生,医生听完李小姐的陈述后笑着说:“你得的只是普通感冒,但你这样的精神状态其实更容易得病。”

越是怕病越生病,因为怕,所以忧虑,而过度忧虑常常会损害人体的健康。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总是对某件事耿耿于怀,或者对未来忧心忡忡,或者对别人的话思前想后,陷入过度忧虑状态,将不利于身心健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波拉德·基在研究中发现,与心情放松的人相比,经常通过沉思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人夜间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小。她指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于正常幅度的人死于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较大。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院长唐小平说,天气变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及长期处于封闭环境等都可以成为疾病产生的原因,而良好的心态、轻松的心情对增强免疫力是极有帮助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胃病病人,在精神愉快时,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适量,而当病人在忧郁自责、孤独时,胃黏膜苍白、血管收缩、分泌减少。”可见,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反,即使真的生病了,保持无畏的心态将有助于病情的缓解。

先生最近的身体状况很是糟糕。他先是得了猩红热,当他康复以后,却发现又得了肾脏病。他去找过好多个医生,“甚至去找密医”,但谁也没办法治好他。

过了一段时间,希伯来发现自己又得了另外一种并发症,他的血压高了起来。他去看一个医生,医生说他的血压已经到了210的最高点。医生宣布他已经没有救了——情况太严重,最好马上准备料理后事。

希伯来家笼罩在一种阴郁的气氛中。妻子和亲朋好友都非常难过,希伯来本人更是深深地埋在颓丧的情绪里,整整一个星期,希伯来都陷在自怜自艾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有一天,希伯来突然想到,自己这个样了简直像个大傻瓜。他对自己说:“你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趁你还活着的时候,何不快快乐乐呢?”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精神状态。

首先,希伯来做的是弄清楚自己所有的保险金是否都已经付过了,然后向上帝忏悔他以前所犯过的各种错误。做完这些之后,他试着挺起胸膛,脸上露着微笑,让自己表现出好像一切都很正常的样子。

开始的时候,这的确相当费力,但是他强迫自己很开心,很高兴,这不但有助于希伯来的家人,也对他自己大有帮助。

接着希伯来发现自己开始觉得好多了——几乎好得跟他装出的一样好。这种改进持续不断,如今,原先以为已经躺在坟墓里几个月的希伯来不仅很快乐,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压也降下来了。

经过了这段日子,希伯来相信:如果他一直想到会死、会垮掉的话,那位医生的预言就会实现了。可是当他改变他的心情,他的一切就都改变了。

如果还没有生病,就不要为将会得病而忧虑,如果正在生病,就学会忽略疾病的存在,以无畏的心态去对待它。美国人陶乐塞·迪克斯说:“我曾遭遇过极严重的贫乏和疾病。人们问我如何度过那些难关,我总是这样回答:我既已度过昨天,就能熬过今天。我不允许自己去猜想明天将发生什么事。”确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哈佛校训

哈佛心理训练58: 用意念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1.集中精力于自己的呼吸大约一分钟。

2.确立你的目标,比如:“希望这项练习能够丰富我的人生、帮助我面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