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44种思维方法
48195400000049

第49章 运用ARIZ思维法步骤例解

下面将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四个步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用自动洒水装置向较广的范围洒水。这需要很大的支撑橡皮管的台架;为便于移动,在两侧的台架下安上轮子等,结果使结构复杂化;寻求有无其他更好的办法。

首先对照第一步:

“最想获得什么?”

“用相同的金属材料用量,制成增加一倍长的洒水机侧翼台架。”

转入第二步:

“什么是它的障碍?”

“不变动侧翼台架重要增长台架时,制出的台架则不坚固,它无法承受悬在它下部的重量,而且,侧翼过长,其自身的重量也会使它下塌。”

第三步:

“障碍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随着侧翼的加长,由于悬垂在侧翼下的重量的作用,使侧翼显著地增大弯距。”

最后进入第四步:

“在何种机件下可消除障碍?”

“加长负荷的侧翼后,仍保持其原先的弯矩即可。弯矩为负荷侧翼的长度及负荷重量所制约。我们想伸长负荷侧翼,这里要想维持原先的弯矩,则须考虑降低负荷——胶皮管和洒水器的重量。”

结果,需要解决的总是不是侧翼的重量,需要考虑的是减少悬垂于侧翼的导水系统的重量。这样一来,借助于已做过的分析可大大缩小探讨的范围,思考起来也较容易。经过种种探讨,得出想法:“降低导水(胶皮管和洒水器)的重要虽有些困难,但是能否从外部改变其重量呢?”由此产生了利用水压的反作用把胶皮管提起,以减轻其重量的办法。

诸葛亮智激周郎

三国时,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郎,即体现了两面思维的特点。当时孙吴内部武将主战,文官主降,根据主战派与投降派的不同特点,诸葛亮对孙、刘联盟对抗曹魏的必胜依据作了精辟的分析,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①曹军虽众,但是远道奔袭,人困马乏;

②曹军多是北方将士,不习水战,况且投降兵将很多,被迫而来军心涣散,斗志不高;

③曹操统率大军威逼江南,占襄阳、夺荆州,野心吞并中原,出师不义,民心不顺;

④曹军长途跋涉,远离后方,补给困难,有致命弱点。

孙、刘联盟同心破曹,敌军的弱点正是孙、刘的优点,具有长江天险,必然打败曹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历史证实了诸葛亮的分析和预测。而这正是两面对比、辩证思维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律师”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思想独特、古怪,好发奇辞怪论的学派,被后人称为名家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叫邓析。他是春秋末年郑国人,一生以教人诉讼和帮助别人打官司为职业,是一个职业的论辩家,可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律师”。我国古代文献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就是指对事物的两种相反的或相矛盾的性质同时予以肯定。下面的故事就是邓析“操两可之说”的典型事例:

郑国夏季炎热多雨,常洪水泛滥。有一富人不幸被洪水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死者家属得知后,想出钱赎回尸体。但得尸者要价太高。死者家属无奈,便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对死者家属说:“你安心等着吧。那尸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觉得有道理:对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买主,我若不买,得尸者便一无所得,那我就耐着性子再等一等,看他如何!过了一阵,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再来赎尸,而尸体眼看就要腐烂了,情急之下也去请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安心等着吧。死者家属只能到你这儿来买尸体,不可能到别处去买。”得尸者觉得没错:是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卖主,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我再耐心等一等,死者家属迟早会来的。

故事的结局虽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如果死者家属和得尸者都遵从邓析的意见一直等下去,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邓析在死者家属和得尸者之间左右逢源,“操两可之说”(两边来回说,对每一方都说可安心等待,两边买好)的做法既不可取,更不值得效仿。但通过这个故事反映出的邓析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却有值得我们思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