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48179800000056

第56章 拔掉孩子心里嫉妒这根“刺”

嫉妒,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种心理。3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开始有嫉妒心理的表现特征了,他们不允许妈妈去接近别的孩子,否则就会哇哇大哭。两三岁的孩子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别的孩子有了比自己好的玩具或受到大人的夸奖,他都可能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情绪反应,和成人世界中的病态“嫉妒”心理有所不同。通常,嫉妒心强的孩子,进取心也强,愿意为了超过其他人做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幼儿的嫉妒心理也存在积极向上的一面,不能完全否定。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激发进取心,变压力为动力,消除嫉妒产生的攀比、虚荣、任性等负面心理。

小小年纪为何嫉妒

几个月的孩子就开始有了明显的嫉妒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孩子的思维非常简单,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就是不喜欢自己亲近的人去接触、夸奖别的小孩,他们觉得大人那样做就是不喜欢自己而喜欢别的孩子的表现。这会让他们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失望和嫉妒的情绪,甚至去攻击妈妈亲近的小孩。

孩子嫉妒心理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有关。当孩子一点点长大,孩子的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出现萌芽,但是他们并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的自我评价是产生自大人对自己评价的基础上的。比如,大人们为了鼓励孩子就经常表扬他,让他树立自信心,但是如果表扬过头,或者一直表扬不批评,就会使孩子产生骄傲、不谦虚的情绪。他们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谁都比不过自己,进而看不起别人。当有人说别人好而没有夸奖自己的时候,他们就接受不了,产生了嫉妒心理。又或者孩子平时在家是“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稍微有一点怠慢都不行,如果家里来了小客人,妈妈抱着小客人而忽略他,他自然就产生了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容易嫉妒是因为天性敏感,争强好胜。一般来说,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敏感,产生嫉妒心理。父母的一个不经意举动,比如多夸了别的小朋友几句,有的孩子不以为然,敏感的孩子则记在了心里,产生嫉妒。孩子大多也是争强好胜的,他们认为夸奖别人就是在说自己不好,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歪解”也是嫉妒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父母长期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有的时候父母为了鞭策孩子,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谁家的孩子多聪明,谁谁家的孩子2岁就开始学钢琴。孩子一直在这些赞美别人的话语中成长,便可能产生自己被父母嫌弃,自己在父母心中已经失去重要地位的心理,因此而怨恨那些“优秀”的孩子,嫉妒心理油然而生。

拔掉嫉妒这根“刺”

嫉妒心理是普遍存在的,聪明的父母要学会正确引导,不要让嫉妒这根刺伤了孩子和他人,将消极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引导。

1.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他的爱是无限的、无条件的,不会因为有别的小朋友比他优秀就改变对他的爱,要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对父母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游戏、比赛或者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压力,不会担心因为失败而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和关心。这样,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可能性也会减小。父母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谁家的孩子很聪明或者谁家的孩子太可爱了之类的话。这会让自己的孩子觉得你是在说他不如别人好,因此产生嫉妒心理。总之,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无论自己是不是比别的孩子优秀,父母都会在自己身边支持自己,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去嫉妒别人了。

2.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总是看到自己的短处而看不到自己优秀的一面,导致孩子自信心缺乏,因此总是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这样也很容易形成嫉妒心理。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找出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也有为自己自豪的资本。当孩子为自己的某方面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强的事实。树立这种自信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嫉妒心理,还有利于孩子认清自我,塑造自我。父母还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孩子的关注点就会落在自己的成长上,也就不会再去嫉妒别人的优点了。

3.要教会孩子欣赏别人

儿童的思维方式是简单的、直观的,他们对事物没有全面的分析能力,把自己的嫉妒完全归责于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不会去欣赏别人,学习别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因此,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全面分析孩子和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和产生的原因,让孩子看到别人闪光的一面,学习对方的优点,明白让自己变得优秀不能用消极的方式去嫉妒,而是要用积极的方法缩短两人之间的差距,最终化解心里的不平衡。

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关键还是在于父母。首先父母需要以身作则,看看自己的嫉妒心理有没有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其次不能对孩子溺爱,不要让孩子产生过分的优越感,失去与人竞争的气度;最后,要给予孩子关爱和指导,培养孩子欣赏别人,待人宽容的态度,逐渐消融掉嫉妒这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