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个人多么智慧和博学,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美好情感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燃烧智慧与才华之火,真诚地拥抱事业和生活。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有可能把我的孩子培养成尽可能完美的人。我在不断总结、寻找自己人生缺憾中,潜心在孩子身上予以弥补和完善。我掩藏起岁月沧桑烙印在我心中消极、迷惘、困惑的一面,总是把积极、光明、美好的东西教给我的孩子,在日常生活里,在寻常小事中,培养他们诚实、善良、友爱、进取的美德。
1. 防微杜渐
我的孩子最初的谎言是在1岁半时说的,他们同时会用哭闹、打滚等方式向大人示威,表达自己非分的要求;2岁时会说脏话骂人……我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予以及时纠正。
1982年12月10日,当时鲲6岁半。我发现储蓄罐里的硬币都不见了。在我的再三追问下,鲲终于承认那天他偷拿了里面仅剩的一毛八分钱买了零食吃。
储蓄罐里的钱都是他偷花的,那天是第四次了。我和爱人把这件事看得很重,狠狠教训了他,追问他拿没拿过别人的东西。我们告诉孩子:不仅不能偷拿别人的东西,自己家的也不许偷,用钱向大人要,要吃的让大人买。
我们还故意把一些零钱数好放在一个地方考验他,过几天数数,发现一分没少才放心。我们还教育孩子不许从外面捡东西,不许要别人给的东西,避免染上贪小便宜的坏毛病。
对孩子哪怕极其微小的过失和毛病也不能放过,最好消灭在萌芽状态,习惯养成了就不好管了。许多孩子的坏品质、坏习惯就是从这样细微的小事中潜滋漫长起来的。
2. 防患于未然
孩子们在小学、中学阶段常反映班级里打小抄的现象,并流露出别人抄了自己没抄感到吃亏的情绪。我们怕孩子也去打小抄,就对他们讲打小抄的种种害处,教育他们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
我们对孩子下了一道死命令:即使全班都抄了,你俩也不许抄!宁可交白卷也不许打小抄!两个孩子在学习上从不投机取巧。鲲在高三毕业考试时,因监堂不严,许多同学都抄了,但他没抄,感到自己很委屈,因为这次考试关系到总成绩排名,关系到大学保送。我们表扬了儿子。那次考试他的名次还是在年级里位居榜首。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媒介经常报道一些高学历的人进行高智能犯罪的案例,在为之痛惜之余,我们又在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孩子们很快就要走向社会了,他们具有优越的自身条件,又掌握高科技的知识,可能具有比常人更多的发展机遇,他们能经受住权力和金钱的考验吗?
我一见到这方面的材料就拿给他们看,有时边看电视边千叮万嘱。我们告诫儿子:不要把权力和金钱看得太重。既然是我们的儿子,一不许弄权,二不许贪!不管有多大能耐,先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在孩子每一步成长历程中,我们总是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见到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时刻警醒孩子,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走得踏实。
3. 珍惜爱心
1986年12月11日晚上,鹏说有一件重要事情征求我们的意见。原来是他刚升入初一的班级里有一名患小儿麻痹的同学,每天上学走路十分困难,他想每天牺牲一点时间放学时送他回家。
我们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向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同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长期坚持吗?二是你自己每天坐车上学也要花掉不少时间,能把这些都补回来吗?
见孩子态度坚决,我们热情支持了他。我在当天写给儿子的日记中写道:“多么善良的孩子,同情别人,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人,这种纯真的思想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许。”
我们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的爱心助燃一把火,并把这些闪光的故事记载在留给他们的生命记录里:
1984年暑假的一天,小哥俩一起把妈妈刚给他们买冰棍的钱送给一位过路的残疾人。
高考前夕鹏把一名刚刚失去母亲,父亲又经常公出的同学接到家里,与他同吃同住,温课备考,两人一起升入清华大学。鹏在大学里常常尽自己所能,帮助家境困难的同学。常把走时带去的钱借给急等钱用的困难同学,有时自己几乎没有钱花。但他宁可再向别人借或向家里要也不向同学讨要。在电话里或书信中,我常嘱咐儿子:咱们家虽不富裕,但比起一些同学还算好的,你要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他们,同学向你借钱,不许回绝,实在有困难就不用还了,绝对不许向同学讨要,没有钱家里再给你寄……
鲲读小学四年级时主动为家里失火的同学捐款;鲲牢记爸爸妈妈的嘱咐,一直为一个偷了我家钱的同学保守着秘密,那个同学后来又欺侮了他,他也没有因此而伤害那个同学的自尊心。鲲在大学里以各种方式关心远离家乡的同学:节假日里常请同学来家做客或聚会;同学生病,他从家里送去可口的饭菜;每年端午节,都为同学带去茶鸡蛋和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毕业时一个分配到广东、家庭困难的同学没有去单位报到的费用,他从家里拿出一千元钱给他带上……
爱心,是人类一切美好品德之本,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尤为可贵。我们应百倍地珍惜孩子的爱心,再为它助燃一把火。
4. 纯净孩子的生存空间
对孩子品质的影响还有许多因素,如读书、交友、生存环境、消费方式等,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严格把关。
我们从不把不健康的书刊带回家里。有些书虽有保存价值,但不适宜孩子读,我们一定把它深藏在箱底,绝不摆到书架上。
我们从不带孩子到他们不宜去的公共娱乐场所,不带他们参加婚礼和成人聚会,大人谈话时让他们做自己的事情。我们不想让孩子过早介入成人世界或让世俗的东西沾染他们纯洁的心灵。
我们十分关心孩子经常与什么样的孩子来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间行为习惯的影响是不易抗拒的。对孩子最要好的几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在校思想和学习表现我们都做到了如指掌。从初中到高中,两个孩子最要好的同学都是班上家庭教育和品德、学习表现最好的。
但在1986年,鹏刚上初一时,孩子们的交往曾一度陷入误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鹏和鲲跟新居大院里的5名年龄相仿的顽皮男孩打得火热,一放学就被叫出去打扑克、踢球、聊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鹏由班里前3名降至第8名、11名。我分头做自己孩子的工作,做小伙伴的工作,又求得小伙伴家长的理解和配合,采取强制性的隔离措施,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硬使孩子脱离了“团伙”。如果我当时不采取果断措施,总由着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们就不会有后来的成绩。
塑造一个人,首先要塑造他的灵魂。
我们永远守望着儿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