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皑皑白雪中长达数小时地跟踪动物的新鲜足迹,以了解其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乐趣。我永远也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如果我找不到新鲜的足迹,能找到陈旧的足迹也行,因为我知道,从理论上讲,每一步足迹都比前一步稍显新鲜,而且从实践经验上看,陈旧的足迹总是能将我们带到新鲜的足迹那里。
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无可挑剔的办法,使这些野兽动物的传奇经历跃然纸上,或者能用其他方法对其永久收藏。我最早的尝试是徒手绘画,这确实是解决方案之一,但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这其实是一种转换,会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变味;由于当时我们知识的有限性,所以其价值很可能会打折扣。
用石膏铸模是另一种可以尝试的方法,但是适宜于铸模的动物足迹可谓凤毛麟角。几乎所有足迹在我们看到的时候都不干净或不完整,而见得最多的足迹即雪地里的足迹,则根本无法铸模。
于是,我试着将蜡泼在动物的必经之地、小路上或其洞穴门口。它们对此是多么嗤之以鼻啊!连头脑最简单的地松鼠也对此心中有数,根本不愿冒险踩踏我的蜡制陷阱,而是绕道而走,如果避不开,就用力地跳过去,让我根本连一个脚印也得不到。
我当然也想过拍照片,但事实证明困难大得出乎意料,几乎和铸模一样难。
每1万个脚印中,可能只有1种适宜于照相,就算能照相,关键的细节几乎永远也无法拍摄完整。你必须在阳光普照的户外,而就算天气非常理想,实际上每天也只有两个时间段有可能照相成功,那就是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因为此时的阳光要么很高,足以让你拍出清晰的照片;要么很低,能够在模糊的足迹上投下影子。
是浣熊给了我灵感
后来,我通过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想起了一个独特的新方法。我有位朋友将一只浣熊当作宠物。他一直将这只浣熊放在城里单身宿舍楼的一个笼子里养着。有一天,我朋友不在家,那只浣熊跑出了笼子,开始了一系列漫长的探索之旅,并以这位单身汉的卧室作为旅程的起点。第一个有希望的目标是写字台。浣熊通过一个椅子爬上写字台,检查了几本索然无味的书籍和论文,随后瞄上了较高处一个用石头做的大瓶子。它过去好几次都从这只瓶子里找到了好玩的东西,于是就跳上去。塞瓶口的软木塞很轻,不费力就取出了,但是瓶子里发出的气味却实在不好闻,因为里面只不过是一夸脱墨水而已。然而浣熊决定不能就这样两手空空地走,于是就把墨水瓶打翻,尝了尝里面的墨水。天呐!这味道甚至比它发出的气味还难以忍受,根本不是什么美味的饮料。
浣熊气急败坏地把墨水瓶一推,将注意力转移到一堆手工制作的、有毛边的条纹信纸上(我朋友向来为自己制作这些信纸而自豪);当它抬起身上蘸满墨水的小爪子时,便已经在纸上留下了一些美丽的黑色印记。这可是个不错的新主意,于是浣熊便反复试了几次。不过,纸上涂满了印记,墨水却还没有用完,于是这个裹着毛皮的小“画家”又在各式各样的书上作画,并在旁边的墙壁上涂抹。这时,四处滴下的墨水已经在写字台底下形成了一个小湖。这时,又有什么东西吸引了这位“艺术家”的注意力,使它不由自主地跳下来。它正好落在墨水构成的小湖上,使墨水四处飞溅,并在单身汉铺在床上的白床单上留下了一些黑色污点。
于是浣熊又有了另一个开心的想法。现在,它一用力跳到床上,并在上面兴奋地四处乱窜,直到爪子上的墨水让它看到了满意的结果为止。正当它停下来歇息(也有可能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遗漏了)时,门开了,女主人走了进来。随后的场面太悲惨了,我都不忍心描述,因为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觉得那不好玩。女主人立即叫回了我朋友,并让他马上把那只浣熊带走,再也不要拿回来。朋友无奈,只好回来拿走了它,我想应该是“永远”拿走了。他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浣熊继续存在,那就是办公室。也就是在办公室,我和这个小家伙熟悉起来,并且听说了它制造有关墨水与论文的壮举。当然,并没有浓重的文学色彩。
这件事给我以很大启示,并且使我制订了对动物足迹进行真实再现的谟。我带上画家用的颜料和纸轴,开始着手“编纂”一本动物印记词典。
在经历多次失败和许多次实验之后,我发明了更科学的适用于对动物园中的动物的方法。妻子对我的方法做了诸多改进,其中之一就是用黑色涂料代替印刷用的墨盒,因为后者干得太快了;另一个改进就是给纸加上衬垫,衬垫的要求是对体重较轻的动物来说很轻柔,而对体重较重的动物来说又很结实和耐用。例如,若想印出一只老鼠的足迹,就像印刷一幅精美的蚀刻,所用的墨水、纸张以及湿度等等都必须非常适合,而且你还有这样一个缺陷,就是无法自动调节压力。
当然,这完全是一种适用于动物园中动物的方法。想从野兽动物身上得到黑色印记的所有尝试,都会彻头彻尾地失败,因为纸张、颜料的气味等等,就足以把那些野外长大的家伙吓跑了。
在动物园,我在一条狭窄的临时通道上摊开黑色的衬垫,在上面放上白纸,然后千方百计将那些听命于我的“俘虏”一个个赶过去,从而得到了一系列与实物大小相同、间隔距离恰当、绝对真实的足迹。随着观测者对动物足迹的研究逐步深入,从这些足迹中还能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这里我想说,这一切听起来似乎都非常简单,但是你根本想象不到动物是多么乖戾、狡猾和执拗,除非它自己愿意重复那些从它出生以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否则它不会老老实实地听你使唤。有些动物看到颜料就犹犹豫豫,有些动物在纸张面前畏缩不前,还有些动物干脆一跃而过,让你的计划全部泡汤,甚至把整套设备都弄坏了。有些动物一开始还非常合作,但是跑到一半却突然跑回来,使已经印好的印记面目全非。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带着提取足迹的意图接近它们,连最安静、情绪最稳定、最温顺的动物,也会变得极为“蛮、乖戾和难以驾驭。
在猫身上试一试
即使家猫也很难对付。一只被驯服的猫在经过训练之后,能做一只猫所能做的一切事情。我们便挑选了这样一只有希望配合我们研究黑色足迹的猫,猫主人的两个儿子还主动要求帮我收集所有的猫脚印。他们在客厅里铺开长长一卷纸,将猫的爪子染成黑色,然后又将猫追得上蹿下跳。在这种压力下,温顺的猫全然没有了绅士风度。它发疯般地奔跑着,在地上留下又长又无用的黑色印记,随后一跃跳上扇形窗户,躲到楼上那雪一样白的帷帐中避难。这之后,两个小男孩的麻烦便来了。
画画用得最多
然而,这些都需要碰运气,实践证明还存在许多困难。在耐心而巧妙地克服这些困难之后,获得的印记无疑相当有价值。它们是对动物体形、间隔距离和其他细节的最好纪录,但却无法给出野兽动物在丛林里发生的事件以及周围的环境的记载。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些图画最适合于记录一长串足迹以及模糊不清的特点,实际上,仅从这些图画中,你就能得到能感知到的一切信息,只是它们与动物本身的大小并不相同罢了。
照相术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你了解环境、关键场景以及周围的地貌,从而使你能根据现场的情况,推断动物的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此外,它记录的美感也是无与伦比的,它能帮助你将这种美感长期留住。
所以说,以上三种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各有所长,而最好也最接近完美的展现丛林动物生存符号的方法,应当是这三种方法的融合,即以绘画、素描和照相的方法对待每一个脚印、每一条踪迹;换句话说,无论是单独的一个脚印,还是动物的一长串足迹,都用这些方法综合展现。
我的做法就是,只要条件允许,这三种方法我都采用,但我还是发现,徒手绘画法最为实用。当然,如果拍到了照片,我会如获至宝,但仍然只是作为绘画的补充。
又一则跟踪的故事
为了证明绘图和拍照作为记录动物印记方法的相对价值如何,我提供了一个我从实地绘制的一个足迹,但当时我想尽办法却都无法给它拍照。这个足迹是1885年2月15日在多伦多附近发现的。它的的确确是一连串事实的一个缩影,因为没什么意思的那些足迹我都省略了。
在A点,我发现了一个大约5~8英寸的圆形记号,这是一只棉尾兔在小雪天气蜷缩在此处留下的。在B点,它跳出了圆形区域,坐在那里东张西望。前面的较小足迹是它的前爪留下的,而较长的两个则是后爪留下的,往后远些的地方,是它尾巴留下的一个小“酒窝”,表示它坐在那里。此时,有什么东西吓了它一跳,促使它站起来全速跑向C和D,于是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前爪留下的印记滞后于后爪留下的较大印记,因为这只野兔全力奔跑,甚至每次后爪都跑到了前爪的前头;它跑得越快,后爪留下的脚印就越靠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如果它奔跑的速度提高10倍会是什么样子。大多数喜欢跳跃的动物在奔跑时,都会出现这种后爪“后来居上”的现象。
现在,这只棉尾兔开始进行一连串最不同寻常的跳跃和躲闪动作(如D、E、F点),就像竭力避开某个敌人一样。但是,敌人是谁呢?我没有看到还有什么足迹。
我开始认为这只野兔可能是疯了(它是不是在拼命躲开某个假想敌呢),也可能我在跟踪一只正在发情的野兔。但是,在G点,我第一次看到了一些血迹。这些血迹告诉我,这只野兔的确遇到了危险,但对于危险的来源,我却不得而知。我怀疑是不是一只黄鼠狼死死咬住了它的脖子。往远处走几码,我在H点发现了更多的血迹。再往前走20码,我第一次在I点、在野兔足迹的两侧,都看到了一些记号,显然,这是一对宽阔而有力的翅膀留下的。天呐!现在我总算知道棉尾兔之所以逃避一个无影无踪的敌人的奥秘何在了。它肯定被一只苍鹰或者猫头鹰追逐。继续往前走几码,我发现了棉尾兔被吃得只剩下一部分的残骸(J点)。毫无疑问,吃兔子的是只鹰,肯定是一只苍鹰勇猛地擒获了这只棉尾兔。可以断定,是一只苍鹰或猫头鹰扮演了杀手的角色。我想进一步寻找证据确定其身份,在兔子的残骸旁边,我找到了一只猫头鹰与众不同的两对足迹。苍鹰的足迹应该像K表示的那样,而猫头鹰在地上行走时,则差不多总是会两个脚趾朝前、两个脚趾朝后。但是,是哪只猫头鹰呢?这个山谷里起码有3只猫头鹰可能该受到谴责。我寻找着更多的证据,并在旁边的小树上找到了。那是一只不大的羽毛,非常柔软,和所有猫头鹰的羽毛并无二致,上面还有3条宽宽的彩色条纹,这显然告诉我:不久前这里来过一只带条纹的猫头鹰,它几乎毫无疑问就是杀死棉尾兔的凶手了。我正忙着做笔记的时候,突然从山谷上空飞来了什么东西。那只可能是猫头鹰自己了。它之所以回到“犯罪现场”,无疑是打算享用尚未吃完的美餐。它落在离我头顶10英尺左右的一根树枝上,正好位于野兔残骸的上方,静静地坐在那里,喉咙里还发出咕咕噜噜的声音。
这个例子中的证据绝对少不了环境的参与,但是我想:我们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即雪地中的足迹,可以完整而令人信服地证明动物的存在。
田鼠
田鼠的照片(见第158页)对“黑色描绘脚印法”进行了演示。乍一看,这些圆点似乎互不关联而且毫不规则,但经过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动物的前爪上有4个脚趾,后爪上则有5个脚趾,很明显(虽然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它是一种啮齿动物;没有发现尾巴留下的痕迹则表示,它的尾巴要么很短,要么根本没有;每只脚掌上的小突起显示了这种动物属于哪一类鼠种。足迹交替延伸,说明它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而不是爬树高手;足迹的间隔说明它的腿很短,足迹的大小则决定了这个动物的体形尺寸。就这样,我们得以从足迹一步步重构这个动物,看看借助这些研究,我们能对这种只在沉积岩上留下痕迹的已经远走的动物有多少了解,即使这些岩石在接收到这些印记之后,便逐渐成了记载这些久远动物的满是泥泞的化石。
从足迹能得出什么——森林中的奥秘
跟踪研究还有另一个特点,赋予这项研究以某种特殊的价值:它是动物恪守日常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如果你曾成功地瞥见丛林中的一只狐狸或野兔,那么十有八九你瞥见它们的时候,它们早就意识到了你的存在。在这种事情上,它们要比我们人类机灵得多;就算它们并未真的看见或感觉到了你,也能从其他已觉察到我们出现的动物的行为那里得到警示,从而停下正在做的事,悄悄地溜掉或者藏起来。不过,它在雪地中的经历会告诉我们该动物的日常生活方式是什么,例如它寻找食物的方法、食物的种类、它能从朋友那里(有时候甚至从竞争对手那里)得到哪些帮助等等,从而使我们了解它的家庭生活,而这些是通过任何其他方式难以了解到的。跟踪者有一把揭示大量自然奥秘的“金?匙”,足迹等于是另一本展现在他面前的“巫书”;其实,他的神仙教母已经赐予他一件神奇的礼物,能让他睁开双眼看清这些用脚写就的痕迹。这就像让盲人重见光明,为登山者移去眼前的重重雾霭,让跟踪者比其他人能更近地走进森林的腹地。
美国莫尔斯电码字母表
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