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35

第35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真才实学真功夫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

“书中自有黄金屋”一句诗出自宋真宗赵恒的一首千古绝唱《劝学诗》,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原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如今读书之人是越来越少了,真读书的人更是寥寥。其实,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热爱读书是一种可贵的习惯,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少有时间读书,更何况很多人已经没有意识再去拿起书本苦读。其实,书中蕴藏着深远的道理,能为你指点人生的方向,助你在茫茫前路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说到读书,让人不禁想起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句富于哲理,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读书时清新愉悦的感受。而人的素养、能力从何而来?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善于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像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一样平常。刘墉说:“闲中觅伴书为上”。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常读书,还可以自得其乐、乐而所得。在浮躁、功利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每天都能静下心来读一读书,享受精神食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又何尝不会有读有所得的喜悦呢!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论你是谁、从事什么工作。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之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书中自有黄金屋,真才实学真功夫。读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今中外,诸多成功人士都是热爱读书的人,他们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感受真实的人生。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 18 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他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拓宽人的视野,充实人的思想,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人的心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读书的一个最大功用却是让人们懂得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道理。

毫无疑义,生活在现代社会而不读书,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有作为的人,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因此,打开书本吧,让书中的知识充实你、启迪你。成功并不仅仅是拥有财富,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深远内涵。书中自有黄金屋,真才实学真功夫,让我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吧,它将使你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