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在和自己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会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孩子做事动作慢,起床、穿衣服、吃饭都是慢吞吞的;洗脸的时候爱玩水,刷牙的时候玩牙刷;着急出门的时候,孩子偏偏磨磨蹭蹭,尽管你软硬兼施,宝贝依然慢慢腾腾跟不上大人的节奏,最后通常都是以“迟到”告终。
大人们有时会有一种误解:孩子一天到晚动个不停,他们的头脑和反应速度一定也是很快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岁多的孩子生活节奏是非常缓慢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需要一点点地吸收和接纳,这个过程也必然是缓慢、从容的。他们只生活在当下,并没有关于“未来”的认识,并不了解如果晚了半个小时,也许就会造成堵车或者约会迟到的后果。
是天生气质还是没有兴趣
孩子做起事来总是慢半拍,父母看在眼里真是又急又气,真恨不得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如此慢吞吞?是先天的气质还是因为对正在做或将要做的事情没有兴趣呢?
有些孩子天生的气质就属于慢吞吞型的,这样的孩子并不容易去改变,反而是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关注他的需要。性格外向的孩子,其反应通常都是积极、乐观、迅速的,对一些活动总是充满好奇和活力;相反,性格内向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就是畏缩、沉默、害羞的个性,做起事情来,也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的,甚至学习效率也比其他孩子低,让父母无可奈何。天生“慢半拍”的孩子,有他的从容不迫、谨慎细致的一面,不能一概说他不好,或者把他当做有问题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耐心引导,使孩子在保证做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做事的速度。
还有一些孩子并不是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周末去动物园的时候,他可以几分钟穿好衣服、袜子,大人还没有收拾好,他已经站在门口“整装待发”了。但是,等大人叫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他就开始磨磨蹭蹭,任你三催四请,直到马上就要“爆发”的时候,他才会稍微把动作加快一点,等你稍微一不注意,他又开始放慢速度了。很明显,这时孩子慢吞吞的原因绝对不是天生个性,而是由于兴趣问题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让孩子主动、积极地做一件事,首先就是要激发他的兴趣。
着急不行,全权代理也不行
面对慢吞吞的孩子,很多父母过于心急,一个指令发出去,就要求孩子马上做出回应,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责骂,呵斥。这样不但起不到督促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做起事来没信心,速度越来越慢,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的父母过分迁就孩子,认为孩子还小,动作慢可以理解,就全权代理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吃饭慢,吃得少,父母便主动喂;着急出门的时候,干脆帮孩子穿衣服、袜子。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一旦要自己动手的时候动作当然慢。
妞妞是个独生女,并且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家里父母、老人、保姆全都围着她一个人转,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不用她操心,无论大事小事从来都不动手,所以依赖心非常强。
到了3岁,妞妞该上幼儿园了,很多事情都要亲自动手做。但是因为从来没有单独接触过,所以妞妞做什么都比其他的小朋友慢很多,学习也总是不能得心应手,经常落在别的小朋友后面。渐渐地,小朋友和妞妞疏远了。看到其他小朋友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妞妞却总是孤孤单单的。她告诉家人她再也不想上幼儿园了,听了这些,爸爸妈妈不禁开始担心起来……
相信在一些家庭中也存在像妞妞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父母把所有事全权代理的后果。所以,孩子分内的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做,千万不能代劳,应该“管放结合”。管,就是在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如果遇到困难,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放,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要有耐心,孩子出了一些小差错,也不要心急,让孩子慢慢摸索着完成事情,在做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做事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的。
让“小磨蹭”提速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善于利用时间,充分发挥时间的效能,就能做生活上的强者。所以,孩子的行动迟缓和动作笨拙,父母也不能不重视,要从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引导,让孩子养成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好习惯。
1.激发兴趣
父母可以通过孩子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如听故事、玩游戏、看动画片等来促使孩子行动。比如孩子喜欢听故事,父母可以对他说:“快把玩具收拾一下,要听《白雪公主》的故事啦!”用这种方法的时候,父母要注意,一定不能说谎,答应孩子的事情必须要兑现,否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造成消极的影响。
2.教给方法
方法正确了,效率才会提高。孩子做事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方法不当。父母在孩子做事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找出孩子速度慢的原因,及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如穿衣服的时候,孩子总是不能准确地把胳膊伸进袖子中,翻来覆去地折腾。这时,父母就要及时告诉孩子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方法。孩子找到了要领,自然也就提高了速度。
3.适当夸奖
平时要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夸奖,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否定、消极的语调,如“你快一点行不行,慢死了”“你怎么就这么笨啊”,会让孩子做起事情来变得更加惶恐和不安,紧张的情绪会使动作更慢,而且容易出差错。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鼓励孩子,只要孩子有了一些进步,就要给予适当的夸奖。比如今天穿衣服比昨天快了,父母可以说:“真厉害,加油,明天一定会做得更好!”让孩子有主动追求进步的信心和兴趣。
如果爸爸妈妈都是慢性子,又怎么能让孩子快得起来?孩子模仿的对象大多来自家人,尤其是父母,生长在慢性子家庭里,耳濡目染,做事当然会慢了。所以,希望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父母必须先改变一下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有了良好的行为典范,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对象。也可以来一个家庭比赛,看看谁的动作快,激发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意识地“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