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和处境,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免帮孩子倒忙。
虽然身为父母,但我们不一定比孩子聪明;虽然经验丰富,但解决孩子的问题时,我们可能还不如孩子,因为我们总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忽略孩子。而孩子是问题的主角,只有他能接受的那个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艺林有一段时间被儿子艺智批得很惨,但因为艺智说得在情在理,艺林也就心服口服。当艺林跟我说起这段故事时,我不由地感叹,教育现在的孩子,一点都马虎不得。
原来,艺林认为当下的孩子缺少挫折,没有经历过辛苦,不懂得珍惜,抗挫能力也很弱,因此必须经受一定的挫折训练。
艺林是这样做的。
艺林和艺智玩游戏,他让艺智扮演一个乞丐,而他则扮演收留乞丐的善人。时间是一年,这一年内,艺林剥夺了艺智的全部零花钱,还让艺智在家里打工赚自己的饮食和住宿的费用。
开始,艺智觉得很好玩,毕恭毕敬地对待父母,向他们收留自己表达真诚的感谢,真的像一个乞丐一样。但时间久了,艺智就不耐烦了,劳动也不做了,还和母亲要零花钱。
艺林判定艺智输了,按照约定,艺林要罚艺智做三年苦工。这一下,艺智可火了。他说:“凭什么?你作为家庭一员,也没怎么做家务。你不是也应该做苦工吗?”
艺林说作为男子汉,就应该愿赌服输,艺智马上说:“你这样的游戏本身就是漏洞百出,你不说你的游戏存在问题,反而怪罪我不负责任。”
艺林问艺智游戏有什么问题。
艺智说:“第一,这只是一个游戏,所谓游戏,就是玩,不好玩了,就散。第二,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你定的,没有考虑我的意见……”
“那你当初为什么不说?当初你为什么又答应我的条件呢?”艺林问道。
“请参考第一条。外加你也没允许我说规则。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好,接着说。”
“第三,做乞丐就是演戏,我只能用演戏的套路来做,不可能动真格的。第四,给零花钱的制度是你们以前定的,你不能通过什么破游戏,就给我‘杯酒释兵权’。规则制订由你来,解释权也都在你那,我自然会反抗。”
虽然艺智的言辞不乏强词夺理的成分,但艺林还是理智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孩子一天天大了,还把他当小孩子似的哄骗,恐怕就行不通了,孩子会据理力争。所以,不管制订规则还是改变规则,都不要忘了和他协商,共同决定。
有段时间,妻子迷上了十字绣,但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就买回一个卡套,准备业余时间绣两下,给桐桐玩。
看到了新鲜玩意,桐桐自然不会放过,马上就让奶奶给她找针找线找顶针,她也要大显身手。奶奶是支持桐桐的,马上就准备齐全了。
桐桐上来就抢,妻子还没动手,她就拿着一根针在那块十字绣上来回扎了两针。
妻子没法,只好把十字绣先给了桐桐。她知道,只要桐桐玩腻了,自然就放下了。到时候,自己就自由了。
果然,没有多久,桐桐就放弃了,扔了针线,去和娃娃玩了。但只要妻子拿过十字绣来,她马上就在旁边指指点点。
妻子火了,训斥桐桐,不让她打搅。谁知桐桐也火了,说:“你自以为是!我奶奶缝错了,你能说她,为什么你缝错了,我就不能说你?”
“我哪里缝错了?”
“卡套上面需要留个口,你没留。”
奶奶过来看了看,确定桐桐说得对。妻子笑着点点桐桐的额头,说:“你管得宽。”
桐桐毫不示弱:“这是给我的东西,就要按照我的意见做。我就是错了,你也得接受。”
妻子不禁笑了。
为孩子做事情,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想法,即使你认为不合情理,也不能自以为是。否则,你所做的一切只能是白费功夫。
我妹妹说,乐乐有一个大毛病,那就是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有一次,乐乐做一道数学题,她爸爸在旁边看了,认为她做得有点复杂,忍不住给她指出一种新的方法。
乐乐很不耐烦地对爸爸说:“你那么做不对,老师没有那样说。”
爸爸拍着乐乐的肩膀,企图平复一下她的情绪,说:“好闺女,老师没这样说,不证明这样做不对,你不妨听听再说,你不听怎么知道对不对?”
“肯定不对,要是对,老师还不说?”
父女俩纠缠了半天,乐乐也没有听爸爸的方法。
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他认为老师说的就是金口玉言,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父母千万不要挑战孩子心中老师的权威,否则,只会让孩子厌烦。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学会顺势而为,就是要按照孩子的思维和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正确意见。如果孩子不接受,那么父母的想法再好,父母的方法再正确,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