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天真顽皮是孩子们的特征,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动的,因为他们在探索这个神秘、未知的世界。看着孩子们开心地玩耍,嬉戏,大人们仿佛也要被他们的活力所感染。但是,有的时候孩子精力太旺盛,活泼好动被直接视为不老实、调皮,大人甚至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孩子好动,是身心健康、精力充沛的表现,只有先天患有疾病、营养不良的孩子才会不好动。对孩子好动的行为处处加以限制,或者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是十分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是“多动”还是“多动症”
“多动”和“多动症”,仅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多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多动症,则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疾病,必须及时治疗。那么,儿童正常的多动和多动症应该怎么区分呢?这是广大父母们最关心、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总结了多动和多动症几个方面的区别,供父母们参考。
1.控制能力不同
多动的孩子可能只是在家里,或者某一场合、某些人面前好动,而在别的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环境中能够安静下来,而且容易接受大人的管教,控制自己的行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则不是,他们的动作或者言语非常多,而且不分场合,终日手脚不停,爱翻东西,连睡觉都要在床上闹腾一番。他们本来没有故意多动的意图,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自觉地不停活动,而且有些举动是人们难以理解的。
2.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同
一般多动的孩子,虽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是一旦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玩着喜欢的玩具,就能专心下来,注意力很少被分散。而患多动症的孩子注意力显得非常不集中,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几乎不会去专注于任何事情,做事有头无尾,经常这个做几分钟又去做那个,这个玩具玩一会儿就扔到一边干别的了,稍微有什么动静、声音,他的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过去。
3.情绪稳定性不同
一般多动的孩子多具有谨慎性,在需要安静的场合可以安静下来,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情绪比较稳定。而多动症的孩子冲动任性,情绪非常不稳定,在婴幼儿时期就有所表现,比如易兴奋、爱哭闹、睡眠差等,不分场合地爱发脾气,很少顾及到后果,也不会接受大人的控制,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吵架,动手打人。
4.年龄不同
孩子多动一般都是在幼儿时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轻。而多动症儿童在婴幼儿、儿童甚至青少年时期都会多动,没有明显的改善。
孩子多动、调皮,让很多父母联想到多动症。通过以上几点,大家知道儿童多动并不等于多动症,父母切勿胡乱猜测,给自己的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
孩子好动的原因是什么
既然不是多动症,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如此好动呢?
1.年龄特征
活泼好动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龄还小,对这个陌生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他们想了解和探索所有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会看看这,摸摸那,这也是孩子和大人明显的区别。相反,如果孩子小小年纪就沉稳地像个大人一样,那倒是令人奇怪和担忧的事了。
2.性格差异
人的天生性格和气质不同,造成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不同。有的孩子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性格,情绪和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容易静下心来做事情。年龄越小,这种性格特征的体现越明显,这也是非常正常的。
3.家庭教养
有的孩子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方式不恰当,养成了不易安静的习惯,或者是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父母行为的影响等等。
正确对待好动的孩子
如上所说,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而想要孩子不断成长,获取新的知识,恰恰也是需要这种好动的。关键是看父母能否正确引导,把这种“好动”变为孩子成长的积极因素。
首先,父母不要反复批评孩子的好动,总是拿孩子不老实说事,要告诉他们有充沛的精力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瞎捣蛋”。可以针对孩子好动的特点,选择他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培养,让他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有事情做”,比如让孩子去做做简单的手工,或者画画等等。
其次,要多陪伴孩子。父母是孩子启蒙老师,学龄前儿童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指导。爸爸妈妈在有时间的时候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用自己成人的行为影响孩子。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爸爸妈妈陪在孩子身边,可以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减少孩子好动的情况,提高孩子控制能力,改善孩子做事拖拉的行为。
再次,要为孩子安排时间,订立规矩。孩子做事还缺乏条理性、规则性,需要父母的安排和指导。父母每天帮助孩子安排游戏、活动等内容,合理分配好孩子的时间。渐渐地,孩子便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还要给孩子立规矩,让他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有坚持到底的精神。父母还要监督孩子按照规矩行事,否则,规矩立了也是白费。
父母教育好动的孩子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清孩子好动的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引导。如果孩子多动症状比较严重,有“多动症”的表现,那么就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和建议,不要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耽误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