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登成功学全集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48213400000049

第49章 真正的天才

“我整天都在工作!”一名没有按照上级指令完成下达任务的法国军官辩解说。这时,整个法国的军队都在忙着做入侵埃及的准备工作。

6“难道你就不能在夜里进行吗?”拿破仑生气地责问道。

英国著名批评家约书亚·雷诺兹认为,天才就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工作”的人。“当人们说某个青年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天才时,”罗斯金说,“关于这个青年,我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工作吗?’”你要注意,无论是雷诺兹还是罗斯金,他们都提到了“工作”这个词。一般来说,说到“天才”,很多人都会错误地认为“天才”能够改变自己“辛勤劳作”、“流血流汗”的命运。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个特别流行的观念:实践与能力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们错误地认为,勤奋和努力与特有的天赋是不相一致的。许多年轻人有这样一种观念:“与生俱来的天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要有天才,他们就会不费吹灰之力变成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认为,天才人物就是那些从不学习的人,那些手持“点石成金”的魔棒想什么就要什么的人,那些讨厌烦琐劳动的人,或者那些一步登天、轻而易举取得成功的人。因此,他们在等待,希望在紧急时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他们不相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劳动的力量,对辛勤的劳动也缺乏信心;他们没有意识到勤奋的魔力,也不明白“坚持就是胜利”这句格言的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一番辛勤的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数年的艰辛和“读书破万卷”的毅力,19世纪的英国作家乔治·埃略特就不可能因为《丹尼尔·德伦达》而获得5万美元的稿酬,德国作家、诗人席勒就不可能写成历史巨著《华伦斯坦》三部曲,意大利诗人但丁就不可能写成《神曲》。

尽管英国的安东尼·特罗洛普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小说家,但是,他还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即:无论是刮风下雨、雷鸣闪电,还是骄阳似火,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赤日炎炎,他每天都要写1500字。他按照这个规定去做了,即使他没有按照字面的意思去做,至少他是按照这个规定的精神去做了。在当时,另外一位有名的作家曾经给他提过一条建议,而他又把这条建议讲给罗伯特·布坎南,即:“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要安下心来,只有这样你才能把工作做好。”

乔治·帕森斯·拉斯罗普说,在他知道的作家当中,大多数人每天都要工作至少12~16个小时。即使在休息、睡觉、吃饭、或者娱乐的时候,他们还在想着工作的事情。“至于我自己,”拉斯罗普说,“我每天都在忙着工作,甚至都忘记了睡觉和娱乐。我喜欢工作,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尽管我所做的都是一些辛苦的工作,但是,我也会因此而感到工作的魔力与魅力所在。在辛苦的工作当中,我会有一种舒适、快乐的感觉,这是因为通过这种工作,我可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天才自伟大的工作始,”法国著名的道德学家儒贝尔说,“天才因劳动而善终。”

“哦,天啊!如果我能将这么一幅美景涂抹在这画布上,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一位年轻的艺术家指着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感叹道。“想要画出这样一幅画?”老师说,“你就要用画笔在画布上润色、修饰上千万次,这样的话,你的这个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歌德声称:“在没有真正领会、知道、明白如何创作出一幅类似于拉斐尔大师的大作之前,许多年轻的画家是不会拿起画笔的。”

“如果不想耗费点心思、不想出点力气,你什么也干不成,”阿尔玛·塔迪马说,“如果想要取得成功,你就必须努力工作。”

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牛顿又是怎么说的呢?“如果我为公众做出一些贡献的话,那么,这些贡献都应当归功于勤奋和耐心。”他说。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你都会发现,凡是取得了成功、有所建树的人,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前,他们都吃尽了千辛万苦,都有过辛勤工作、克己奉公或是悲观失望、失败、泄气、担惊受怕,甚至绝望的经历。那些伟人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演讲家、政治家、历史学家、艺术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聪明、更有天赋,而是他们比别人更能吃苦、受累,工作比别人更勤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散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对天才的定义是:无尽的吃苦的能力。在这里,我并不是说能够吃苦就能造就一个天才,而是说对于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来说,极其聪颖的天赋、精力与能力并不是必要的,而勤奋努力、技术技艺的实践才是8最重要的。相对于才干来说,正确的判断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与实践当中,任何“天才”能够做的事情,普通的人靠勤奋也能做;除此之外,凭着勤奋,普通人还能做“天才”完全不能做的事情。对每一个年轻人而言,有一些事情靠勤奋就能做到,而“天才”则永远也不能办到。英国政治与历史学家克拉伦登指出:“凭着勤奋,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

一位哲人说:“与一个反复无常的天才相比,一个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普通人更值得人们的尊敬,更能够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约瑟夫·库克称:“在一般情况下,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人。只要方法得当,技术熟练,普通人能够比聪明人干得更好。”一个不以常识和常理做坚定基石、不懂得工作的重要性的天才对他本人、对社会都是没有用处的。也许存在有天才这么一种人,不过,在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当中,有90%的人都是靠着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劳动和坚强的意志取得这些成就的,他们没有坐在那里空想、希望自己的目标能够实现,他们取得的成就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出来的。

那么,在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的落伍、掉队,而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则为什么会不断地向上攀升呢?在生活的竞赛中,那些优秀的学生之所以掉队,是因为他们认为,对他们来说,辛勤工作是没有必要的;对于实践工作、实际操作,他们缺乏耐心;对于行动、思维迟缓的人,他们更是嗤之以鼻,冷嘲热讽;他们喜欢舒适的工作环境,工时少的工作,但却喜欢拿到最多的报酬;他们好逸恶劳,不喜欢从事单调、乏味、烦琐的劳动。

约书亚·雷诺兹说:“只要勤奋,除非你是个无知或者白痴,否则,你就能成功。一次失败,你可以再试一次;第二次失败,你可以试第三次。你一定不要因为失败了就罢手不干了,做什么事情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是永远也干不成大事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你都不能依赖于你的聪明。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勤奋会使你变得更聪明;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人,勤能补拙。无论做什么事情,方法得当、目标明确的劳动都会有所收获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

如果你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你可以崇拜他。不过,你要记住,灵感与激情、形象的想象并不能使你成为伟大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那是与他不懈的努力、勤奋的工作分不开的,他的“天才”在“工作”中得到了展现与体现。“人们需要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意志与决心;换句话说,人们需要的不是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是工作的意愿与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