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08

第8章 努力去适应环境,不要让环境适应你

不能改变环境,就去适应环境。

——佚名

社会竞争是残酷的,身处任何环境之中,都要学会适应,因为环境绝不会反过来适应你。我们知道,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适应能力强的人会尽量缩短这个过程,而适应能力差的人则会延长此过程,而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人只能离开。

新环境人生地不熟,仿佛一切都与我们格格不入。但过不了多久,我们便会对许多事习以为常。一个聪明的人,首先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适应而绝不是企图改变环境,因为这样的举动是徒劳的,也是危险的,很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让我们看一个故事:

在还没有发明鞋子以前,人们都光着脚走路,不得不忍受着脚被扎被磨的痛苦。某个国家,有位大臣为了取悦国王,把国王所有的房间都铺上了牛皮,国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觉双脚舒服极了。国王因此下令把全国各地的路都铺上牛皮。众大臣听了国王的话一筹莫展,他们深知这比登天还难。即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凑不到足够的牛皮来铺路,而且由此花费的金钱、人力更无法计算。

正当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办法劝说国王改变主意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建议道:大王可以试着用牛皮将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捆紧,大王的脚就不会感到疼了。国王听了很惊讶,便收回用牛皮铺路的命令,采纳该大臣的建议。于是,鞋子就这样发明了出来。

努力去适应环境,不要让环境适应你。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面对新环境,要努力去适应,因为妄图改变环境往往是徒劳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鸽子见乌鸦一副飞得很辛苦的样子,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对周围的环境,要想改变难度极大,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路还是原来的路,境遇还是原来的境遇,而我们的选择灵活了,路和境遇所给予我们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

人的生命就是不断的适应与再适应。许多人去西藏旅游,刚下飞机,因为高原缺氧而头晕头疼,恶心呕吐,但过不了几天,一切就正常了,因为他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因此,时间是最好的教练,教会我们适应一切环境的能力和本领。

心理学家哈博特·赛蒙有一次在沙滩边观察蚂蚁时发现:为了适应地形,沙滩蚂蚁的巢穴相当复杂。经过研究和观察,他发现尽管是同一种蚂蚁,如果它的巢穴在干燥的地方,巢穴的结构就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哈博特·赛蒙认为,这是因为蚂蚁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本能的反应能力。为了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蚂蚁必须发展不同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使得蚂蚁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

适者生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坦然地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就需要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以客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冷静地判断事实,理性地处理问题,随时调整,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要面对许多陌生的小环境。如果遇到新环境都难以适应,都想要去改变它,那么结局可想而知。适者生存,只有那些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人才会胜出,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就犹如沧海一粟,沙丘一粒,实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因此,不要妄图改变环境,这是很多能力出众的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成功者之所以获得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环境;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无法适应环境。

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应是正常情况,这时不可抱怨环境,更不要妄图改变环境。经验证明,这是绝对愚蠢的想法。现实生活中,被动地去适应环境的现象很普遍。人类也正是因为拥有这种适应能力,才能生存下去。

要想生存,首先是适应,其后是发展,其实适应的本身也是一种发展。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都会面临多次“适应”,因此,学会适应是我们必备的能力。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那些妄图让环境适应自己的人,永远都是失败者。

成长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不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才能一步步走向成熟。学会适应,愈挫愈勇,在适应的过程中磨炼自己,为了新生活不断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