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神奇的75堂哈佛心理课
48261700000013

第13章 做最好的自己——事业有成要学职场心理学(8)

⑹时间期限、奖励。人们总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完成。为了避免把两个小时的工作拖到八个小时完成,需要压缩、紧凑时间。完成一个分段目标,应该给自己一个奖励,产生持续的行动力。

⑺工时记录。成功的人时间至少以半个小时来计划,甚至计划到分钟。每天衡量检讨修正自己的时间运用,在有意识的时间,记下自己此时此刻在做什么,清楚自己的生命是如何消逝。

⑻不要故意拖延。不停地对自己说:“立刻去做!立刻去做!立刻去做!”培养紧急意识。

⑼授权。尽可能在每一件不重要的事情上授权。授权时要明确:一是告诉被授权人,你想得到什么的结果;二是要挑选一个正确的人进行授权;三是希望被授权人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并要随时查核完成进度。

⑽会议。一是对会议的目标要明确,要达到什么目的;二是一个小时以上的会议必须提前下发会议议程;三是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讨论完毕,可以提请主持人先行离席;四是准时开始,准时结束。会议成本=会议时间×参会人员×参会人员的平均工资/每小时。

⑾干扰事件。包括电话、人、突发事件。尽量避免被干扰。

⑿关键成果领域。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情,要完成什么有价值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⒀分批作业。累积、集中处理同类事情。如集中回复几通电话,集中批阅文件等。不要回一通电话,批阅一份文件,授权一件事情,再回一通电话。

⒁整洁。Traf系统。T—丢弃。把不用的档案丢进垃圾桶。R—转手。把事情转手给不同的人去处理。A—行动。马上就做。F—存档。把有用的处理完毕的档案归档,并做好记录。一个重要原则:东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减少寻找时间。对工作档案系统化集中放置。

⒂连续工时。持续不断,不要停止,直到完成。创造性、行政性的工作分开做。

⒃利用零散时间。每天至少投资一个小时在大脑,三年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充分利用交通、休息、等人等零散时间。随身带书看或听录音。

⒄电话。说要说的话;长话短说;一次回复多通电话;做好电话记录;身边随时备纸笔。

⒅准时。提前15分钟到场;集中注意力;做笔记备忘。

⒆简化工作。把工作系统化、简单化,寻找更好的办法。重要原则:时间做长一点;做快一点;不要做太多的事情,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做最拿手的事情;尽量少犯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减少修改时间;利用团队的合作力量,团结处理。

⒇不。学会说“不”。尽早、经常运用。

(21)平衡。自己的时间也要注意分配给家庭成员、朋友、社会等。不与家人沟通、不参加朋友聚会、不关注社会都不可取。

15. 脚茧启示录:成功是走出来的

雷石东是哈佛学子的榜样。这位哈佛学子曾入围2008年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哈佛大学毕业的亿万富翁之列。

雷石东小的时候在拼写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别人随口说出一个单词,他都可以拼写出来,母亲为此很欣喜,并安排他参加全国拼词大赛。雷石东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番苦心,一路拼写着那些复杂而生僻的单词过关斩将杀至决赛。

在决赛前夕,雷石东想自己一定可以夺得美国最优秀的单词拼写者的奖牌,他甚至开始想象自己站在考官和一大群欢呼的观众面前的情景。然而,到考试那天,考官让他拼写Tuberculosis(肺结核)这个词,他头脑一热,脱口而出“t-u-b-e-r-c-u-s-i-s”。他漏掉了一个音节。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失误,使他最终被淘汰出局。

母亲伤心欲绝,她没有办法接受儿子失败的现实,梦想破灭的绝望深深地刻在她的脸上,泪水夺眶而出。这幕情景也深深烙在雷石东的脑海里,从这时开始,懵懂的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以后不再让母亲失望。

从此,学习几乎成了他的全部生活。每天早上,自打从床上爬起来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像进入了激烈的战场,除了学习,他几乎再没有其他的活动。正所谓“天道酬勤”,在波士顿拉丁学校毕业典礼上,雷石东以该校300年来最高的平均分毕业,被授予现代拉丁文奖、古典拉丁文奖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奖,并且获得了前往哈佛大学深造的奖学金。从哈佛毕业后,雷石东依然时刻不忘奋发进取。50年间,雷石东从一个机车影院的老板,成为一个年收入达246亿美元的传媒帝国的领袖。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的成功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原一平说:“是啊,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讲完故事,李嘉诚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所以,谈起李嘉诚的成功,首先就应该提到他的勤奋。

李嘉诚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茶楼的堂倌,当时的李嘉诚需要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很需要这份工作,因此他对这份工作倍加珍惜。

舅父为了祝贺他找到第一份工作,在他上班的头一天里,送了他一只小闹钟,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

在茶楼做堂倌很辛苦,一天的工作时间达到15小时以上,李嘉诚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为了在时间上不出差错,李嘉诚将闹钟的时间调快了15分钟,定好响铃,所以他总是最早一个赶到茶楼。

这种勤奋的心态对李嘉诚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自己曾说过:“20岁以前,他所有的钱都是靠勤奋赚来的。”正是这种勤奋,帮助他一步步走向人生和事业的鼎盛时期。

不仅李嘉诚,任何一个人,他的成功都不可能完全抛开勤奋二字,任何一种杰出的成就必然与懒惰者无缘。有人曾这样说: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前者是从小经过勤奋的练习,从而掌握飞翔的技能;而后者,在外形和能力上与前者有着天壤之别,却能够达到同样的成就,秘诀只有两个字:勤奋。

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异于常人的智能和技能,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勤奋。拥有了勤奋,就拥有了一生的财富。即使是一个智力一般的人,只要勤奋努力,也能弥补自身的缺陷,成为一名成功者。《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先天愚笨的他,凭借勤奋最终在华山论剑中获胜。可能有人说他凭借的是运气,但是在他还没有离开大漠的时候,他射箭的精准几乎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而这种精准完全来自于他勤奋训练的结果,与运气没有任何关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通往成功的路虽然有很多,但每条路上都会遇到相同的困惑:曲折和坎坷,而不管智商多高的人,也只有“勤奋”这一条路径。“勤奋是金”,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喧嚣和浮躁起来。期望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成功,但是有这种投机取巧想法的人显然无法实现自己心愿,只有没有勤奋作为基础,成功只能是纸上谈兵。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悲伤的时间。

——哈佛学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萨缪尔森

哈佛心理训练22: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勤奋

⑴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很勤奋”,接着想一下你的勤奋的标准下的人是怎样的,每天你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没做到,对于自己做到的要鼓励赞美自己,没做到的争取接下来一天能够比上一天多做一点,记下每天你认为该做的事情,作好的事情。

⑵请人监督。勤奋是一种习惯,故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才有成效,不要希望一两天内就有效果。请一个人监督自己,当自己有所懈怠时,及时提醒自己。

16. 杜利奥定律:热忱是成功的翅膀

美国自然科学家、作家杜利奥提出:没有什么比失去热忱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此定理被称为杜利奥定理。

在心理学上,充满热情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容易培养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充满乐观和朝气,做起事来也更有劲头。他对生活总是充满渴望又精力充沛,他的目标明确,他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使命,狂热投入工作。如此的热情来自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己追求的享受。毫无疑问,这样的人肯定是生活中的强者。

哈佛大学曾经1500名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询问他们选择自己的专业是出于爱好还是因为赚钱。在这群人中,1255名学生回答是因为赚钱,245名学生表示是出于爱好。这项调查持续了10年,目的是要了解为了金钱和因为爱好而努力奋斗的人最后各自有多少人成了富翁。结果显示,10年后,245名因为爱好而奋斗的人中有116个人成了富翁,而1255名为了金钱而工作的人中只有1个人成了富翁。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我们获得金钱的最主要的渠道,也因此在选择工作时以金钱为目标。但科学的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保证你能拥有足够多的金钱的惟一道路是做你自己喜欢的工作,对工作保持持久的热忱。

美国堪萨斯州威尔斯维尔的E.莱顿直至68岁才开始学习绘画,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人到了68岁,别说眼睛已经严重老花,能不能拿住画笔都是个问题,但是就是这样的年纪,E·莱顿毅然决定学画。她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这项学习中,后来的事实证明,拥有热忱的心态就能创造奇迹,因为她最终在这一艺术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还是其他的追求,只要具备热忱的心态,就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因为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会热爱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会从工作中收获很多的乐趣,工作对他而言不是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

一次,一位推销员来到拿破仑·希尔的办公室,把一份《周六晚邮》放在他的面前说:“先生,订一份《周六邮报》吧!”当时拿破仑正在处理一件紧急公务,对推销员的贸然到访感到很不耐烦,再看看那位推销员,脸上写满了不得志,仿佛他正在从事的工作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拿破仑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

几天之后,另一位推销员来见拿破仑。与之前的那个人不同,她的言行举止中透着一股热忱,令人难以抗拒。当她注意到希尔的书桌上放着好几种杂志,就站起来又仔细地看了看,忍不住惊呼:“哦!我看得出来,您十分喜爱阅读书籍和各种杂志!”凭借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短句,她轻而易举的将拿破仑的吸引力从他手中的文稿中吸引了过来,很明显拿破仑被她表现出来的热忱所感染,当她离开时,带走了拿破仑·希尔订阅全部六种杂志的订单,同时带走的还有拿破仑的五位职员的订单。

工作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对工作、对事业的认识不深,总是抱怨连连,觉得工作远非自己想得那样拥有深远的意义,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而已。枯燥、乏味被他们看做工作的同义词。

哈佛教授本·沙哈尔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工作与生活、人生的关系和意义。他总结出这样3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