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心智
48197800000038

第38章 颜元的管理心理思想

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思宗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明末清初,学术思想比较活跃。颜元继承并发扬了从李贽以来的所谓“异端思想”,并针对当时人民痛苦、民族危亡和文教衰敝的现实,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说。他抨击宋明理学,排斥佛老之说,强调践履实用,是我国17世纪思想界中的一支异军。颜元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人贵论与管理

人贵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现代管理把人看做最为宝贵的资源,中国古代的人贵论与之是一致的。颜元是一位坚定的人贵论者。他说:

天地者,万物之大父母也。父母者,传天地之化者也。而人则独得天地之全,为万物之秀也。得全于天地,斯异于万物而独贵。惟秀于万物,斯役使万物而独灵。

颜元认为,人贵在“独得天地之全”,人得天地之全,不仅与动物相区别,而且能具有支配动物的力量。

与人贵论思想相联系,颜元把人才看做是富国安民的根本。“人才者,政事之本也;政事者,民命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民命”。人才如此重要,因此要爱护人才。颜元告诫学生李土恭,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并把爱护人才提到爱护苍生的高度。“取人勿求备,看人勿太刻。……爱人才所以爱苍生”。

二、人的需要与管理

颜元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反对空谈“性理”的宋明理学。读书人最主要的任务是经世济民,治理国家,而不是埋首书本之中。他说:

儒之出也惟经济,故“大学之道”,惟“明德、亲民、止至善”,诸如“用之则行”……离此一路,幼而读书,长而解书,老而著书,莫道讹伪,即另著一种《四书》、《五经》,一字不差,终书生也,非儒也。

如何经世济民?颜元提出了“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的治国方略:

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

这里,使国家富裕是第一位的,从讳言功利的当时社会看,这一主张是大胆而深刻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学术宗旨,而且,这一思想渗透于社会生活之中。“天理”指的是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人欲”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声色货利之属”的追求,二是所谓“从躯壳上起意”的物质生活要求。在理学家眼里,纲常伦理是最重要的,人及人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应该扼杀的。实际上,理学家的这种要求,一般人极难做到,就是理学家自身也不能以身作则。深受其害的是广大的劳动人民。颜元把国家富裕作为治国方略的首要内容,包含了对人的合理需要的肯定。颜元还认为,统治者应更多地考虑百姓的需要,减少剥削。他说:“上宜菲供膳,薄税敛,汰冗费,以足民食。”

三、人员甄选心理思想

在“安天下”的主张中,“举人才”是重要的措施。隋唐以后,科举制度的实行使中下层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仕途。但科举制度也造成了人才摧残,政事败坏。颜元对此深恶痛绝。他认为,病弱无能的人被录用,只能造成政事的大败,八股科举制度的危害要甚于焚书坑儒。因此,颜元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恢复古代的乡举里选。正如他所说:

天下人之入此帖括局也,自八九岁便伊吾,十余岁便习训诂,套袭构篇,终身不晓习行礼、义之事,至老不讲致君、泽民之道,且无一人不弱不病。灭儒道,坏人才,厄世运,害殆不可胜言也。

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他还说:

窃尝谋所以代之,莫若古乡举里选之法。仿明旧制,乡置三老人,劝农,平事,正风,六年一举,县方一人。如东、则东方之三老,视德可敦俗、才堪莅政者,公议举之,状签“某某深知其才德”,兼以事实之,县令即以币车迎为六事佐宾吏人。供用三载,经县令之亲试,百姓之实证,老人复跻堂言曰:“某诚贤”,则令荐之府,呈签“某令深知其才德”,亦兼以事实之,则守以礼征至。其有显德懋功者,即荐之公朝,余仍留为佐宾三载,经府守之亲试,州县之实征,诸县令集府言曰:“某诚贤”,则府守荐之朝廷,呈签“某守深知其才德”,亦兼以事实之,则命礼官弓旌、车马、征至京。其有显德懋功者,即因才德受职不次,余仍留部办事,亲试之三载。凡经两举,用不及者,许自辞归进学。老人、令、守,荐贤者受上赏,荐奸者受上罚,则公论所结,私托不行矣,九载所验,贤否得真矣。即有一二勉强为善,盗窃声誉者,焉能九载不变哉!况九载之间,必重自检饬,即品行未粹者,亦养而可用矣。

意思是,这种乡举里选的特点是:考察的内容,注重实际行为品行;考察的过程,注重试用和考验;此外,对举荐者赏罚分明。

四、人员培训心理思想

颜元强调经世致用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造就这样的人才,颜元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教育,荡除“虚浮”积弊,崇尚实行实用。二是学习者自身改变观念。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颜元说:“学术者,人才之本也。……无学术则无人才”。但教育并非一定能造就人才,让学习者埋首于书本脱离实际,只会延误、扼杀人才,造就庸碌无能之辈。颜元说:

汉宋以来,徒见训诂章句,静敬语录与帖括家,列朝堂,从庙廷,知郡邑,塞天下庠序里塾中,白面书生微独无经天纬地之略,礼乐兵农之才,率柔脆如妇人女子,求一腔豪爽倜傥之气,亦无之!

颜元的弟子李土恭也批评当时的教育是“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因此,培养人才首先要痛改陋习,革新教育。颜元说:“有国者诚痛洗数代之陋……浮文是戒,实行是崇,使天下群知所向,则人材辈出,而大法行,而天下平矣。……倘仍旧习,将朴钝者终归无用,精力困于纸笔;聪明者逞其才华,诗书反资寇粮。”戒除浮文,崇尚实行,才能保证人才辈出,国家长治久安。

除了进行教育革新,学习者也要改变观念。颜元要求学习者以经世致用为目标,要做“转世人”,不做“世转人”。学习者要成为经世致用之人才,应做到:

一是“立志用功”。颜元说:“学者,学为圣人也。”“人须知圣人是我做得。不能作圣,不敢作圣,皆无志也。”“圣人亦人也,其口鼻耳目与人同,惟能立志用功,则与人异耳。”“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在理学家眼里,“圣人”是与凡人截然对立的神话人物。而颜元认为,只要“立志用功”,有实际本领,凡人也能成为“圣人”。立志,在于确立远大的抱负。立志高远,能增强学习的动力,自觉下苦工夫。心理学研究认为,目标能激发行为动力。“立志用功”的思想是与之一致的。

二是“各专一事”。颜元说:

人于六艺但能究心一二端,深之以讨论,重之以体验,使可见之施行,则如禹终身司空,弃终身教稼,皋终身专刑,契终身专教,而已皆成其圣矣。

学须一件做成便有用,便是圣贤一流。试观虞廷五臣,只各专一事,终身不改,便是圣;孔门诸贤,各专一事,不必多长,便是贤;汉室三杰,各专一事,未尝兼摄,亦便是豪杰。

意思是集中自己的精力、才智于一项事业,就能取得成就。颜元主张成就专才,强调的是根据个人的禀赋成为有用之才。他并不反对通才。相反,他认为如果能成为通才,那是最好的。但不能强求都要成为通才,若这样,通才只能虚名。他说:“通儒济济,泽被苍生。”又说:“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是谓圣学之极致矣。不及此者,宁为一端一节之实,无为全体大用之虚。如六艺不能兼,终身止精一艺可也。”可以说,无论是“通”还是“专”,掌握实际本领是最重要的。经世致用是颜元一以贯之的思想。

三是“求得意趣”。颜元曾有反对读书的主张,这是针对程朱理学而言的。实际上,他自己非常爱好读书。颜元曾对学生说:

汝等于书不见意趣,如何好?不好,如何得?某平生无过人处,只好看书,忧愁非书不释,忿怒非书不解,精神非书不振。夜读不能罢,每先息烛始释卷就寝。汝等求之,但得意趣,必有手舞足蹈而不能已者,非人之所能为也。

意思是,学习要有所得,就是要求得意趣。意趣能释忧愁、解忿怒、振精神,使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