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发现孩子
48215700000048

第48章 满载而归

儿童之家不是为小学阶段做准备,而是一个没有中断的教育阶段的开始。通过我们的方法,我们不再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划分界限。

儿童之家的教育成就表明,在他们和普通小学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儿童之家不是为小学阶段做准备,而是一个没有中断的教育阶段的开始。通过我们的方法,我们不再在幼儿园和学校之间划分界限。事实上,我们没有为教育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反而正是年龄介于中间的孩子,借助于身体和智力上的锻炼形成自我意识,形成不同层面的文化,总的来说符合他这个年龄段的进步程度。

我们已经明确表明,孩子有观察、反思、学习、集中精力、离群的需要,也不时悄无声息地暂时中止自己的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已经阐述的很清楚,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提出小孩子处于静止状态的观念。当他置身于一个环境之外时,那么他所受的教育就是错误的。我们的责任正好体现在指导孩子从事游戏活动,给他留出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除非我们的努力会浪费他的精力,分散了他对知识本能的钻研,结果导致他的神经出现紊乱,阻碍了他的成长。因此,甚至对非常小的孩子的教育都不要以入学准备为目标。

这里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确定可以作为两种类型学校——即儿童之家和普通小学——之间分界点的成绩水平。

儿童之家的孩子从四门学科入手——画、写、读和算术,继续培养小学的基本学习技能。

这些学科都源于感观教育,见诸于最初的冲动。算术源于对维度做出判断的练习,也就是说确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绘画源于训练眼睛判断形状和识别色彩,同时手按照确定物体的轮廓来描摹。书写源于更复杂的触觉感知练习,能使手轻松地在具体方向上移动。与此同时,眼睛学会如何分析形状和抽象的东西,耳朵学会感知个体发出的语音,这样一来词汇也许以复合语音的字母形式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只有能流利地写才谈得上阅读,阅读可以使个体能分享他人的思想。这样的征服过程能有力地表达出内在的能力,呈现出一种爆发的特征。这些较高级精神活动形成的攻击波,能在孩子心理激起快乐和热情。基于此,这不是一种枯燥的学习方式,而是孩子人格的一种胜利宣言,孩子的精神不论勃发还是沉着泰然,都像站在一辆勇往直前的战车里的古罗马征服者一样。驱使他奋勇向前的是四种智力上的征服。凭借他这辆战无不胜的战车上的四匹马,他冲向学习的最终目标。

尽管如此,这种实验真正的核心在于对孩子心理的探索。每一进步都离不开圣洛伦佐的孩子最初的启示。他们表明自己通过可移动的字母可以组合成一长串词汇,而词汇的语义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们的活动掀起了一场关于书写的大爆发。

这场意义重大的实验尤其可以证明这个事实,即不到六岁的孩子存在一种“心理形式”,与他六七岁后形成的心理类型,进而与成年人的心理类型也迥然不同。孩子年龄越小,心理上的差异就越大。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孩子的“有吸收力的心灵”,在一本名为《新世界的新教育》的书中我们已经率先讨论过这个问题。在即将出版的另一本书《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我们将讨论儿童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存在神秘的事实,即最初是无意识心理,然后潜意识心理表明孩子有从他所处的环境吸收图像的能力。当这些图像汇合成一种心理迷宫时,也许可以发现真正很奇妙的事实:一个孩子通过所有语音和语法上的特征,吸收被误称为他的“母语”的语言,这时他还没有完全掌握学习能力——自发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推理能力。在这个无意识阶段,孩子通过天性能力在心里吸收的事物,就是那些以这种方式持续到他成人阶段的事物。同样真实的情形是,母语成为一个种族真正和恰当的特征,也是个体的特征属性。

另一方面,在他们心智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后,成年人学习一门外语时会遇到困难。他们单纯完美地模仿另一种语言的语音是不会掌握这门外语的,也不会摆脱外语语调,而且总是在语法上犯一些错误。

在人生最初的两年里,孩子为他的吸收性心智中所有个体素质做准备,尽管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孩子长到三岁大时,他的运动神经活动开始发挥作用,通过这些素质在他的意识心智中他的经验得到稳固。这种变化所涉及的运动神经器官基本上就是手,同用手去拿各种物体如出一辙。显然,孩子希望见到什么就碰什么,尤其喜欢通过用手来做促进他智力发展的游戏。手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儿童时期能意识心智发展的工具,而不是像教育家们所倡导的那样。

随着意识心智逐渐条理化,吸收性心智的控制力开始逐渐放松。然而,在整个儿童阶段吸收性心智一直持续存在,正如我们在世界不同种族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的那样,吸收性心智能使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识,其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当孩子两岁或稍大一点时,仅仅通过吸收的无意识控制力就能取得惊人的成绩,尽管他的自我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在三岁以后,通过他在探索周围事物上所做的努力,他能获得相当多的概念。在这个阶段,他通过自己的活动控制物体,并在心里接受这些事物。

尽管如此,他还没有达到能使他稍后学会倾听成年人说话的成熟阶段。这就是小孩为什么被认为在普通学校不能受到适当教育的原因。但是可以确信的是,在吸收阶段获知的事物是那些保持不变状态的事物,而不是存在于记忆中,实际上存在于生物体中,作为心智形成的向导的同时,也是个体的基本特征。相应的,如果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接受教育必定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口头指示。孩子吸收的文化点燃了他内心的热情。可以说他突然变得富有激情,迈向进一步的成长和胜利。

这是一个人们做事情不感到疲倦的年龄,也是他最初靠自己的知识挣得饭碗的年龄。倘若孩子智力的发展不符合自然规律,他就要为此遭受苦恼并且变得不正常。近代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认知困难的儿童中存在一种精神上的贫乏。他们似乎被自己身心的发展束缚住了,本来应该沿着大道大踏步前进,结果却踏上了歧路。

因此,那些著作中描述的我们学校所取得的惊人结果,也是更完美的教育方法所取得的结果。他们只是揭示了一种特殊类型的心智和心理感受力,这种类型的心智仅在成长极富创造力的阶段才能遇到。

人们对我们的科学工作没有给予信任,甚至对我们在教育有缺陷的儿童,以及后来用于教育正常儿童所运用的新方法也没有给予应有的信任。对我们工作真正理解的分界点不在于将其看作是一种教育方法,其实恰恰相反,我们的方法是观察心理现象发展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还不为人所知,也未给予关注。

基于此,这个问题不是幼儿教育上的,而是心理学上的。能引导一个人过上好生活的教育,应该引起所有成年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