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男子汉:教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48215300000035

第35章 急救与救生(4)

蛙泳有助于锻炼身体,因为蛙泳适用于某个疲劳的游泳者,可用于到水中寻找丢失的物品,以及寻找沉入水底但尚未得到救助的人。我们都知道,救生者潜入水底,使落水者浮出水面,并在落水者尚且存在生命体征时将其运至岸上,上岸后再通过合理的救助恢复落水者的意识,这是完全可能的。昏迷者在完全或部分淹没在水中时体重会减轻,在咸水中的体重要轻于在淡水中的体重,因此更便于运送。与未经训练的男孩相比,训练有素的小男孩体力和勇气都会更大更高,而要想学会怎样运送溺水者,可以先练习在水中运送一个非溺水者,让救生者适应在水中负重的感觉。“溺水者”不时地在水中挣扎,可以增强这一练习的真实性,提高童子军考生水中救生的技能。快速游泳本身只对童子军本人有益,因此,童子军应当拓展游泳技能,使其有益于水中救生。

在水面漂浮

学会蛙泳之后,就要学习面朝天浮在水面仰泳,只用双脚驱动身体前进,而将双手解放出来抓住溺水者。这些技能通过简单练习即可轻松掌握,即将双手伸出水面,手臂半弯,双肘贴近腰部两侧。要想以这种姿势运送某个人,必须将双手置于溺水者脑袋的两侧,让被运送者仰着身体浮在水面上,救生者自己利用仰泳姿势,但使溺水者的身体离开自己。应当记住的是,此类救生需要利用潮汐或水流的方向,不要不惜体力地逆流而上。运送溺水者的其他方式包括:将双手放在溺水者的双臂下面,或者从下面牢牢抓住溺水者的肱二头肌处,同时将膝盖放在溺水者的后背中间处,以使溺水者呈漂浮姿势,再将双脚作为前进的驱动器。还有些方法使救生者除双脚之外还能腾出一只手臂,即著名的“德国军队”式和“臂膀交叉”式。前一种方式即游泳者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将左臂穿过溺水者的左臂,并穿过溺水者的胸前紧紧抓住其右臂,位置在溺水者肱二头肌处或肘部下面,以此来控制溺水者。这种方式使救生者能腾出右臂游泳。以上提到的单臂抓住溺水者的另一种方式是,救生者用一只手臂抓住溺水者的肩膀,像前面一样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从溺水者的手臂下方抓住他,使溺水者无法动弹。前述的以蛙泳姿势救生的方法,仅用于帮助疲劳的游泳者,而被救者此时也有能力不去抓住救生者。疲劳的游泳者可以仰面朝天,在前方完全张开双臂,将一只手放在游泳者的某个肩膀上,而游泳者正对着体力透支的游泳者即被救者,以常规的蛙泳姿势游泳,使被救者的双脚能落在自己的双脚之间。以这种方式救生可以保证较快的速度,而试验也证明,所有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稍加练习,初学者就会看到水中救生并不复杂,一经使用就能很快掌握要领。

突破“攸关生死的一抓”

如果你在水中接近某个受到惊吓的人或者溺水者时很小心,那么上述救助方法就会失效。不过,最有经验的游泳者有时也难免会粗心大意,因此,所有游泳者都应当知道牢牢抓住溺水者时怎样保持头脑清醒。

抓住手腕

在这些方法当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让溺水者在水中挣扎时抓住游泳者的手腕。游泳者要将双手举过头顶,这迫使两个人都在水中下沉,然后,救生者就用自己的手臂顶住溺水者的手指,以起到杠杆作用,让溺水者能轻松抓住自己的手腕。必须牢记的是,溺水者要抓住水面以上自己能看到的部位,这样就不会试图从肩部以下去抓住救助者了。还要记住的是,个子高的人和个子低的人身体浮出水面的部分大体相同。

抓住脖子

从正前方抓住游泳者的脖子,或用双臂环抱救生者的肩膀,或者溺水者的一只手从肩膀上面、另一只手从腋窝下面抓住救生者,这些脱困方法大体相同。救生者只要感觉到溺水者抓住自己,就用手掌堵住溺水者的嘴,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抠住溺水者的鼻孔,同时用左手揪住溺水者的小背,将溺水者朝自己的方向拉,并且不停地踩水。在深吸一口气之后,救生者用膝盖顶住溺水者的肚子,迫使溺水者排出肺部的空气,与此同时,用力压溺水者的鼻孔和嘴巴,以防止后者吸入更多空气。如果对溺水者的身体抱得太紧,以至于限制了双臂的自由,那么此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先将溺水者的双臂移到与肩膀相当的位置,使其能滑到自己的脖子上,从而使救生者的双臂能捂住对方的鼻子。

背后扼脖

背后扼脖的方式是水中逃生的不明智做法,因为救生者必须刻不容缓地协助对方逃生,否则救生者自己就急需外力帮助。通过实践不难发现,救生者用手腕抓住对方紧扼在脖子上的双臂,然后托住溺水者的屁股以顶住其小腹,可以获得脱困的空间。在生与死的较量中,需要采取更加快捷有效的措施,如果救生者突然向后仰头,撞上溺水者的鼻子,那么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获得身体自由,并在自己不再由于被扼住脖子而头晕眼花时控制住溺水者。

从岸上或船上营救

救助落水者不一定总是要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当某个人从桥上或码头上落入水中时,可以充分利用绳子、救生圈或小船救人,而不必亲自下水去拿更多人的性命冒险。在此类情况下,更值得赞赏的是准确的判断力,而不是鲁莽地游下水去救人。条件允许时尽量用小船救人。在地点恰当时,应多多练习扔救生圈的方法,优秀的童子军队员应当随时保证救生绳缠绕在桩上、救生圈挂在桩尖上并牢牢绑定,以备出现紧急事件时立即投入使用。

从水面潜入

当一个下水洗澡或者不幸从船上落水的人沉入7~20英尺的河底或池塘里时,正确的快速施救方法可以让他浮出水面,而合理的呼吸恢复法如迅速应用,也能使其恢复呼吸。如果池塘或湖泊里的水并不流动,从下落位置冒起的水泡可以直接标识出落水者是从哪里沉下去的。如果存在潮汐或有水流,则水泡处与水流方向成一角度,搜寻者必须从溺水者消失的位置处,沿着与水流一致的方向在水底寻找。当溺水者不再挣扎并逐渐下沉时,其身体会在沉下一点之后再次被体内的浮力带上来,体内的空气再次被排出。之后,他再次下沉,然后再在水中上升一点点,体内空气再次排出。这种情形重复几次,直到足够多的水进入其体内和存在空气的地方,此时浮力被抵消,从而不再能承担身体的重量。正如所有年轻的游泳者差不多都知道的那样,如果一个人从漂浮物、码头或船上潜入水中,很容易一下子到达水底,但要想潜入离水面10英尺以下的位置,却需要进行练习。

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想进入水深处,就需要在身上绑一个重物,就像采集南方水域中的海绵生物或采集珍珠的人所做的那样。抓住一块10磅或15磅的石头再潜水,在上升时再扔掉石头,就可以浮到水面了。

潜水寻找失物

如果寻找落水者或丢失的物品,而覆盖的水域又很宽阔,则潜水者可以在探锚或方形的大石头上系几根绳子,然后再展开有条理的搜寻工作。从水面潜水并不容易,需要通过练习掌握技巧,对热爱运动的小伙子来说这并不难做到。其诀窍是游到快接触到水底的地方,将脑袋和双臂向下探,将屁股抬到水面处,使双肩下沉,并使手臂有机会划水(最好是蛙泳姿势),直到整个身体呈垂直状并且头朝下。双脚和小腿悬空,使身体获得向下的额外推动力;当失物找到后,用双脚朝水底一蹬,游泳者就能通过反作用力迅速浮出水面。要想将重物带到岸上,游泳者必须将其放在身体较低的部位,在腰间附近抱住它,腾出一只手和双脚来游泳;如果将物体用双手抱在背上,则可以用双脚提供动力,使自己游到水面。

恢复呼吸

掌握帮助溺水者恢复呼吸的知识,是见习童子军必备的一种重要技能。如果这些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那么许多溺水者的生命就不会白白丧失。要想有效恢复呼吸,就必须分秒必争地将溺水者带离水面,并尽快排出其体内的水。谢菲尔法或俯卧法一次只要求有一个人操作,并且在准备过程中必须抓紧点滴时间。

患者在带离水面后,要面朝下躺在地上,双臂向头的前方张开,脸稍微扭向一侧,以便不妨碍空气自由流通。施救者将双腿置于被救者双腿两侧跪下,或者跪在一侧,使双手能置于溺水者肋骨之间的位置。放在俯卧者身上的双手由于施救者上半身重量而获得压力,从而将空气从肺部挤出;消除压力后,俯卧者的胸腔便会膨胀,从而允许空气进入,以取代挤出的水。通过空气与水互换(即先压后收,每分钟12~15次,计时方法可先看表掌握初始时间,然后计数即可),人工呼吸便得以进行。有时候,必须要这样工作一两个小时,溺水者的眼睑才会出现闪光或者出现喘息声,以表示救生者的努力没有白费;此后,溺水者必须小心地“抽入”空气,直到恢复正常呼吸为止。溺水者恢复正常呼吸之后,施救者可以朝其心脏方向揉搓大腿和身体,以促进其血流循环。在患者能够吞咽之前,不要想办法去刺激他的咽喉。能够吞咽时,可用半杯温水,喂服一汤勺芳香氨醑。

请记住:让患者脸朝下俯卧,以使其气孔中的进气和出气通畅,此时患者的舌头会伸出。如果试图将其舌头恢复原状,将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开始正常呼吸后的救治

事后的救治非常重要。将患者放到床上,要保持其安静和暖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随时派人去请医生,但不必坐等医生到来,而应立即展开工作。病人需要氧气,所以应阻止探视者靠近,因为他们会妨碍患者吸入氧气,而氧气此时是救命的宝贵物品。鉴于此,除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之外,最好让患者在开阔的户外静养。

救生圈

如果危急关头有人扔一个救生圈应急,那么救生圈事先应挂在4根桩子上,桩子钉在两块钉于一起的木板上,木板为边长2英尺的正方形;或者挂在3根桩子上,桩子钉在一个高约为18或20英寸的T形木条上;还可以挂在2根桩子上,这两根桩子的其中一根固定在T形木条的某个顶点,另一根固定在靠近T形木条的底端附近。在海滨使用的多数救生圈都还有50或75英尺长的轻便绳索,以便将被救者拉到岸上,或者在抛撒位置不当之后重新拉回救生圈再次抛撒。绳索的自由端往往要系一个较小的木制漂浮物。从这一端开始,先将绳索缠在木桩上,将救生圈挂在缠绕线圈的外面,然后再在适当的位置固定救生圈,以防大风或震动使救生圈松散。在使用救生圈时,投掷者的手抓住圈环,另一只手牢牢抓住线圈,绳索的另一头则留在岸上,用一只脚死死踩住。每使用或练习一次之后,救生绳都应当放回木桩上系住,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