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48227600000032

第32章 人类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能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一起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中;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仅仅是因我们胜于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而已。”

5.1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5.1.1环境保护的内在涵义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更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人类对环境不友好,环境就会给人类加倍的报复与惩罚,甚至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可能被这种报复与惩罚所抵消。今天的中国,正以其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和发展压力,环境保护已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所有企业、所有公民共同的事情。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没有保护好环境的教训自古就有。古代,经济比较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灌溉,后来成了不毛之地。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由于滥伐森林,水土严重流失,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土地日益贫瘠。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朴素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我们应该懂得,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现阶段环境保护的内涵可以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资源

自然界中存在的、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在质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无限制地供给。因此,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就要求对资源类型、利用方式、利用时间和利用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慎重的考虑与长远的打算。

2.节约能源

能源结构的选择已逐步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中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环保的需要。

能源基础设施庞大,使用期很长,能源系统一旦建成,改变起来不但成本很高,还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因而,在能源建设中不但要考虑环境保护现在的要求,而且要充分预见今后的环境要求。

3.控制人口

人口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质量对人口的数量、素质和分布等产生重要影响,因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也有利于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的变动直接作用于环境,尤其是人口长期的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并最终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4.平衡生态

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地进行着,并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衡还表现为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要求人类将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合理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适应环境

人类应继续加强对环境的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环境,遵循环境科学的规律去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环境。人类在从事生产与生活活动时,不仅应以征服环境、改造环境为目的,而且应该以适应环境的方法去保护环境。

5.1.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才能为生态危机的化解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使国家最终走向现代化和生态文明。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视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为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因为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当代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满足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3.可持续发展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4.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做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相互协调。

5.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解决环境危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其根本出路在发展科学技术。只有大量地使用先进科技,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6.可持续发展要求普遍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们必须改变对自然的传统态度,即从功利主义观点出发,为我所用,只要是人类需要的,就可以随意开发使用的态度。而应树立起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观念,即用生态的观点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仅仅把人类当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个普通的成员,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崭新观念。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仅依靠个别人,而只能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因此要使环境教育适合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在资源、环境的合理持续利用与保护条件下的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因此,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政策、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职能、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决策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使整个社会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5.1.3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优美的生存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然而,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决定了环境的好坏,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殊的、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发展进程,而是特指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思想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了两者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关系,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确保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指导思想。

1.资源

资源是一个很广阔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按其存在方式,资源可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软资源就是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存所创造的资源;硬资源又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种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非再生资源,是一次性利用的资源,具有不可更新和不可恢复性。

2.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资源是持续发展的一个中心问题。持续发展思想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资源类型选择、利用方式选择、利用时间安排与利用分析方法等方面。其中,结合方式主要是运用现代科技,使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控制在其再生速率之内,即是把软资源融入硬资源之中,形成一个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

(1)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于1989年在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环境保护实践的科学总结。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首先,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其次,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它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和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物焚烧或填埋。其实,清洁生产是“生态化”、“整体化”的新时期科技的发展方向,它将各门类科技综合使之整体上结构完善,扩大“绿色资源”利用范围,把利用先进技术和改善资源利用方式结合起来。

实现清洁生产,可归结为:

①利用先进技术。改进原料提炼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原料的产出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进工艺生产技术,把废物的处理渗透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内部结构物料的循环,使产品与原料的比例尽可能地增大,这样不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也减少了对资源的索取。

②改善资源利用方式。选择原料时,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再生资源,同时选择更清洁的原料;用集约型资源利用方式代替粗放型资源利用方式;“绿色”资源代替“危险”资源;驯化、再利用资源等。

③采用先进技术与改善资源利用方式相结合,可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携手并进。例如,目前很多产品都按照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生态规律的思路设计(即绿色制造)生产,汽车制造商正将汽车部件换成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发无污染的“绿色”资源。

清洁生产是绿色科技的一种技术,是符合生态规律的技术。它促进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它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保护增值;它强调发展清洁的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清洁生产不但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生态技术

目前,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减弱,生态变化态势令人担忧。然而,生态技术可以改善这现状,它是社会、经济能稳定持续和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要通过生态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①扩大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技术常用的一个典型范例。可持续发展理论规定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允许范围内,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发展的需要,这说明“生态优先”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的体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本质要求。自然保护区正是以“生态优先”理论为基础的。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拯救濒危灭绝的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专门保护和管理并具有法律保证得到长期保护的地域总称。自然保护区对人类的生存、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意义。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打破了长期以来对自然保护的封闭式管理。它强调了人类因素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从中获得为了持续、合理发展的知识和技术。它把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带,在不同区内开展各具特色的功能活动,使自然保护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示范、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持续发展。生物圈保护这种开放系统的管理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