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48205800000014

第14章 做母亲,我是永远幸福的人

我将永远感谢我的女儿,是她使我成为母亲,领略了作为母亲的崇高、神圣和伟大,领略了一个女人最美的风景,最无边的力量。

孕育和教育女儿的过程,使我深深感到大自然的神秘、和谐和她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懂得了很多、体味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她唤醒了一个人最强大的爱心,使人产生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奉献爱的要求。难怪一位作家曾经说:母亲能使任何一个女人,哪怕一个很渺小的女人变得伟大。她简直使人脱胎换骨,展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她让人理解什么才是牵挂,什么才是关爱,什么才是责任,什么才是母女连心。

回想女儿小时候的情景,多么可怜可爱,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棱角分明的嘴唇,高高的鼻梁,特别是在她发烧感冒的时候,两颊绯红,双眼泪光晶莹,真是美不胜收。她是那样的活泼,喜欢恶作剧,当别人跌进她的陷阱里时,她会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已。她又是那样充满求知和探索的精神,对什么都要画个问号,问个究竟。三四岁的时候,她梳个马尾辫,穿件非常简洁的连衣裙,在草地上奔跑,真是一幅难以描绘的图画,这一切将成为我心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爱,使我选择了对女儿进行早期教育;爱,使我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发现了快速阅读法;爱,使我战战兢兢地注视着女儿蹒跚的脚步并用手去牵引她;爱,使我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充实的、丰富的、宽和的、明理的、有品位的、有追求而幸福的人。为了这个目的,我想了,也做了。

伴随着我的做和想,想和做,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得更加可爱,而她的可爱也验证了我想和做的合理与成功。就这样,一直到她6岁的时候。这以后情况变了,我迷上了独立办学教改之路,我希望让千千万万个孩子都变得像我的女儿那样既可爱又聪明,我要在中国大地上物化我的教育理想。于是,我不能再一心一意做肖肖的母亲,我踏上了艰苦办学不断探索的不归之路。这以后,肖肖失去了母亲,巨大的压力使我无暇再顾及女儿,不论是她的生活还是她的教育。

回想那一段,女儿真是个可怜的孩子,好在早期教育雄厚的储备开始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好像把宇宙飞船送进太空轨道的火箭,它们自发地燃烧,推动女儿向前运动。就这样,她越过了小学阶段,在9岁的时候进入一家重点中学。

其实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为就我当时的情况,连女儿每天的生活起居都顾及不到,把她送到学校,也就算找个归宿吧。本来我对常规教育有强烈的叛逆之情,我认为这种教育淹没灵性、浪费生命、熄灭创造,但现在教育的理想抵御不了生存的压力。何况,我已经无暇顾及女儿的教育了。女儿从一个发散式的教育模式突然间跌进收敛式教育轨道。这中间,她的心灵经受什么样的碰撞,我不得而知。但我深知在这种教育中,她所拥有的优势大量地流失,她的勇气,她的轻松,她的活蹦乱跳,她的求知好问,特别是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的眼光,那种科学家、发明家的萌芽状态被分数的压力搞得越来越暗淡。

人是环境的产物。普通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环境,分数将决定着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命运,老师的眼神,同学与你交往的口气,这一切都压迫女儿,使她就范。终于她考试的第一多起来了,这对她征服环境来讲是个胜利,但对她自我发展却无疑是个失败。无奈,人生原本有很多遗憾要品尝,而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无奈。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实现了她与普通教育的磨合,以她在15岁的时候考上大连理工大学为标志。当然,在女儿五年半的校园生涯中,不能说我没有对她施加任何影响,我所能做的,第一是给她当啦啦队,在她成功的时候,我赞扬她,在她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的时候,我更坚定地表示我对她的信念。第二就是让她放松,我从不要求她考出什么好分数,我对什么样的分数都能接受。我知道作为没有常规训练的女儿,以平均起来比别人小三岁半的年龄在这个重点中学里拼杀,要承担多大的心理压力。

女儿到底挺过来了,进入大学应该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并且她早期的储备应该与大学教育形成接通的网络,以前的那个肖肖应该在大学里复活。我寄希望于整个大学的人文环境和那里宝贵的书籍,这可能是一个人在大学校园中不断内化、发生质变的最根本原因。的确,女儿在一步步成熟,我们又可以在电话里探讨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不同的学问了。这是她在中学阶段无暇顾及的内容。女儿的早期教育储备,在这个阶段,重新透露曙光,她接二连三地发表文章,还在若干活动项目中屡屡获奖,她是同学之中可爱的肖肖,小妹妹,同时又是他们中学习的佼佼者。当然,我有时还会感到普通的中学教育给她留下的深深的痕迹,我希望她能尽快超越这些,而在芸芸众生中真正地找到自己。

李 丹(1952~)母亲。一位迎来人生金秋的女性,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高级统计师,资深社会经济调查专家。曾在辽宁北部贫困县农村插队六年,返城时只有初中学历,顽强自学,在儿子一岁半时她才考入高等学校。在政府统计局工作二十余年,当记者数年,最后投身社会经济及市场调研十余年。著述百余万字,调研报告、论文和新闻报道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著有《岁月流金》一书。

王跃清(1949~)父亲。1968年插队,1970年招工回城。一直是石油战线一名普通员工,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到退休。

王 冬(1978~)儿子。6岁随父母调省城沈阳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电脑,小学、中学多次获计算机、数学、作文等竞赛奖。中考获沈阳市总分第一名,高考以辽宁省英语考生总分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后赴英留学获金融学硕士。曾在著名投资银行任高级经理,现任某投资银行执行副总裁。

王东华按:李丹老师一直认为“‘望子’是难‘成龙’的,只有‘教子’才能‘成龙’”。她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她的儿子王冬,从小品学兼优,初中考高中时成为沈阳市的中考状元,高考时又以辽宁省英语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在校期间他曾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之后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在某著名投资银行做高级经理。

那么,李丹老师是怎样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成功的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真诚的爱,然后是智慧和耐心。具体来说,李丹老师在教子方面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小教育和培养孩子学会怎么做人。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才是最重要最实际的,对于孩子的道德行为他们却很少关注。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仔细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学习毕竟是一时的,而他的道德品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却是相伴终生的,马虎不得。李丹老师也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在于人品德行。有了优秀的品德,就有助于学习和事业的成功,而不良品行则会贻害无穷,甚至贻误终生。她在平时的生活中就经常以做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把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孩子,再适时地给孩子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从小受到熏陶,长大后“成为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勤奋敬业、待人真诚、老实厚道的好人”。

其次,李丹老师非常注重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

她认为:观察能力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在孩子刚满月的时候,她就在床的上面挂了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李丹老师还有意识地让孩子注意季节的变化,注意人物的表情,让孩子从小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同时,只要一有机会,李丹老师就会帮助和鼓励孩子看到那些他应该看到的美好的一切,让孩子从中发现真、善。这些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的,也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她的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能把大人隐藏的一些表情描绘得十分逼真了,而且还能发现很多大人都没有察觉的东西。的确“哪位作家不是因为有很强的观察能力才写出了精彩的好文章?又有哪一位科学家不是经过长期的观察、学习和实践,才取得了科学实验的成功呢?”李丹老师能认识到这一点体现了她的远见卓识。

其三,李丹老师认为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所以她一直坚持读书要早的观点。而且她强调看课外书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和课内学习同等重要。由于看的书多,孩子知识面广,语言丰富,作文写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说话也常常能出奇制胜。而且“看书使他厚积薄发,随着年级越升越高,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其四,李丹老师十分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他可能就会去关注它,即使十分辛苦,也总是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饶地想办法去克服它。不知不觉地,孩子就能学会一种求知的方法。所以李丹老师在发现孩子偏爱文科的时候,及时通过游戏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兴趣来帮助他补学数学,使孩子到后来文理科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她说她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和好习惯是玩出来的”。可见兴趣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多大。如果孩子去学他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的时间即使很长,他也不会觉得累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很优异的成绩,有一门偏科都是不行的,文理科均衡发展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出奇制胜。天才的秘密也就在于那种强烈的兴趣所引发的无限热情。所以父母在平时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一旦发现有偏科的情况就要像办法引出其学习的兴趣,让其在快乐中接受知识。

其五,李丹老师非常注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

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要独立地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情况。而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如果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得到艰苦环境的锻炼,当他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不败下阵来。所以,家长应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孩子迎接挑战,帮助孩子在困难中磨练意志,在挫折中锻造自信。而不是时时处处护着孩子,一切包办代替。

李丹老师在她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去学校接了他几天就不再去接了,让孩子自己上学,自己回家。而且在生活中只要是孩子能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她从不插手。这样既锻炼了他的胆量,也锻炼了他的独立能力。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也没有哪个孩子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里记录了一个母亲教育自己儿子的真实体会。李丹老师是从事经济研究的,遇事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她对儿子的培养教育按照她自己所说的可谓“做到了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所以她的做法适合一般的家庭特别是经济并不宽裕家庭的父母。

而且她所叙述的所有做法简单易行,既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甚至不需要家长有多高的学历。需要的只是“教子成龙”的信念、以身作则的言行、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恒心。愿大家能从李丹老师的教子经验中获得启迪。

去年早春,我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岁月流金》。里面除了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之外,还写了几篇培养孩子的趣事。想不到一些朋友和同事看过之后反响很大,特别是对教育儿子这部分更是大加赞赏,纷纷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让我就教育孩子单出一本书。就这样,我决定专门写一些介绍自己教子经验的文字。

当我把写好的几篇文稿请王东华老师指教时,得到了他的肯定。王老师从母亲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件事,让我更加坚定了完成这些写作的信念。

回想起来,我教育儿子的成本是很低的,所有的花费和现在的一些父母比起来是不成比例的。我是搞经济研究的,遇事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我对儿子的培养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做到了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因此我更愿意把我的做法告诉更多的平常父母,特别是那些经济不宽裕家庭的父母。

儿子从小到大我没有给他买过高档玩具,所买玩具加起来不超过200元钱;没有请过一天家教,自然也省了家教费;没有让孩子从小就上高档幼儿园、上贵族学校去接受最高档花费的教育,因此学费和赞助费也省了很多;更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给老师送过礼,礼金更是全免了;甚至于只在儿子刚上小学时领他认过学校门,接送了几天后就再也没有接送过……

在外人看来,儿子冬冬的成长似乎没让我这位妈妈操心。中考时,他获沈阳市总分第一名;高考时,他又考入北大,英语分数在辽宁全省考生中位居第一。对此,我单位的很多同事都感到奇怪:说你这个人在工作上从不迟到早退,更不请事假病假,该加班就加班,该出差就去出差,有时甚至一走就是一个月,没看你怎么管孩子,可孩子学习怎么那么好呢?

于是有人得出结论:“人家这孩子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儿!”还有熟悉我儿子的朋友说:“那孩子天生就爱看书,不管到哪儿,不管啥时候,就是大年三十人家放鞭炮,这孩子照样捧着本书看。”看来儿子已经给人留下了天生爱学习的印象。

可事实是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孩子的学习兴趣100%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我的儿子也不例外。

盼子成才是空想,教子成才才是正途,这就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我不否认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也同意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以及客观环境的不同因材施教。但是我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让我更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智力基点几乎是一样的,即使有小小差异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环境影响来改变的,是后天教育让最终结果截然不同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却很愚钝;有的孩子小时候看起来并不机灵,却是越长大越有出息。

我认为,培养孩子应该是“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并且要毫不迟疑地从现在做起”。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立即开展的行动。其实,小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每天能和他多玩玩游戏,多说说话,能耐心正确地解答他的问题,每天给他讲几个故事,猜几条谜语,教他唱唱歌谣……这些都不难做到,难的只是方法得当和持之以恒。

这里记录了我自己教子的实践,这是我这个母亲教育自己儿子的真实体会。我这里所叙述的所有做法并不复杂,都很简单易行,既没有高深的理论,也不需要花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甚至不需要家长有多高的学历,因为我生儿子时也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学历。需要的只是为人父母者有一个“教子成才”的信念,有以身作则的言行,有培养孩子的耐心,然后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

只要你爱孩子,出于真心地爱他,在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每一天里都热情耐心地去为孩子做好每一件事,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三年五年,最多十年八年,你就能得到一个和我的儿子一样聪明好学、勤奋向上的好孩子。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