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黄金十年
48184800000024

第24章 懂得支配自己的时间,生命才会更有宽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具有充足的时间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成功。合理规划时间,给时间排序,订立合理的时间表,无疑是节约时间的好办法。当天的事情要当天做完,不要拖到第二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而且,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什么事是马上需要去做的,什么事是可以日后再做的。充分利用好时间,人生的宽度将得以扩展。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成功

陆机在《短歌行》里说:“人寿几何?逝如朝霞。时无重至,华不在阳。”人生短短几十个春秋,看上去很长,实际上很短。所以,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赢得时间,也就赢得了宝贵的生命,赢得时间,也是赢得了成功。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第一种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生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歌我笑如梦中”的态度,把时间都用在嬉戏上,像寄生虫一般。而第二种人深深懂得“盛年不在来,一日难再晨”,于是痛感“时不我待”,整天埋头于工作和学习中,使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过得很充实,都在发光发热,这也正体现了爱迪生的一句话:“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时间也是公正的,对这两种人会施以不同的结果。第一种,终日碌碌无为,落得两手空空,只留下无穷的悔恨。第二种,艰辛的劳作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社会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也会以此自豪。

时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于谁都无多也无少。珍惜时间会让你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时间会让你的人生变得绚丽多彩,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成功。

在中学的课本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叫《匆匆》,是朱自清写的。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当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挡时,它又从遮挡的手指间过去。天黑时,你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你身上跨过,从你脚边飞走了。”

而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早在两百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早在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 点 17 分 20 秒至 18 分 20 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可以在日本人身上学到些什么。

还是富兰克林说过的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价值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这里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体会吧。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的自述是他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情的最好注脚:“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

将视线转回到我们的祖国,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纵有残疾,但人残志坚,始终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日语、英语、等几门外语,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就是她抓住了时间,在时间的长河中提高自己的人生高度,往自己的生命里添加活力和精彩。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出过一个著名的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伏尔泰的谜语意味深长,将时间这个无形的事物形容得传神而准确。

同样是时间,对不同的人来讲,却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对于你,时间是什么呢?

给时间排序,1 加 1 大于 2 的效益

时间不能延长,但却可以排序。给时间排序,就是要为所要做的事情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时间,达到 1 加 1 大于2 的效益。

给时间排序可以让你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最好是预先好工作,不要让时间去催你,你要去赶时间,要采取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和承担。

1.以较小的时间单位办事

一天 24 小时,把这 24 小时分成若干个小的时间单位,这有利于充分安排和利用时间,一时节约的时间和精力或许并不多,但长期积累,可节约大量的时间。许多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办事常以小时、分钟为单位,而一般人常以天为时间单位。美国人办事常以小时、分钟为单位来计算,而我们办事常以一天、一周为单位来计算。从这一点上来说,美国人的时间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是犹太人。犹太人把时间视作金钱,常以一分钟得多少钱的概念来工作。犹太老板请员工做事,工薪是以小时计算的。犹太人会见客人,十分注意恪守时间,绝不拖延,客人来访,必须要预约时间,否则要吃闭门羹。犹太人对于突然来访的客人是十分讨厌的,因为这打乱了原来的时间安排。如果在做生意上不恪守时间,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2.多限时

限时也是合理利用时间的一个好方法。人的心理很微妙,一旦知道时间很充足,注意力就会下降,效率也会跟着降低;一旦知道必须在什么时间里完成某事,就会自觉努力,使得效率大大提高。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多限制时间不但不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就很喜欢用限制时间的方法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爱因斯坦的成才过程并不是顺顺利利的。对他而言,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科学研究条件。大学毕业后,尽管他想当一名物理学家,由于是犹太人,他只当上一个邮政局的小职员。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他会要求自己,把 8 小时的工作量限制在 4个小时内完成,这样就可以将剩余的时间用来学习和研究。

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可长可短,弹性非常大,就看你如何运用了,多限制时间有助于减少办事时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时间的目的。一件事情 8 小时可以做完,如果只给 4 小时,也可以想办法完成。例如,开会最好限制时间,并提前告诉参加会议者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既让他们好安排时间,又利于减少开会时间。又如,约见朋友时,先说明自己想要多长时间交谈,有了这个限制,大家就会认真交谈以及直奔主题,避免了无味的聊天,使得交谈的效率大大提高。再如,有事与他人协商时,不妨请对方在指定的时间内答复,以免浪费时间。不如说:“这件事你考虑一下,下午打个电话答复我,好吗?”一般不要说:“你想好了,打个电话给我。”这样,会给对方拖延时间的理由,你要一直空等,既浪费了时间,同时让人觉得厌烦,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3.平时要充分利用时间,关键时刻要抢时间

如果抢时间的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失败。因此,每个人都要掌握好抢时间的技术。

4.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来节约时间

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对时间的节约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假如一直尽量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能更快的取得成功。虽然开发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可能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但是与之节约的时间累积量相比,是完全值得的。

电脑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人类节约时间做出了贡献。如今,电脑已成为人类的好助手,花一些时间精通电脑很有好处。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电脑,乘飞机,坐汽车,坐火车都可以学习,工作和娱乐。时间得到更合理和充分的利用。

5.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从而促使自己努力。这是充分利用时间的最好办法。

只要愿意挤,时间还是有的,所以尽可能把时间安排满。假如给自己安排的事情不多,那么,无论如何努力,时间还是没有充分利用。

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得满满的,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从而促使自己勤奋。也许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甚至对充分利用时间或许不利,但从长远来看,对一生的积累,却是非常有益的。

6.优先办理重要的事情

所做的事情越有意义,时间的利用率就越高。反之,时间的利用率就越低。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琐碎的事情上,那是非常不应该的。

7.投入最多的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

发挥特长有助于个人发展。因此,应投入较多的时间发挥特长。投入发挥特长的时间越多,对个人的发展越有利,一生的时间利用率也就越高。

8.通过合作节约时间

将自己的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一段一段地去完成,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搭,总会成功。对于一件事,可分割成几个较小的部分,自己只做其中一部分,其他部分让别人去做。这样可以为自己节约很多时间。比如,与人协作时,最好找效率不低于自己的人做伙伴,对比自己更重要的人,要配合他的时间。

当然,有些事情自己可能无法亲自参与,需要请他人协助帮忙。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时间,就要尽量利用别人的力量,变别人的时间为自己的时间。例如,工人的工作时间都是由企业家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都会把这样的时间当成自己的时间而加以充分利用。

9.一心多用

对人要一心一意,对事情却可以一心多用。边吃饭,边听新闻、音乐;边看电视,边交谈;边看书,边交谈;边吃饭,边交谈;边打乒乓球,边交谈;在刷牙,洗脸,穿着打扮时,可让自己放松放松。高级人才都有一心多用的愿望,长期如此,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一旦习惯养成,时间的利用度又大大提高了。

我们的邻邦——日本,大多数日本人都无法接受无所作为的消遣方式,并把无所事事的消遣看作是痛苦的事情。因此,他们即使是在旅游、度假,也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达到边玩、边学习或边工作的目的。这种传统一直沿袭下来,有利于其民族的发展。

10.给自己找更多的事情做

有时候也许你会觉得无聊,生活没有意思,没事做或没有较多的事情做,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时间。不断进取,树立较大的目标,是使自己有很多事情做的最好办法。个人的潜力是很大的,而大部分人只用到很小部分的潜力。假如让自己一天做一件事情,可以度过一天;如果让自己一天做两件事情,也可以度过一天;如果你让自己一天做10 件事情,你也可以想办法完成它。关键还是态度和行动力的问题。

11.利用间断时间

在看电视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只留意自己感兴趣的,或是精彩的节目内容,但是通过多换台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边看电视边做其他事情,电视内容精彩时,就看一看,反之,就做事。在公文包里放一本好书,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工作中没事可作时可拿出来看,在饭店等上菜时看一看……这些间断的时间分开来看都很短,但加在一起就很可观了。

12.利用零碎的时间

对于零碎的时间,人们往往会忽视,但其实利用好这些零碎的时间并不困难。超级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区别在于他们善于利用时间。尽管一时的区别并不大,但长期积累,差距就产生了。例如坐地铁、坐火车时,读份报纸或构思一个文件,或者好好地自我放松一下(比如闭目养神)。

如果在等待的时间里,手边没有一本书,一份报纸,那么你可以不思考,想想将来要做什么。如果有书,有报纸,就可以读几页书,看看报纸,处理一些琐事,运动或放松一下。比如,带上一个小问题在吃饭排队的时候思考,交给上司方案往往要坐着等待他的答复,可思考与此方案有关而尚未完成的问题。

大凡成为世界级人才的人,都是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善于利用琐碎时间,一时得利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是非常有益的。高级人才都重视零碎时间,而且自我磨练成利用琐碎时间的能手。

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个人都要制定一套充分利用时间的方案,并长期认真执行,以逐步形成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养成充分利用时间的习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学会分清轻重缓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事小事总是很多,但是他们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是各不相同的,如何学会把这些事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来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先去做最重要、最紧急的事,再去做其他事情,按照这种方法,把你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安排和管理,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有条理。

当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说过:“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事都做,但都只做一点,这必将一事无成。”

相比深且广的知识海洋来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显得是那么的有限。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总有主次矛盾之分。先把重要的大事处理好,待有余力才去做不重要的小事。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需要你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实践。许多孩子见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这样那样的东西,做这样那样的事,得到这样那样的好处,就想自己也样样都做,样样都拥有。心灵的膨胀之下,想眉毛胡子一把抓,轻重缓急早已丢到九霄云外。这样的后果很可能就是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做不成。

那么,怎样分清轻重缓急呢?

意大利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80/20 定律”,即在日常生活中,20%的事情就足以决定 80%的成就,所以应该先辨别什么是最可能见效的 20%的事情。一旦辨别清楚了,用 80%的时间做好这些最重要的事情,再用剩下的 20%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当然,这样的百分比只是一个参考,每个人的人生情况不同,不用把自己硬往这些数字上套。但是将这个定律的精神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就可以帮助你识别及做好最重要的大事。

首先要设定优先级,可以用“轻重缓急”四字去划分学习、生活中的四类事务:

紧急且重要。紧急,但不太重要。重要,但是看起来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

紧急和重要的事是一般人每天都习惯于去应付和处理的,但接下来往往会去做一些第二类看来紧急,但不太重要的事,整天穷忙而收获不大。与第二类相比,生活中其实更要紧的是去做第三类事,即重要,但是看起来不甚紧急的事,例如读书、游戏、运动等。

80 后的年轻人暂时还不用面对就业的压力,但要处理好一项和长期利益紧密相连的重要事务,那就是学习。也许今天的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考试,看起来似乎不那么紧急,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把学习放在重要地位优先去做。

在中学阶段,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多数教科书是属于需要精读的,应该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一般的课外书,如小说,就可以放在次要的范围。

即使是学校的功课,也有轻重之分,各科的内容加起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但一天就 24 个小时,扣除在学校的时间,吃饭和睡觉的必要时间,剩下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不是每个科目都能花大量时间预习、练习、复习,尽管每个科目的老师似乎都希望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他所教的科目上,但孩子自己心里应该明白,由于精力和时间不济,就应该轻重有别,不可能每个科目都花一样多的力气,而应该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争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在每个科目的表现都不太理想,与其每科都补,倒不如先在较重要的一两个科目上加强,例如:先在语文、数学上面多花一点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这两科已经有明显的进步时,再慢慢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到别的科目上。这种有重点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取得成功的方法之一。

分清楚轻重缓急,并不仅仅为了找出最重要的事情,而完全将其他事情置之一边,不理不问,而是要在众多纷繁的事务中,理清楚头绪,分辨出哪些是属于当时最重要的一件或两件事,并坚决把它们做好;其他的事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及兴趣去做一些。分清楚轻重缓急,是在一堆事务中按一定标准找出优先级,一旦优先级确定,就不宜经常更改,否则容易造成混淆。分清楚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的精髓,也是学业成功的秘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