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48214800000022

第22章 在家话多的孩子在外面不爱说话

有孩子的家长通常都会有这样一个体验:小小年纪的孩子常常喜欢自己制造一些新词汇,创造一些好笑的句子,还喜欢唱歌。这说明孩子有了表现欲,他们想要表现自己。

上个礼拜,我去了一趟同事家,同事家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名字叫妮妮,今年还不到3岁。那天到了之后,同事让妮妮给我背一首《春晓》,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像一只受了气的小猫,躲在一边一声不响。接着她妈妈又鼓励她背给我听,没想到,她还是一副十分生疏的模样。

同事一脸尴尬地说:“你来之前,我就给这个小家伙打了‘预防针’,说一会儿阿姨来了,给阿姨背一首诗吧!这个小家伙还是一副懂事的小模样,小脑袋点了又点,甚至大声地表态自己一定会做到。并且,我们俩还一起练习了一会儿。”小家伙好像是听懂了妈妈在说她,更加不好意思了。

同事接着说,其实,《春晓》这首诗,她已经烂熟于心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一看到生人就什么也不会了。

其实,像妮妮这种平时在家人面前敢于表现自己,在外人面前却样样都不会的宝宝不在少数,许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太内向。

孩子在自己家里表演得不好,孩子会相信爸爸妈妈由于爱自己不会斥责、笑话自己;但是在外人面前,由于接触得不多,孩子对外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感,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会被外人耻笑,所以不敢表现自己。

有些孩子在家中被过度保护和宠爱,因此,在亲人面前才感到有安全感,到了其他场合,孩子因为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不安的感觉让孩子产生紧张感,所以不敢表现自己。

还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别的大人的面,公开批评自己的孩子,甚至于习惯性地取笑孩子,这样家里一旦来了陌生人,孩子为了避免父母再次当着陌生人的面数落他的不是,自然而然地会避开。

另外,现在的孩子大都住在高楼里,缺少玩伴,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因此,一旦碰到陌生人时,孩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交往,更别提与他人落落大方地说话了。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是因为孩子在外人面前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所以家长应该从根源上改变孩子,不能生硬地强迫孩子。

1.适当的时候顺其自然,不要过于为难孩子

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对于陌生人或是给自己印象不大好的人,就不太想理会人家。家长让孩子讲礼貌固然有道理,可孩子心里不太乐意,所以回答人家自然是腼腆小心而且细声细气的。其实大人何尝没有这种体验呢?不过因为孩子童真,不会装模作样,什么都表现在外面,而且这种表现有伤大人的面子,所以会令家长不开心。一方面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只要孩子懂礼貌、讲道理,就不要过于求全责备,两三岁的孩子还是最好让他继续保持童真,不要让孩子早早成为小大人,那样孩子也活得累。另外,对人讲礼貌,有问有答,还是继续要求,这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成长的体验,大人孩子都不要把这些“人际应酬”太放在心上就好了。

2.利用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会表现自己

在纠正孩子怕生这个现象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耐心地做孩子成功交往道路上的“拐杖”。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殊兴趣来鼓励孩子参与与陌生人之间活动,以消除孩子的紧张不安;可以让孩子先从接触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人开始。例如,孩子喜欢唱歌,就可以帮孩子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和自己的孩子一块唱;孩子若对背诵诗歌感兴趣,可以让孩子在家中为家人表演……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并且逐渐让一两个不熟悉的人加入其中,观看孩子的表演,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生人面前也有自信。这样孩子再遇到陌生人,怯生的心理就会逐渐减弱。

3.多创造让孩子表演的机会

平时,家长可以邀请与自己孩子年龄相当的孩子和其家长一起搞一个联谊会,要求每个人都要表演一个节目,并鼓励孩子在大家面前表演。如果孩子暂时不敢,家长可以先表演节目,给孩子做出榜样,然后让那个家庭的孩子表演,给自己的孩子做榜样。无论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好不好,家长都要予以鼓励,比如说,孩子虽然背出了一整首诗,但是需要家人的提示,家长就可以说:“宝宝真了不起,一个人就能把诗全部背完。”或者给孩子一个赞许的微笑,这在孩子心中都有很重的分量。面对家人的关注和及时肯定,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并大受鼓舞,觉得自己有能力,从而自信起来,变得愿意在众人面前表演。并且随着这种活动次数的增多,孩子的表演会越来越熟练。

4.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类亲子活动

有时孩子因为缺乏与除了爸爸妈妈以外的陌生人接触的经验,所以在陌生环境里常常表现得茫然无措。因而,家长可以通过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类亲子活动,通过活动互动交流和适当的表扬鼓励,帮助孩子逐步适应陌生环境,适应与陌生人的交流。例如,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参与宝宝才艺比赛之类的活动,通过表扬与鼓励引导孩子在现场中主动表现和锻炼自己。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在愉快的环境里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和早期社交能力,对孩子与其他大人的接触也有帮助。

5.家长不要过多地做孩子的“代言人”

假如孩子在父母眼前活蹦乱跳,而与外人缄默寡言,那么多半父母是他生活中的代言人。父母的行动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孤僻性情,挫败了他独自面对世界的才干。家长首先要调剂与孩子的关系,不仅语言上要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打招呼,而且听到大人们说了什么,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譬如他想吃巧克力,父母可以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假如他不想去,就吃不到。直到他愿意去做,并且从中发现这是很轻易就能做到的事。

6.找机会让孩子表现自己擅长的东西

面对热烈的环境和生疏的群体,孩子多半表示得胆怯、羞涩和小心翼翼,他不知道怎样融入到集体之中,但是假如有热烈的邀请,他就会和小朋友们开心地玩起来。父母应该找机会让孩子表示其擅长的东西,譬如让他带领小朋友做他已驾轻就熟的游戏,帮他获得威望感;或者孩子画画很好,就为他在家里组织一个展览,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画。很快,其他小朋友就会被他的作品所吸引,他也会因此而获得自信。

相信经过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会变得胆大起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人面前,都敢于展示自己,成为活泼大方的好孩子。

§§第四章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独立性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感知觉和基本动作已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心理的其他方面也相应地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常常有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这种独立性需求,可是他们的这种心理与自身能力还有差距。因此,如何去解决这个矛盾应该是促进孩子心理发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关键所在。大人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并及时给他鼓励和帮助,就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