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48261700000017

第17章 轻松赢得好人缘——经营人脉要学交际心理学(3)

⑶与人发生争执时,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或行为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父母总是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过高的期望:学习上要是最优秀的工作上要出色,生活上要俭朴勤快,最好所有家务都能干……这些要求听起来有些过分,这些要求听起来有些过分,被唠叨烦了还想跟他们大吵一架。但是如果能够换个角度,试着从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理解他们的苦心,这样,心中的怒气和怨气便消了很多。

5. 海格力斯效应:化干戈为玉帛

海格力斯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位英雄大力士。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很难看,海格力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海格力斯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加大。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顺手操起—根碗口粗的木棒砸那个怪东西,好家伙,那东西竟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海格力斯奈何不了他,正在纳闷,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快别动它了,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

这个故事具有很深的寓意。在生活中,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这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

2007年6月6日,哈佛大学毕业庆典的头一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到了哈佛,给17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作了一场生动的演讲。

克林顿以人类社会的战争和恐怖活动为切入点,在他看来,战争和恐怖活动频繁发生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比人类的共同点要重要得多”。但是,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的基因组,在30亿个基因组中,99.9%是人类共有的,只有0.1%是不同的。

他接着又说:“你们遇到的最大诱惑是:相信这0.1%的不同使得你们考取了哈佛大学,这也将使你们变得富有或心想事成,从而你们会认为,你们理所当然将得到一切,而其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是活该的。但这是你们人生道路的陷阱,千万不要掉进去。”

“尽可能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思考这个‘99.9%’,在享受自己的与众不同时,要意识到人类的共同点更重要。”克林顿说。

克林顿的话向哈佛学子们传达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群体动物,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环境,与别人格格不入,是无法生存的。要认清属于自己的独特的0.1%的不同,更要把握99.9%的与他人的相同之处,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什么事都喜欢和人争论,经常与那些持与自己不同观点的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认为能够说过别人就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因为这样似乎可以说明自己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其实,这是一种不够豁达的表现,而且是不成熟的表现。

我们应该想到,每个人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观,我们无权要求别人和我们有相同的世界观,这样做才是豁达,豁达并不是消极,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有一次,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到了老子家中,他看到室内凌乱不堪,心中感到吃惊。他实在想不通智者会是这样。于是,他大声哼了一通扬长而去。第二天,他又回来向老子致歉。老子淡然地说:“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其实对我来讲,这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如果昨天你说我是愚不可及的人,我也不会在意。”有人问老子为什么能对别人的无理而无动于衷,老子很豁达地说:别人心里怎么想、怎么做,我没有必要干涉、动怒。因为他的看法一定有他的根据,假如我顶撞回去,他一定会气得更厉害,从而和我产生隔阂,闹得双方都不愉快。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缘故。

在现实生活中,用豁达的心态对待别人的不礼貌行为,就不会为了一点小事与别人起争执,闹矛盾了。所以,即便你对事物的看法真是对的,在不争论也不影响你观点的正确性的情况下,有什么必要一定把人打败呢?与人相处,应该保持豁达的心态,尽量避免争论,因为除了矛盾,争论在大多数时候都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即便你赢得了争论,可你又得到了什么?你胜利了,你使别人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你使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了损伤,你使别人感到了你的强大,使他感到了自卑,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你降低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这样别人反而会恨你,这样反而影响了你正常的人际关系。而如果失败了,你的争论只会破坏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群中,有人的地方自然免不了有矛盾,出现了分歧该怎么办呢?按照一般常情,人们总喜欢争个高低强弱。但是,要知道,越是把事情做得过分,越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反作用于自己。很多人都喜欢争吵,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最后再仔细想想,吵架又伤和气又伤感情还伤身体,这样做太不明智了,不值得!豁达的人会想:不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推而广之,人和也万事兴。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颗豁达的心,因为豁达的人明白,在人际交往中,自己不可能总是对的。或者说,即使多数时间是对的,也应该允许或宽容世界上有不如他们的人,有认识不到位的人,有素质相对比较低的人。豁达的人不是去同这些人比较,而是耐心的帮助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理解他们的缺点。套用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要豁达,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不要太认死理,该装糊涂还是要装糊涂,该豁达还是应该豁达一些。豁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就是友好地对待别人不管对方礼貌也好,不礼貌也罢,善良或者凶狠,都能够想得开,不计较,遇人则能宽容,善爱人,平等相待。因为豁达,不必再为调职晋级苦苦争斗,自知平日里已努力做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或许也有不尽如人意,或许也有错误与疏漏。总之,尽力了,评说之事虽在旁人,却从不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累。因为豁达,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这次会有偏差,还有下次,下下次呢!哪怕永远偏差下去,不也少了诸多争斗的劳苦,而留下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吗?那种感觉,自然是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豁达,会暂时放下自己的处境,去维护一种公正,哪怕所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观点与意见,也许会因此而使自己更为孤立无援,或者被人所藐视,但执著地坚信着,公正最终是公正的。因为豁达,整日里可以看到笑得通红的脸,看到无忧无虑的神情,看到专注于学识的眼神,看到宽敞明亮的心胸。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着想,更是为和谐人际关系着想。

日常生活中,人要想真正获得快乐,搞好人际关系,就应该学会宽容别人,谅解别人,时刻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才能真正获得快乐。以豁达的态度对人,才能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名言是绝大多数人思想的摇篮,又是绝大多数人迈动双脚的动力。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 皮鲁克斯

哈佛心理训练29: 在与人争吵后让自己心情平复下来

在与人激烈争吵后,人们会发现自己有时激动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心理专家建议你用一种叫做“脚踏实地”的方法来使自己稳定情绪。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将你的注意力转向事件以外的世界。

步骤如下:

第一步: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将你的胳膊和腿放开。

第二步: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和吸气。

第三步:环顾你的周围,说出你所看到的、不会使你感到紧张的东西。在脑海里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看见了地板,我看见了一只鞋,我看见了一张桌子,我看见了一棵树,我看见了一位医生。”

第四步: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和吸气。

第五步:辨别和说出你所听到的5种声音。在脑海里一一说出。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我听到我自己呼吸的声音,我听到一个小孩在跑的声音,我听到一扇门关上了的声音……”

第六步: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和吸气。

第七步:辨别和说出5种你能感觉到的东西。在脑海里一一说出。例如,你可以这样说:“我能感觉到我的手臂放在椅子的木扶手上,我能感到我的脚指头在鞋子里,我能感到我的背靠在椅背上……”

第八步: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和吸气。

第九步:看清自己的心不愿被别人征服;那么同样别人也不愿被我征服。因此愤怒争吵是无益、无用的,只能加剧对立。在心里忏悔自己的愤怒,相信时间和事实可以去解决谁的意见对错。宽容别人的想法。

第十步:慢慢地、深深地呼气和吸气,感受宽容和平静的轻松感。

6. 自尊才能受人尊重

佛印禅师有一天与苏东坡在郊外散步,正走着,看见了前面有一座小庙。

苏东坡走进庙里,看见了一尊观音菩萨的佛像,菩萨手中握着一串念珠,好像正聚精会神地念着佛号。

苏东坡心生疑问,对佛印禅师说:“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念观音菩萨的佛号求助。可是观世音菩萨好像也在念佛啊?她到底在念着谁的名号呢?”

佛印禅师笑着说:“她也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啊。”

苏东坡不以为然地说:“自己念自己的名号,又有什么用呢?”

佛印禅师道:“这你就不懂了,求人不如求己啊。”

求人不如求己,这句话真有哲理!与其央求别人,不如自己把事情做好。做事是这个道理,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在人际交往中,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应该自尊。

拥有自尊心态是赢得别人尊重的重要前提,古往今来,能够赢得别人尊敬的都是自尊自爱的人。

我国著名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义熙元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对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的去迎接。陶渊明听后坚决地说:“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辞掉官职,回家种地去了。

陶渊明扬长而去,体现的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气节,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尊严的看重,不愿为了“五斗米”而去巴结别人,正是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他也被后人尊重和传颂。

自尊是人生命运动的杠杆,挺起的是自爱自立的人格形象和坚强不屈的铮铮傲骨,压下去的是自卑懦弱的暗淡形象,因此,懂得自尊的人,总能够赢得别人的尊敬。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正确的区分自尊与虚荣心的区别,自尊是用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而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自尊能够帮助人树立良好的形象,而虚荣心则会将辛苦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网毁于一旦。如果一个人自尊心过强,就会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容不得别人任何善意的建议和批评,这样既伤他人也伤自己;甚至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惜抬高自己,打击别人……这些看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其实是虚荣心在作怪,它显示出人类美德被扭曲的一面,维护的是虚幻的尊严,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正确的追求自尊,要做到使自己能摆脱世俗的落后观念的束缚,追求诚实的生活,享受有品位的生活,所以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品行和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我们便可以在社会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满足于自己所得到的认同。这样就容易保持自尊。

(2)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选择善良、诚实、乐观、热情、有作为的人交朋友,可以提高自尊和自信。

(3)让自己成为不可缺少的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争取做好,让上级、同事满意放心,就会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赢得人们的尊重。

一个忘掉自己身份的人是可耻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塞得兹

哈佛心理训练30: 积极赋义法——悦纳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各有长处和短处。自我悦纳不仅指接纳自己人格中的优点、长处,也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自我悦纳产生高自尊,就是要“比别人更爱自己”,即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都能体验到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自我悦纳:

第一步: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正面写下自己认为好的性格特征,在背面写下自己认为不好的性格特征,越详细越好,或者说你该怎样描述你自己。

第二步:对自己写下的不好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竞争意识不强——积极赋义就是不争强好胜;鲁莽冲动——积极赋义就是勇敢积极;畏首畏尾——积极赋义就是小心谨慎。

第三步:认真思考某些性格特征在什么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消极作用,该如何避免消极作用。

7. 舍得定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所谓“舍得”,先舍后得,有舍才有得。要成功,首先就应该付出,这是很多人都认同的一个“真理”,其实,与人相处一样,也是这个道理,你为别人想,就是为自己想,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