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畸胎瘤)
病历摘要
患者女,16岁,学生,病案号394934。因右胸痛、咳嗽半年余,于1983年8月13日入院。患者于同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痛、干咳、周身乏力、间断发热,体温高达39℃。肌注S.m1周后好转,继续坚持上学。于4月初右胸痛加重并感胸闷,活动后明显,在河北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右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给予INH,且先后并用EB及RFP治疗5个月,服泼尼松20~30mg/d,2个月。抽胸水6次,共抽出橘黄色胸水约2000ml,化验结果不详,因不见好转而来京就医。
体格检查T38.6℃,P100次/min,R20次/min,BP13.3/8.0kPa(100/60mmHg)。一般情况好,气管稍向左偏。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第7后肋以下叩浊,呼吸音短,两肺未闻及湿性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实验室检查化验:Hb12.2g/L,WBC7.6×109/L,N84%,血小板154×109/L。ESR70mm/h。碱性磷酸酶10u。蛋白电泳:白蛋白63.2%,球蛋白α112.6%、α29.9%、β8.2%、γ15.2%。乳酸脱氢酶750u。1∶1000结素试验阴性。胸穿抽出白色黏液样液体10ml,涂片革兰氏染色及抗酸染色均为阴性,培养无细菌生长。癌细胞未找到。后前位胸片示右胸第二前肋以下致密度增高,上缘略呈波浪状,并有条索影与肺门相连,密度增高影上部隐约可见弧形致密影重叠,纵隔移位不明显。侧位片见病变位于中、下部胸腔,似呈重叠的两个弧形影,后肋膈角清晰。肺门后前位断层片示右胸中、下野呈大片状浓密阴影,其间可见不规则钙化灶,右肺中、下叶支气管开口闭塞。超声波检查:右后第7肋间探及液平段。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右侧中、下叶开口有外压性改变,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气管镜不能向下深入。肺功能:肺活量1180ml,1s用力呼气容积100%。
初步诊断(1)右侧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2)右侧胸膜间皮瘤。
入院后用INH+RFP治疗,第3d体温降至正常,但右侧胸痛未缓解,于9月19日转胸外科手术。
临床讨论
甲医师患者年轻,咳嗽、发热,胸腔积液。首先应考虑结核性胸膜炎。但结素试验阴性,抗结核治疗5个月无效,故不符合。其次考虑为畸胎瘤。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均可出现,但多位于前纵隔。本例X线所见在中纵隔,未提到有骨样钙化、牙齿和逐渐加剧的胸痛,用畸胎瘤不好解释。第三考虑恶性病变引起的胸腔积液。但有几点不符合:(1)本例年仅16岁;(2)胸水中未查到癌细胞;(3)支气管镜检:右中、下叶开口有外压性改变,腔内未见肿瘤。第四考虑弥漫性胸膜间皮瘤。符合点:(1)干咳、胸痛、发热,橘黄色胸水,抗结核治疗无效;(2)胸痛逐渐加重,用强痛定才能缓解;(3)X线胸片示右胸第2前肋以下呈大片致密影,上缘似波浪状,超声波见胸水平段,故本例考虑为弥漫性胸膜间皮瘤。
乙医师患者有以下特点:胸痛,咳嗽,发热半年,虽经治疗一度症状缓解,但胸痛不减轻,曾多次抽出橘黄色胸水。纤维支气管镜检见右中、下叶开口呈外压性改变,说明肺不张的原因非气管内病变。现着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本例胸腔积液的原因;(2)右肺中、下叶不张的原因;(3)二者的关系。胸腔积液的原因可由于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及其他心、肾、肝等病所致。最常见的原因首先考虑:(1)结核,但本例临床表现难以用结核性胸膜炎解释。(2)胸膜恶性肿瘤引起胸腔渗液,据Selikoff对2500例的统计,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生率0.16%,平均50岁左右。本例仅16岁,一般状况尚好,胸水中未查到癌细胞,X线所见也不支持胸膜恶性肿瘤。(3)纵隔肿瘤:①纵隔淋巴瘤:本例病程已半年,无表浅淋巴结肿大,周身情况较好,病变主要在右侧也不符合。②畸胎瘤:瘤体多突向右侧,X线可见不规则的致密钙化阴影,本例表现符合此病。畸胎瘤常发生的并发症有:A.压迫周围脏器及邻近组织;B.感染;C.穿孔。据生井报告的38例,30例有穿孔,其中23例穿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等易确诊。穿入肺者6例可产生感染,确诊困难。也有向纵隔、大血管、心包穿孔者。根据以上所述本例可能因畸胎瘤增大压迫周围脏器,纵隔向健侧移位,右中、下叶支气管受压,出现肺不张,并发感染,以致有反复发热。患者右侧胸腔积液,可能为畸胎瘤恶性变穿入胸腔;也可能是囊肿性畸胎瘤,但需手术进一步证实。
丙医师根据病史、胸部病变及胸水作如下分析:(1)没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末梢血白细胞不高,未合并肋骨损害及瘘管等可除外肺霉菌病。亦不符合结缔组织病及结核病。(2)肺癌合并胸水问题:虽然近几年来青年人肺癌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以40岁以上多见,且胸水也多为血性,但此患者病程已半年,一般情况较好,用肺癌不能解释。(3)囊性畸胎瘤: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来源于胎儿时第三、四腮裂及腮弓,故其根部多与心包及心底部大血管相连。瘤体较小时可无症状,一般多位于前纵隔。瘤体较大时,甚至可充满一侧胸腔。囊肿本身易发生感染,常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胸痛、咳嗽、气短,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阴影,有时呈分叶状,可见钙化或不规则的骨质阴影,本例情况基本与之相符。X线胸片上的弧形阴影,可能为畸胎瘤合并胸腔积液,或为囊性畸胎瘤本身囊内的液体。由于有中、下叶不张,虽然有较大的瘤体,而不致纵隔移位。血乳酸脱氢酶高,说明有感染存在。RFP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入院后经过INH、RFP治疗3d,炎症稍控制,故体温降至正常。胸痛主要为巨大的瘤体压迫引起。总之,认为本例为囊性畸胎瘤。
丁医师同意乙医师意见。X线片示液弧线和抛物线两种,胸腔抽出液开始为橘黄色,最后又抽出白色黏液10ml,看来为两种病变,一为囊性变如囊性畸胎瘤;一为胸腔积液,系继发者。
病理讨论
手术所见:胸膜、肺广泛粘连,肿瘤占据大部分胸腔,其表面高低不平有波动,肿瘤基底位于右中、上纵隔,在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上面与心包粘连。切除肿瘤大小为20cm×16cm×15cm,重1.6kg。肺尖有一约4cm×3cm×2.5cm大小囊肿,其表面与肺及胸膜粘连,剥破后流出豆渣样的油脂状液体。
病理检查:灰色肿物约20cm×16cm×15cm,表面有囊腔突起。切片多房性囊内可见大量豆渣样油脂状黏稠液体,带有少许毛发。囊壁可见肌组织及软骨组织。镜下检查:左侧可见鳞状上皮,中央部见成团的黏液腺组织,未见恶性变。
病理诊断:囊性畸胎瘤。
戊医师畸胎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占5%~43%。综合国内上海中山医院等5个单位报道的431例纵隔肿瘤,畸胎瘤占27.4%。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人多见。多位于前纵隔,占据一侧胸腔,伴发大量胸腔积液者较为罕见。畸胎瘤的发生可能是胚胎期的胸腺,开始发育时部分多潜殖力的组织脱落,并随心血管发育植入胸内演化而成。畸胎瘤是各胚叶成分组成之真性肿瘤,而这些胚叶成分在正常组织结构中是不存在的。畸胎瘤多为良性,恶变率占10%~30%,恶性畸胎瘤占10%。畸胎样瘤包括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及畸胎瘤三类。表皮样囊肿是由单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的囊肿,内含乳样液或皮质腺物质,常混有毛发,起源于外胚叶。皮样囊肿除有上述改变外,还有来自中胚叶的骨骼及肌肉等组织。畸胎瘤则还有内胚叶成分,如呼吸道或消化道组织。且分为实质性和囊性。实际上这三类中任何一类均含有一个以上胚叶成分,因此统称畸胎样瘤。本例首次在外院抽出橘黄色胸水(生化与细菌学不详)。手术切除标本未见胸膜结核等特异性改变,结合反复发热,临床考虑为反应性胸水。最后在我院抽出10ml黏液样物,与术中囊腔内所见之豆渣样白色黏液相似,故可肯定为囊腔内容物。本例术前作CT扫描,考虑为囊性畸胎瘤,如采用多轴断层并对两种胸水深入分析有可能早期明确诊断。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结核病学会胡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