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明白“未来”两个字的孩子,也会对未来有一个憧憬。父母要善于从孩子对未来的憧憬中发现孩子的理想,并鼓励孩子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对孩子的未来,父母可能比孩子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些。但孩子对未来一些不着边际的憧憬并非不可靠,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因为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一直不敢给桐桐看《哈利·波特》,我怕那里面一些黑暗的法术会吓着孩子,因为在这么小的年龄,正是开始对黑暗产生恐惧的时候。
我这样计划着,有人却在破坏着。那天晚上,桐桐说什么都不睡觉,一定要我和妻子都陪在她身边才行,还说,一个都不能少。
妻子问桐桐为什么非要这样做,桐桐说:“晚上有黑魔法师行动,必须阴阳协调才能躲过黑魔法师的魔手。”
我和妻子一愣,就问她为什么这样说。桐桐振振有词地说:“《哈利·波特》这本书里这样说的。”
妻子看过《哈利·波特》,她说那里面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再说了,我们两人谁都没让她看这书,更没让她看电影和DVD,她怎么知道呢?
桐桐告诉我们,是嘉嘉给她讲的。她说嘉嘉讲故事可好听了,一边讲,还一边用身边的东西做道具,经常把桐桐吓得尖叫不已。
看来是盗版故事吓着了桐桐。我和妻子交换了一下眼神,被桐桐看见了。她很不高兴地说:“你们又计谋啥呢?别耍心眼啊!”
我连忙说:“我是想要跟桐桐探讨一下黑魔法师的事情。”
“爸爸,爸爸,我将来长大了要做绿魔法师,就是春天的使者,要把阳光和希望带给世界,我要阻止黑魔法师的破坏行动。”
妻子说:“哪有什么绿魔法师,那都是骗人的玩意。没人能做得了魔法师,你也别去想做什么魔法师了,快睡觉吧。”
这本是一句很正常的话,但桐桐听了,却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推妈妈走开,说:“你就是黑魔法师,不然你不会阻止我。”
妻子哭笑不得,我打圆场说:“桐桐,你要真想做绿魔法师,打败黑魔法师,首先就应该不害怕黑暗,你要能在黑暗中自如睡觉,这样,你将来才能打败黑魔法师。”
桐桐听了这话,才安心地躺下,睡了。
幼小的孩子很容易把故事里的虚幻角色当成真实的,并会把自己也带进故事中去,憧憬未来的自己能成为正义之神或者美丽的天使。虽是幻想,但父母应能肯定孩子的想法。
我和同学王晓玲只见过一次,就是开学那天,她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其他同学,就被迫转学走了。但不久以后,我在我们区的一张《语文报》上,看到了她的名字。
王晓玲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谁说我不能做作家》。文章的内容这样写道:
我曾经受过很深的伤害,想起那件事,我就感到非常恐惧,但更让我恐惧的,是周围人看我的眼神,是悲悯,是疑惑,是好奇。
我把自己埋藏起来,不和任何人说话。遇到痛苦,我就会和自己的日记本说说话。久而久之,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语文老师经常夸赞我,这让我渐渐找回了自信。
在明媚的春光里,在夏天昏昏欲睡的午后,我都会做一种美梦,我要当一名作家,我要写出我心里的痛苦。
我太高兴了,不由自主地把这话说给了爸爸听。谁知,他说:“爸爸不指望别的,你也不用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你只要健健康康,爸爸看着就高兴。”
我知道,爸爸是心疼我。我受伤害,他比我还难受。他大概是不希望我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但是这句话却让我很受伤。难道我真的没有资格做作家吗?就因为我心里有阴影?
……
当孩子对未来产生美好憧憬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害怕给孩子压力就不去鼓励孩子。不管多脆弱的孩子,只要父母能鼓励他,支持他,大多数孩子都能努力去实现他的憧憬。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张《语文报》上,还有我后来的同学张晓丽的一篇文章,她的文章标题和王晓玲的文章是相同的,都叫《谁说我不能做作家》。
张晓丽的文章风格和王晓玲的完全不同。王晓玲的文章的第一句话给人的感觉很压抑,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自我复苏。而张晓丽的文章却完全是一篇喜剧。她写道:
我是个疯丫头,整天给自己插上各种颜色的翅膀,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别相信这话,这话是假的,因为实际上我是一个很沉闷的人,因为我有一个很沉闷的爹。
我是个大才女,童话、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我都能写!
别相信这话,这话是假的,因为实际上我根本不敢把文章给别人看,因为我爹说:“当什么作家,别痴心妄想了。”
谁说我不能做作家,我就想要把这假话当成真话。
如果父母不看好孩子的未来,那么孩子会消极,但也会反抗。有韧劲的孩子可能会真的成功,但他和父母的关系却会在一段时间内频频亮红灯。
在孩子的眼里,未来总是美好的。无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是目标明确的理想,孩子对未来的憧憬,都是积极的。父母要对孩子给予肯定,不能一味地打击孩子,诋毁孩子,让孩子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