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换一种方式思考人生
48178100000026

第26章 绝不苛求朋友

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赫巴德

英国诗人赫巴德说过:“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生命轮回在得与失之间,蓦然回首,发现终点又是原来的起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分分合合、和和分分,人与人之间应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挑剔。人生不要对朋友祈求太多,对朋友求全责备的人终将失去朋友。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一个人显得是那样的形只影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在这世界上生存,会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为了生存,人要与人交往,交往多了便成了朋友。人一生会交很多的朋友,有志趣相投的,有利益伙伴的,有纯粹酒肉的,还有假借朋友之名,坑你没商量的等等,不可谓不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当然,其中交织着情感和利益关系的居多。比如,找你办事,或者你找别人办事。找了朋友帮忙,总感到事情会办的妥帖。找了朋友帮忙,还不能完全只凭这句话将事情搞定,少不了请吃客喝酒,目前流行叫法为摆台面。出于尊重,出于感谢,出于联络感情,出于嘴腹的实惠等,恐怕兼而有之。

对朋友的选择是说不清的,有的人你和他打了一辈子交道,但绝不会成为好朋友;有的人你第一次见面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你总能感到你和他彼此的心是相通的;有的人却需要长期地去认识,去品味,去走进他的心灵。

因此,绝不苛求朋友,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朋友,一旦他们没有符合自己的要求,就认为他们不是好朋友,这样做是极其自私的。

对待朋友,不必求全责备。因为是朋友,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的缺点,这会让你在某些时刻感到失望,但这不应该影响你们的友谊关系。我们看待一件事物的态度,往往和我们所处的角度有关系,比如我们去看大熊猫,往往是带着欣赏的眼光,所以就把它的笨拙看成了憨态可鞠,把它因消化不良而导致的大量吞吃竹子看成了胃口好。同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朋友,你们的友情会一直充满阳光。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对待朋友我们不能一味地赞美,但是我们也不能抓住一个缺点就不放,要学会宽容对待别人。

常言说人无完人,所以对朋友不能求全责备,就像朋友不能对你求全责备一样,否则天下便没有朋友可交。友谊是神圣的,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整天挂在嘴上。真正的朋友是心灵与心灵的自然融和,彼此的心里都时常地牵挂着对方,急对方所急,忧对方所忧,喜对方所喜,乐对方所乐,彼此尽心尽意地去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人生在世,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勉强自己的朋友,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苛求自己的朋友,如果谁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做到了这一点,谁也就算是一个懂得了什么叫做友谊的人,谁也就算是一个明智、豁达的人。

培根说过:“财富非永久之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谁若是想去交结一个朋友,那就得用自己的心灵,诚心实意地去和人家结交,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人家,去以心换心才行。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一个人如果事事不为别人去着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存有一些私利,整天动用自己的小心眼,动用什么诡计去交结朋友的话,那他这一辈子是不会交到一个好朋友的,甚至他就连那一些鸡毛蒜皮的点头朋友也不会有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它具有劝告人们待人少苛求、多宽容的积极意义。这句俗语要求我们在工作、社会处世、日常交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力求让环境朝着有利自我、有利朋友、有利工作的方向发展。对朋友、同事不要求全责备,勿过于苛刻,小来小去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或许比明察秋毫直言不讳的效果好,更有利人际关系的融洽,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人一生里,常常最多,最能够维持长久的朋友,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同学也常常成为死党朋友的最大产生地,珍惜友情,就要有宽容的心态,不能对朋友求全责备,也不能要求朋友一味地顺从自己的心愿,得到一个好朋友需要很久时间的磨和,而失去一个朋友,却常常在瞬间,其实和朋友相处的宽容,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用容己之心去容人,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对朋友不要求全责备,允许朋友偶尔的自私和背叛,多为对方想一想,多给对方时间与空间;换个角度,心中一片天,别人也许是对的,不要让自己受执著的困惑,凡事往好处想。别人踩你一脚,不要耿耿于怀,别人拉你一把,不可转身即忘。这样会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拥有朋友的人生是灿烂的,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