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和险阻,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拦路虎,打败它们,才有可能走到终点。在与它们战斗的过程中,你可能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在所难免。但只要能在失败之后,不气馁、不萎靡、不退缩,不为失败找种种理由和借口,而是坚定信心,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努力,才会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找借口,只是怯懦者想到的逃避,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掌握成功的方法 才能继续成功
方法永远不止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获得成功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思考、协作精神等等。在这里,着重向大家介绍一种经常不为人注意,但却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模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成功的人,向他们学习,感受成功者的精神洗礼,拷贝成功者的心序。
1.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
有一句话说:“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也能够做到。”这跟你的意愿无关,而涉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那人是怎么去做的。有些人之所以能实现目标,乃是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但是你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因为他们的探索已经为开辟了一条捷径做下铺垫,那就是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中吸取精华。这样,你不必再花那么多的时间,与成功的距离大大地缩小了一截。
安东尼是一位曾经帮助过美国陆军进行射击训练的人。他找来两名神射手,并找出他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异人之处,建立正确的射击要领,随之对新手进行一天半的课程训练。后来,他对训练结果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合格,而优等的士兵比以往多了两倍多。
2.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
安东尼总结其经验说:“就我看来,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也就是说如果我看见每个人做出我心羡的成就,那么只要我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就可以做出相同的结果来。如果你想成功,你只要找出一种方式去模仿那些成功者,便能如愿。”
能推动和摇撼世界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擅长模仿的人。
要向卓越模仿,你要像个侦探,像个测量员,不断地质疑并找出得以成功的痕迹来。
人生大部分的学习,其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
但是模仿并不仅仅是紧紧追随别人的脚步,也可以有选择地追随或保持一段距离。
孔府宴原来是个非常不起眼的酒厂,后来它在广告上模仿孔府家酒的做法,后者打到哪儿,它就打到哪儿,后者在什么媒体上做,它就在哪儿做。最后,孔府宴终于做到了,它的名气现在可以与孔府家酒相媲美。
3.模仿成功者的精神
要想再制人类任何形式的成功,必须从三个基本方向出发。它们是三种形式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紧紧地扣住我们所想要的结果,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三道通往华丽酒会大厅的大门。第一道门代表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如果你能够模仿成功者的信念系统,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结果。第二道要打开的门,称为心智序列,那是指一个人思想组成的方式。第三道门叫做生理状态。
4.抓住成功者的心序
每个人对事物都会有自己独有的感受方式,这些不同的感受方式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当你懂得运用心略的方法,便能随机而便;若你能知别人的心略,便能抓住其意图而投其所好了。即使你只有一点点或全然没有任何背景概念,并且情况也不乐观时,只要你能找出有成就之人的特殊要领,并依样照葫芦的复制一番,那么,你很有可能花更少的时间,就能达到类似的目标。
模仿的精髓不在于模仿某人的肢体动作,而是要模仿他的内心体验、信念系统以及基本的心序,抓住成功者的心序,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5.要成功必须向成功者学习
正确运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你需要向成功者学习,做一些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考模式,并加以运用到自己身上,然后再以自己的风格,创造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学和理论。
一个日本人,非常想了解竞争对手美国的情况,便亲自来到美国观察。一天,美国公司的总经理乘车外出,在门口把日本人的腿撞断了。总经理非常内疚,想用钱补偿,日本人说,他没有工作,希望能在公司里做事,总经理一口答应下来。于是,这个日本人进入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做卧底,并学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不久,日本人不见了,这种新技术出现在日本。
6.要成功必须与成功者在一起
每一位成功者的成功都不是侥幸的,自有他成功的道理。要学习成功者,你首先要想办法接近他,与他在一起。距离的拉近,将非常有利于学习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和经验。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现场听名人的讲座,与名人面对面,就是因为那种近距离的接触更能学到东西。
成功的道理有很多,有些能写到书上的,还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意会。要学习那些无法在书本里学到的真经,必须想法跟成功者在一起。
安利公司的一名高级领导来到沈阳,很多安利员工都想跟他学习。沈阳安利为其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很多小姐手持鲜花,喊着口号在门口迎接他。领导的讲演非常精彩,来者都觉茅塞顿开。演讲结束时,他感谢下线的热情,但又严厉批评下线在门口设置的仪式——两边都是居民,喊口号、唱歌会扰民,最终会影响安利的形象。这位领导一向主张经商就是做人,下线对此理解不深,通过一次次的辅导和接触,下线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不承认失败将继续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在国外与别国作战的将军,几乎每次打仗都是失败。在又一次被敌人打败之后,他急奏皇帝,一方面报告情况,一方面寻求对策,要求援兵。他在奏折上有一句话是“臣屡战屡败,……”,他的上司看到这个奏折,觉得不妥,于是拿起笔来,将奏折上的这句话改为“臣屡败屡战,……”还是那几个字,只是改变了一下顺序,将军的狼狈相就一扫而光了。
说这样一个故事并不是要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在权谋方面的含义,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屡战屡败”会传达给人失败和痛苦的感觉,而“屡败屡战”则带给人希望。只是“战”与“败”两个字的位置对调,所产生的影响却截然不同。
曾经,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有点残忍。实验的过程是,将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是金属的,然后,给笼子底通低电流,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相当痛楚的电击,如果将笼子门打开,小白鼠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个玻璃板将笼子门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在玻璃板上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重复给笼子底通电,使小白鼠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伏在笼子里,被动地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这时,即使笼子门上的玻璃板被移走,而且让小白鼠的鼻子伸出笼外,它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而是放弃所有努力,绝望而被动地忍受着痛苦。小白鼠的这种让人有些心疼和无奈的感觉,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描述动物(包括人在内)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进而变得不肯承认失败。这时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退缩和放弃,对人来说,还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等,使人变得悲观绝望、听天由命,听任外界的摆布,任自己的命运随着外力的强弱而波动起伏。
也许有人会说,小白鼠是小白鼠,人是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人跟小白鼠不一样,人如果看到有获救的希望,不会连试都不肯试的。这个结论在类似刚才那个实验的情况下大概是成立的,但是现实中的情况却表明,很多人的表现和小白鼠有惊人的相似。当我们说“理想已经被现实磨平了”的时候,当我们说“现实带给我的是一次次的打击,我终于放弃”的时候,这时的我们跟小白鼠不是很相似吗?这样的表现就是“习得性无助”。
命运之神也许可以像“习得性无助”的实验者们那样,用对待小白鼠那样的方法来操纵我们。然而人却不一定要像老鼠一样活着,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更重要的,人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征服命运。这正是人性光辉的地方,是人类英雄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正是有这样的价值,所以“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并不只是“战”与“败”两个字的位置对调,而是在含义上产生了根本的差别。
失败了并不可怕,因为失败的背后意味着教训、收获和成功,承认失败,就会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在新的征程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承认,不敢去面对。敢于面对失败,是成功的开始。
求一个失败借口,失一个成功方法
当初,耶和华建立了一个美丽的伊甸园,并让亚当和夏娃住在里面,不用缴房租,不用付伙食费,只留下了一个吩咐:“园中树上的各种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只有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以吃。”
亚当和夏娃在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之后,发现彼此赤裸着身体站在对方面前,从此,羞耻感产生。为了躲避耶和华,他们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耶和华呼唤亚当:“你在哪里?”亚当说:“因为我赤身裸体,我便藏起来了。”耶和华说:“莫非你吃了我嘱咐你不可以吃的树上的果子?”于是亚当踢出人类第一个皮球:“是你所赐给我的、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吃,我就吃了。”耶和华对夏娃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夏娃又把皮球踢开:“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耶和华对蛇说:“你犯了错误,就必须受到惩罚,你从今以后就要一辈子吃土,用肚皮走路。”
也许人类寻找借口的习惯可以追溯到亚当夏娃时期。当神盘问亚当“莫非你吃了我嘱咐你不可以吃的那树上的果子”时,亚当知道自己也不可能否认,但他不想承担责任,于是脑子里有了借口。他说:“你所赐给我的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这句话的玄机可不浅,不仅仅是将责任全推给了夏娃,而且还暗示着,是神把夏娃这个女人赐予他的,而如今这个女人犯下错误,那么神也难辞其咎。这可不就是现在很多人的典型思维吗?
在人类出现时,借口就像一个不良基因一样,紧紧附在了人们的思想中。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借口基因”进化得越来越巧妙,人们运用借口的能力也愈发出神人化,借口的“作用”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发生,借口油然而生。这种“习惯性动作”看似高明,实际上却是掩耳盗铃。像沙漠里的鸵鸟,一有风吹草动,就将头深深地扎入沙丘,以为自己看不见就会一切平安,却仍然逃不脱被猎人从沙丘中揪出来的命运。
借口从来都不是一个好东西,它是挡在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座大山,如果失败了就只会躲在这座大山的脚下,你将永远到不了成功的顶峰。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正确之道,当你找到一个好方法,你会发现,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所以不要为自己的失败百般寻找借口,而要为成功不懈地寻找方法。
在独立作业或是团队合作中,无可避免地将会遇到一些问题。那这时要怎么办呢?成功人士对待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找借口逃避,也不会为问题的产生找一个替罪羊,而是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尼克·史蒂文森小时候是不爱学习的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差,每次考完试,尼克总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说题太难了,自己身体不舒服,或者老师批改错了等等。
有一天,尼克故伎重演,又为自己的差成绩开脱,母亲一下子打断了他。母亲说:“别再为自己找借口了。你考得不好,是因为你不认真学习,也不善于总结方法。如果你用心地学习,你就不用找借口了。”这句话给了尼克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尼克再也不为自己的坏成绩找借口,而是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此以后,尼克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把“不找借口找方法”当作日后生活的座右铭,这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
小时候的尼克或许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我们总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托词。似乎失败只是客观条件造成的,而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试想一下,你自己是否已经尽了全力;你是否克服了不利条件而坚持到底;你是否寻找到最为便捷的方法等等。承认自己的失败,在失败中反省自己,而不是找逃避的借口,那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会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那么,如何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首先你得对问题分析透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你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来,而不能去误打误撞,那样成功的几率很小,很多问题并不是像小学的加减法那么简单,而是纷繁复杂、环环相扣的。在这看似一团乱麻的状况里,你要静下心来,追本溯源,找到这团乱麻的线头,也就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再想办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用来做什么的?就是让人学会主动地寻找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承受。主动找出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尽快解决问题,我们才能迈向成功。但是方法也分好多种,找到一个能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而不要一味地蛮干,那样只会极大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一去就不再复返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