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48261700000019

第19章 轻松赢得好人缘——经营人脉要学交际心理学(5)

旁边的邻居见了纳闷地问:“刚才你老婆骂你,为何不还口了?”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知道,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盆倾大雨的。”

当遇到尴尬的时候,嘲笑自己是最好的幽默方式,也是最好的自我解围方式,既不会伤害别人又可逗人哈哈大笑。

⑵练习讲笑话。

平时多收集笑话,将这些笑话都记下来,然后在与朋友聊天的时候讲给他们听,用语生动活泼,以炒热气氛,引起听众的注意。

9. 赞美让你更受欢迎

1975年母亲节时,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比尔·盖茨寄给他妈妈一张贺卡。在卡片上,比尔·盖茨用斜体英文写着这样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从这张问候卡上,我们能感觉到,这位创造了微软神话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最珍贵的礼物——赞美。

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赞美。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身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而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博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适当的赞美,是对他人价值的肯定,可以帮助他人增加成就感,有利于增进彼此和谐、温暖、美好的感情,改善人际关系。

一个人如果试图改变自己与办公室里其他人紧张的人际关系,不妨试着赞美同事,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们的长处,如:“你今天气色很好!”、“你的领带很漂亮!”、“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等,赞美他人,在为别人带来好心情的同时,也会让自己更受欢迎。因为赞美所传达的,是善意和热情,它们能够化解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与摩擦。

每个人都有优点,当你发现了别人的某个优点,就大胆地用真诚大方的语气把你的赞美说出口,实事求是而不是刻意夸张的赞美,还可以对别人起到一种督促作用,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他会尽力表现得更加出色。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记录了一次赞美别人的实际行动。那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信,发现那位管挂号信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似乎缺乏热情。于是卡耐基暗暗地对自己说:“卡耐基,你要使这位仁兄高兴起来,要他马上喜欢你。”同时,卡耐基想到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说些关于他的好听的话。他边想边打量那位职员,很快就找到了可供赞美的地方。

“你的头发太漂亮了!”卡耐基很诚恳地对他说。

那位职员有些惊讶的抬头看卡耐基,但是很快他的脸上就露出无法掩饰的微笑。并且谦虚地说:“哪里,不如从前了。”

卡耐基接着他的话说:“这是真的,简直像是年轻人的头发一样。”

因为卡耐基恰到好处的赞美,对方感到高兴极了。于是边处理邮件边和卡耐基进行愉快的交谈。

运用赞美的力量,主动真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给予恰当的赞美,这样你会发现你比以前要受欢迎多了。因为,真诚的赞美会让别人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洛克菲勒曾经说过:“要想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方法是赞美和鼓励。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学会如何真诚地去赞许人,诱导他们去工作。我总是深恶挑人的错,而从不吝惜说他人的好处。事实也证明,企业的任何一项成就,都是在被嘉奖的气氛下取得的。”

被赞美的人常常因受到鼓舞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是否有人听过下面这个故事:一个小男孩非常淘气,所以常因做错事而受到妈妈的批评。在又一次被妈妈批评后,他跑出家门,来到一个山腰对着谷底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应:“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小男孩被回声吓了一大跳,他跑回家去告诉他妈妈说,在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说他恨我。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让他试着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照妈妈说的去做,这时,山谷了传来的声音变成了:“我爱你!我爱你!”

懂得奉献的人必然会收获,而懂得赞美他人的人,也会得到来自他人的赞美。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鼓励来代替批评,用赞美来开发人们的潜力。以一种赞美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你就能够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团结他人和事业成功。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的对自己加以赏识。

——哈佛心理学、哲学教授 威廉·詹姆斯

哈佛心理训练33: 如何赞美别人

⑴赞美对方的特别之处。

比如对某位女士说:“你的皮肤真好!”或“你长得真漂亮!”,如果对方长得像某位名人,也可以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你长得真像那个叫某某的电影明星”。

⑵赞美对方过去的成就。

比如当你见到一位名人时,可以这样赞美:“哇!你就是人们经常说到的某某吗?”,如果对方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则可以这样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您的画我非常欣赏。”

⑶赞美对方身上的附属物。

比如对方身上所佩戴的饰品,或手表手机等,赞美这些就说明你认为对方有品味,是一种委婉但是有效的赞美方式。

10. 镜子效应: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站在镜子跟前,你笑,镜中人亦对你笑;你皱着眉头,镜中人也冲你皱眉。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着这种“镜子效应”。心理学规律表明,人们之间的言行总是以善报善,以恶报恶的。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时常发觉,我们加之于对方身上的言行,又被对方转加至你的头上了,这情形就同你站在镜子跟前一样。

在哈佛的众多校长中,劳伦斯·萨默斯是任职时间最短的一位,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资历不强,而是在教职员的第二次不信任投票的压力下,不体面地“被迫辞职”。

萨默斯在美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28岁时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2~1983年在总统里根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1983~1993年受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并且成为哈佛大学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91~1993年在世界银行贷款委员会担任首席经济学家;1991~2001年担任克林顿政府第71任财政部长。2001年,47岁的萨默斯接任哈佛校长,由于他一向行事随意,不愿为他人考虑,说话时喜欢“信口开河”,曾在公开场合说出“女性先天不如男人”的话,这种被斥为“性别歧视”的论调,直接导致哈佛大学引爆了一场“反萨默斯风”,导致他与同事的关系紧张,严重影响哈佛的团队精神,于是哈佛的教职员纷纷向萨默斯投下不信任票,在教职员舆论的压力下,萨默斯只好主动辞职。

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从不为他人考虑的人,迟早要摔跟头。而那些做事处处为他人着想,不仅能为自己获得好名声,为周围的人所敬重,更能使自己拥有一个谦虚、平稳的心态。

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当时大米加工技术非常落后,大米里经常会混杂着米糠、沙石等,顾客们都已经习惯了将米买回家后自己筛干净。然而,王永庆却多了一个心眼,每次都是自己将出售的米筛得干干净净,这一额外的服务使他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除此之外,王永庆还实施送货上门的服务。

王永庆的米店多是送货上门,他有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不等顾客打电话,他就派伙计送去了;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取米款。

并且,每次送米上门,他和伙计还会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们就将陈米倒出来,把米缸刷干净后,再倒进新米。他的这个举动也为他赢得了不少顾客,很多人只买他店里的米。

不久,王永庆靠着他的这种主动服务的精神,一跃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当他谈到开米店的这段经历时,曾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一个简单的为他人服务的理念,却为王永庆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和商机,为他后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他人着想,看似是自己吃亏。事实上,这就和奉献一样,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郭子仪是唐朝的大功臣,但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相反,他还处处为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着想。

一天,朝中有一个地位低下的官僚要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事先让所有的侍女到时候都避开,不要露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郭子仪的夫人纳闷地问。“这个官僚生性多疑,”郭子仪解释道,“他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丑,但是又很忌讳别人说他丑。我是担心侍女们见了他会发笑,伤害到他的自尊心,所以让她们都躲起来。”

后来,这个官僚当上了宰相。为了报复以前嘲笑过他的人,他想尽办法陷害他们。但是,他对郭子仪却比较尊重,没有动他一根毫毛。

在人际交往中,善良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取得成功必备的一种品质和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人,就会像王永庆一样拥有更多的顾客,或者像郭子仪一样,使自己免于招致灾祸。

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

——哈佛学子,著名思想家 爱默生

哈佛心理训练34: 批评别人应该注意些什么?

批评一个人,最忌讳伤到对方的自尊心,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当众指责一个人时,会极大的伤害到这个人的自尊心,犹如在他心上插上一把刀子,被批评者不但不会接受任何批评,反而会激起心理上的巨大反抗,被批评者甚至会怨恨批评者一辈子。

⑵不要只批评不表扬。这也是批评者伤害被批评者自尊的一种常见的错误。因为这会让被批评者觉得心理不平衡,认为对方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

⑶不要在批评的时候翻老账。批评对方时,就事论事,最好不要用类似的语言:“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几次我就没有说你,这次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