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48258000000026

第26章 人类思维具有分解性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这个理论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爱因斯坦就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的错误,他通过一系列的事实与思维分解,证明了光也可以是弯曲的。在狭义相对论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时间、空间、运动。爱因斯坦在这三者之间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来发现,狭义相对论中还缺少一项关键的东西,就是引力。由于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人眼无法察觉到光的弯曲。所以,这就需要借助分解思维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证明光不是任何时候都是走直线的。比如一个人从行驶着的火车上抛下一个小球,火车上的人看到小球是直线落地,但是在站台上的人看到的却是抛物线运动。如果把这个小球换成是光呢?那么火车上的人看到的是光的直线运动,而站台上的人看到的却是光的曲线运动。通过多角度的分解思维,可以说明光是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进而变得弯曲的。如果地球引力可以使光弯曲,那么,所有的引力都能使光弯曲。引力越大,弯曲得也就越厉害。如果再把这一现象进行分解,根据等效定律,引力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可由引力产生,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加速度同样可以使光线弯曲。于是就可以推导出,在电梯升降过程中,光线是弯曲的,在蹦极的过程中,光线是弯曲的,这就是爱因斯坦思维分解的过程。没有分解思维,也就没有伟大的科学发现了。

人类思维的本质决定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分解性。从它存在的方式以及它发生作用的形式都可以看出思维始终是处于分解状态的。人类的感觉只不过是对事物表象的反应,理性的思维才能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

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曾指出,没有任何东西是独立存在的。就拿意象来说吧,没有任何意象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镶嵌在经验中,形成一个联系的整体。比如在树林中看到一只乌鸦,与此同时还看见一些其他的事物,如天空、树叶、白云,等等。如果这些意象全盘复现于意识,那么乌鸦的意象将无法单独进行运用。“分想作用”就是把众多的意象进行分开而单独提出,其实也就是分解思维。比如把一只乌鸦单独提出。分想作用能够为思维主体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分想作用不仅可以用于艺术界,同时也可以用于思维界。

人类从猿进化而来,为了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发展,为了自身的生存,人类的思维就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不仅仅使得人类的大脑得到了进化,人类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的思维,永远处于分解的进程之中。

在对事物进行分解时,被分解的事物并不是被动的,它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透露出某种信息,思维主体接收到这种信息后,对这种信息进行处理,并产生一定的反应。分解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互动过程。分解具有无限性、层次性、选择性、求真性、变异性,这些特点统一在分解思维的过程之中。

1.分解具有无限性

人类的认识对象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还有未知的宇宙。所谓宇宙,便是时间与空间的集合体。古往今来称为宙,四方上下称为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地加深,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再扩展到河外星系,已经达到了一百多亿光年以外的范围了。宇宙的无限性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上,且不是单一,而是多种多样的。宇宙的无限性还表现为物质运动的无限性,这就决定了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对其进行分解也是具有无限性的。分解的无限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物质具有无限可分性。古人认为,一根竹竿,每天取其中一半,永远也取不完。在19世纪,科学家发现了分子,认为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接着又发现了原子,认为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并且通过相关实验证明了原子是最小单位,是不可以进行分割的粒子,并认为再也不可能有比原子还要复杂的粒子了。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实验,科学家又发现了比原子还要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子、光子、质子、中微子、反粒子、超子等等,超过两百多种。每一种粒子都极为复杂,远非原子可以相比。这些粒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由此可以得出分解具有无限性。

2.分解具有层次性

分解具有层次性源于事物具有层次性。世界万物都是按照一定的等级秩序组织起来的,它们自成系统,一个小系统上面有一个大系统,系统之上又有系统,从而在时间的长河里统一了空间。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为了有序地认识世界,往往会深入地对世界进行层次上的分解。将事物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宇宙可以按照这一方法划分为物理层次、生命层次、社会层次、化学层次,等等。植物可以分为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如果要有序地认识世界,那么就必须对世界进行一个有序的分解。

3.分解具有选择性

心理结构是分解思维方法选择性的基础。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心理系教授曾邀请一位木材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一起来观赏一棵古松。当然,这三个人都感觉到了这棵古松的存在,但三个人感觉到的古松存在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木材商觉得的它是一棵很好的木料,砍掉放到市场上一定能卖不少钱;植物学家感觉到的只有植物的分类,对植物进行研究,如树叶是什么形状的,是针形的还是扇形的,是四季常青,还是其他,种子是什么样的,传播的途径是什么;而画家看到的却是这棵树呈现出来的美感。这三个人因为自身的心理结构不同,所以他们对事物进行了有选择性的分解。

4.求真分解和变异分解

对某一事物进行分解,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分为求真分解和变异分解。求真分解是感觉与实在相符合,变异分解是感觉与实在不相符合。求真分解与变异分解是一个整体的两个不同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事物进行分解,可以对某一事物了解得更加清晰,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分解思维,原来深处于迷雾之中的事物可以慢慢褪去神秘的面纱,浮出其本质,让模糊的事物变得可以感知。通过分解思维方法,可以让抽象、笼统的客观事物暴露出它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人们可以系统地掌握它。正是由于人类思维具有分解性,人们才能通过分解思维不断深入地认识世界。

普林斯顿大学思维练习(三)

一个普通人能够站在时速高达200公里的火车车厢的顶上,可是他没有抓住任何物体,却能平安无事。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当然,这个人是个普通人,没有特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