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5位国学大师讲述人生智慧
4818900000021

第21章 2 “叛逆的猛士”现实生活中的智慧 (1)

第四章2 “叛逆的猛士”现实生活中的智慧 (1)

现实生活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爱钱、怕死、惜时”的人。这是现实生活中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而正是这些看似“俗气”的生活智慧,让鲁迅先生能一生呐喊不止。感悟鲁迅先生的生活智慧,你会发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叛逆的猛士”是多么了解生活的真谛。而他的这些生活中的智慧,更能让我们一生也受益无穷。

“战斗的智慧”让生活更平安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两蒙面人手提尖刀,闯入吉林省舒兰市吉舒街一所民宅,意图抢劫户主卖苞米所得的1.49万元钱。遭到男主人的反抗后,将其刺死。而该户人家年仅11岁男孩高健,看到自己的爸爸被刺倒后,为了救爸爸紧紧地抱着歹徒的脚,结果被歹徒刺成重伤。虽然没有死亡,但已经在医院里昏迷了20多天……

家住内蒙古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章古台嘎查的银柱,在北京燕山保安公司当保安。2005 年秋天,他准备回家帮助父母秋收。10月30日晚8时左右,银柱在北京北站买第二天回家的火车票,就在他刚刚买完车票往外走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连声高喊:“抓贼!”正匆匆行走的银柱随即停住脚步,问清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后便迅速前去追赶,在追到北京北站西北侧转运河时,发现嫌疑人跳入河中,银柱与一同追赶的人说:“假如他是贼,也先把他救上来,再抓住他! ”边说他边脱掉外衣跳入河中去救人。

当嫌疑人被另外一个人拖上岸后,让闻讯赶到的北京市西外大街派出所民警抓获,而不会游泳的银柱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看到这两则故事,很多人都深深地佩服小高健敢于和歹徒搏斗的勇气,赞扬银柱见义勇为的行为,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小高健和银柱太冲动,太不冷静了。他们所做的举动无异于无谓牺牲。小高健才11岁,根本不是歹徒的对手,银柱自己不会游泳却要跳水救人,因为缺少冷静,酿成了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见义勇为和歹徒搏斗,却被打成重伤甚至失去生命的故事。虽然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提倡,但是鲁迅先生却十分反对这种盲目而冲动的行为。在鲁迅先生看来,只有学会冷静,学会“智取”歹徒,才是正确和值得提倡的。那些无谓牺牲的人,无异于是愚蠢的傻瓜之举。

鲁迅先生最反对《三国演义》中许褚式的赤膊上阵,认为那是有勇无谋。鲁迅的主张是尽量不做无谓牺牲,他勇于戳穿那些诱骗和教唆别人去无谓牺牲的人。

鲁迅先生年轻时,在日本留学,一次革命党委派他回国刺杀满清权贵,鲁迅没有答应。他对派遣他的人说:“我可以立即动身的,现在只想了解一下,如果自己死了,剩下老母,那时候该如何替我照料呢?”组织上见他顾虑重重,就说:“不用去了,你算了吧。”鲁迅是不是怕死?不是。他是认为暗杀不能达到真正的革命效果,他认为长期的思想斗争才是对他最合适的。连政治斗争他都怀疑,何况暗杀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实行“左”倾路线的中共领袖李立三约见鲁迅,请鲁迅出面发表革命宣言,以配合城市暴动的革命计划。鲁迅表示,如果这样,自己就不能在蒋介石统治下继续写作了。李立三说可以送他去苏联,但鲁迅终于没有答应。当时的革命领导何其幼稚,想把鲁迅这么举足轻重的思想战士就这样“一次性消费”掉了。鲁迅是“打一枪就跑”对中国的贡献大,还是坚持他的“游击战”对中国的贡献大呢?鲁迅跟李立三握手告别后,回家对冯雪峰说:“他的手真软啊!”没有战斗的智慧,光有战斗的鲁莽,那是不会坚韧的,当然会“软”。

为了战斗,鲁迅多次换笔名,他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这已经成了鲁迅研究的一个专题。单是1932年至1936年,他就用了80多个笔名。为了不让反动派辨认出来。比如“越客”,“隋洛文”,“洛文”,“何家干”,“宴之敖者”等,都各有幽默的涵义。

鲁迅还善于利用法律战斗——由于女师大风潮,教育总长罢了鲁迅的官职,他就跟教育总长章士钊打官司,居然胜诉了,官复原职。他还跟北新书局打官司,在经济上不肯受书商的剥削,也获得胜利。可见,鲁迅是个智勇双全的杰出战士。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让人激愤的事情。当我们遭遇歹徒为非作歹的情况时,如果我们学习梁山好汉们一般,“路见不平,一声吼!赤膊上阵”,那么结果往往是帮助不了别人,而白白牺牲了自己。不但使自己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而且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战斗智慧”,用一颗冷静的心来权衡各种可能的危险,而不做无谓的牺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取平安的生活。

解决人生“三问题”,“猛士”也理财

你会管理自己口袋里的钱吗?据一项调查显示, 92?8%的青少年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攀比,消费呈成人化趋势;93%的学生缺乏现代城市生活经常触及的基本经济、金融常识,甚至不清楚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不知道银行存款的利率,等等。类似问题在其他城市也比较突出。这反映出青少年的理财观念尚未形成、理财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也许很多青少年朋友们都做过诸如“给你100万,你怎么去花”的测试题,其实这是对你的财商的一种检验。有的人觉得这是意外之财,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于是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挥霍一空,最后又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甚至还因此欠下了债。有人也意识到这是意外之财,但他懂得钱能生钱的道理,重视这个天赐良机,用这100万在不长的时间里又挣了100万,结果将原来的100万归还给别人之后,拥有了自己的100万。这才叫会花钱。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有着高财商的人。虽然他给我们大家更多的感觉,是一个横眉冷对、目光犀利的“猛士”形象,似乎鲁迅先生是根本不会关心钱这样俗气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的我们的这位“猛士”却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调、生活智慧的人。

鲁迅先生的人生观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后来又解释道:“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鲁迅先生很重视钱,绝不假装清高。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仔仔细细地记着他的几乎每一笔收入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定的薪水。他在当时的教育部每月可以拿三百大洋。按照那时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标准是两三块大洋。一块大洋购买基本生活品的购买力大约是今天一块人民币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也就是说按现在的标准,鲁迅先生一个月大概能拿将近三万块钱的月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