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48246000000015

第15章 给孩子点个赞,爱孩子就夸夸他(2)

赞美是同批评、反对、厌恶等相对立的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一个人不管是通过语言还是通过行为,只要表达出对别人长处和优点的肯定和喜爱,都可以说是赞美。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诚的话语会给人温馨、使人感激,真诚的赞美更会给人信心、给人力量、催人奋进。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极力赞美一个小偷的技艺如何高超、脑瓜如何聪慧,并真诚地感叹如果此人将智慧和能力用在正道上,肯定能成大事。恰巧此文章被小偷看到,感动之余,洗心革面,重做新人,几年之后成为一个享有盛名的企业家,此赞美的神奇功效让人叹为观止。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是贫寒家庭出身,以其高尚的人品、钢铁般的意志、质朴而又高超的处世艺术,由摆渡工、律师、议员而逐渐成为总统。他的处世名言是:“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可是我们的孩子又有多少能经常得到家长的赞美呢?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孩子批评的次数要远远大于表扬,好像只有批评才能使人进步。不是有一个词语叫“鞭策”吗?就是鞭策着前进,这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写照。纵然对孩子很满意,极有赞美之意,也是很含蓄地留在心底,不溢于言表。二是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夙愿,可有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确切了解,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管孩子如何努力总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又怎能得到父母的赞美呢?三是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吃穿,对孩子成长中的精神、行为、习惯等缺乏全面的关心和了解,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故对孩子的赞美少之又少,这也是本节开头提到的父亲教育小华失败的真实原因。

我们都会笑,那能不能对孩子露出八颗牙齿真诚地微笑一下,让孩子感到实实在在的亲切感呢?要想让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相互信任、相互赞美的氛围中,使孩子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能积极主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使孩子的人生旅途充满笑声、掌声,充满着决心和信心,那就要学会做赞美孩子的家长,让你的赞美成为承接孩子昨天的成绩与明天的进步的加油站。赞美其实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要想演绎好这门艺术,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我们许多父母习惯于用审视或挑剔的眼光注视孩子,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当我们换一种心态,改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的行为时,就会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的优点和长处。要想真正做到用信任欣赏的目光关注孩子,必须改变那些根植在我们思想深处的陈旧观念。

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各方面都力求胜人一筹。这种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时觉得他这方面不行,那方面也不行,结果只能是越看越生气,越比越失望。

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作为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如果你细心观察,在孩子的行为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美妙之处。如孩子在绘画时的专注神情,玩玩具时表现出的丰富想象力,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表演时的乐观真诚等,无一不是值得我们成人欣赏的。如我们直奔结果而去,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社会价值的,他们通常是为体验过程而去做某些事情的,但这也正是孩子们的可爱之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赞美的艺术性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来体现,过度的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因此,赞美孩子时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1.赞美必须是由衷的

家长有时对孩子兴高采烈拿过来的作品连正眼都不看一眼就随口说:“好好,不错。”这种敷衍式的反应会让孩子很扫兴,只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是不可能得到愉快的体验的。

2.赞美应是具体的

对孩子的赞美要具体、明了,最好是多鼓励孩子努力的过程,这种有针对性的赞美会让孩子明白什么地方做得好。通过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赞美,还可以很自然地将努力的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让他们懂得是努力促成了成功。

3.赞美要坚持原则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使得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4.学会当众赞美

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使他当着别人的面得到。孩子的成绩被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

5.赞美要有休止符

孩子经过努力作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应当做的事情,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称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

6.赞美应是及时的

及时的赞美会让孩子很快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下一步的努力。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孩子做事的完成效果会更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就应该设法补上去。

7.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

赞美孩子不要夸大其词,否则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天文十分感兴趣,常常画出天上的星座,那么“这孩子真聪明,一定会成为天文学家”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相比较而言,就事论事似乎更好些,可以这样说:“这个星座画得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言

阿勇是个十分风趣的人。秋收的一天,他拖着疲惫的步伐从田里割稻回家,想舀水来洗脸,却发现水缸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这个村里还没有自来水,村民吃、用水都要到河里去挑)。阿勇没有责怪放暑假在家的孩子没有挑水,也没有命令他去挑水,而是拿起水勺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到隔壁大妈家里借几勺水先用一用吧。”孩子听出了父亲是在给自己提意见。他二话没说,就红着脸去挑满了整整一缸水。这就是用幽默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好处。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喜欢板起面孔说教,其实就不如来点幽默,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幽默是润滑剂,能使大家融洽地相处;幽默是快乐之源,能使我们的家庭生活充满和谐与快乐。在我们的家教中,恰当的幽默不仅能使孩子免去在大人面前的拘谨,还能使其在轻松一笑中接受良好的正确的教育。

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伊尔·斯维特洛夫就是用幽默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次,诗人刚进家,就发现一家人慌作一团,诗人的母亲正在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是不至于使人中毒的,所以用不着慌张,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带墨水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并没有发火,他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水的纸来,对儿子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地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的一句幽默给冲淡了,并且在家人的嬉笑中结束。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是未能如愿。此后,他再也没有犯过类似出风头的“错误”了。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庭教育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朗。作为启蒙教育者的父母,与孩子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都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

对待孩子的错误,严肃认真的批评是一种教育方法,有时采取幽默的手段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们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一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训斥孩子好得多。

幽默感重要吗?十分重要。一个孩子具有幽默感,表明他有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将来一定会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一生的发展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幽默感也是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标准。

要培养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年轻父母不妨抽出一点时间来,与孩子一起欣赏具有幽默感的生活小事,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幽默。孩子的天性是快乐的,让孩子在轻松、充满幽默气氛的环境中成长吧!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幽默作品让他听读

在欣赏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作品时,孩子不仅会对作品本身感兴趣,也会对作品的幽默之处有所期待,在一次次的重复中,他仍兴致盎然,开心地等待最精彩的情节的出现,然后开怀大笑。

2.在生活中发现幽默

在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妙语和好笑的片断。比如有的小朋友说:“我喜欢下雨天,下雨了,可以用雨水洗盘子,把盘子放在外面就行了。”还有一个小朋友说:“有一个外国老师吃火锅,她把蘸的调料当饮料全喝光了。”父母要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情节和对话,经常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

3.根据孩子的兴趣把握“重点”

有的孩子在欣赏幽默画或幽默故事时,并不喜欢父母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父母不如就把讲解的重点放在“惊喜”之处,让孩子过把瘾。

4.尊重孩子,允许其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在欣赏同一个作品时,孩子与父母往往从各自的角度、以各自的经验去理解作品。比如在欣赏《父与子》系列漫画时,父母可能理解为“父子情深”,而孩子的理解却是“这个孩子太调皮了”。父母可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想象,这样孩子才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释放、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发挥。

5.在家中设立“开心一刻”“开心一角”

收集各种笑话和幽默画,与孩子一起欣赏,引导孩子主动地感受,发现有趣或奇妙之处,让孩子在“有趣之处”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赏识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志玲是个生活刻板严谨的人,作息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是她却有一个不安分的女儿莎莎。

莎莎是个好奇心强的女孩,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做游戏、玩闹,发出种种声响。她与母亲是两个极端,因此母女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莎莎把祖母刚送给她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招致母亲的愤怒。拆东西可算是莎莎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她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她也逃不过挨罚的命运。可是无论母亲怎样罚她,她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莎莎竟然把啄木鸟挂钟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座挂钟是莎莎故去的祖父留下来的遗物,母亲一直十分珍惜。现在这座钟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母亲被气得暴跳如雷,不由自主打了莎莎一下。

“从此以后,不许你乱拆东西,不许大声唱歌,不许胡闹……”志玲一口气给莎莎下了好多条死命令,并威胁莎莎如果违犯命令就要受罚。

那天莎莎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从此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劲儿,眼睛里充满了一个9岁的孩子不该有的忧郁神情。

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自由地飞翔,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如何才能做到赏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呢?

1.转变家长的育子观念

一个真正关心孩子成才的家长,必然会考虑如何转变育子观念,把孩子的头脑、双手、嘴巴、行动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帮助孩子变“听话”为“主动出击,勇敢创新”,不断挖掘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会创造。

2.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过程中,要特别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歌德、爱迪生、伽利略等人的成才事例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是需要家长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才的环境,并善于引导他们正确的思路,在创造中享受成功。

如果纠正过多,管教过严,孩子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怕犯错误,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只能从成人那里接受现成的安排和结论,使孩子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和创新精神,从而阻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敢探索。如果是新奇的问题,即使是错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关键是孩子在思考。而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他们灵活思考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