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当妈千万别唠叨
48177700000009

第9章 到底是什么让你放不下

调查显示,大部分父母都知道唠叨是有害的。可即使知道这些,大多数人还是忍不住唠叨。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的身上,这一回,我们需要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回自己的心理医生,看看到底是怎样的教育动机、怎样的心态、怎样的为人处世方式,造成了这个顽固的教育弊病。

把孩子当成幼稚、不能独立的个体,是我们放不下的一个主要因素。表面上,我们作为孩子的拐杖,扶持孩子成长。实际上,我们不过是拿孩子当拐杖,满足自己的人生价值需求。

当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位的慢慢减少,而越位、错位的却越来越多。都知道不能包办孩子的人生,可是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会把自己的人生意志、思想、行为方式强行塞给孩子。那么为什么我们就是放不下呢?

我们小区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农村老人,他们刚搬来不久,来和儿子同住。这对老人特别健谈,而且喜欢和别人谈论他们的儿子。

桐桐小时候,我母亲带着她到小区的一个沙堆玩,这对父母正好遛弯走到那里,就停下来夸赞桐桐,说:“这小闺女,长得真俊。”

桐桐高兴地咧着嘴笑。我母亲呢,受传统影响,觉得受人夸赞要谦虚一些,就说:“就是不听话,非要到沙堆上玩,你看,你看,又灌鞋里了吧。我跟你说,你就站在沙堆外边玩,不然沙子进鞋里多不舒服啊!”

我母亲一边说着,一边跑过去,把桐桐从沙堆里抱出来,把她按坐到自己的腿上,想要给她脱鞋。

桐桐哇哇大叫,用手指着沙堆,想要回去玩。我母亲责骂道:“不倒出沙子,一会儿脚就起泡了。你听奶奶的,就在沙堆外面,用小铲子铲铲沙子就行了,别进里面,听话啊。”

桐桐还是哇哇大叫。

那个农村老太太看到这一幕,就说:“我说大姐啊,你这么教育孩子不中。我们儿子小时候,别说进沙子坑玩,就是泥坑、水坑,我们也不管他。生活困难,我们顾不上他。可就是这样,他反而能可劲地长。”

她的老伴在旁边也说:“我们不是瞎吹牛,我儿子是清华的博士生,他就说我们老两口功劳大,说幸亏我们不怎么管他。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埋怨呢,后来呀,就听出他是真的觉得不管他是好的。”

我母亲有点生气,毕竟被人教训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她头也没回地说:“清华北大就很了不起啊?”说完,抱起桐桐就回来了。

回家后,我母亲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她很不满地说:“什么清华博士,还在泥坑里长大,不定怎么天上掉馅饼,才得到那么一个博士儿子呢!要是父母都不管孩子,那这世界的孩子还不都成孤儿了?孤儿能长好吗?”

我听了这对父母的说法,心里很震惊。仔细想想,真理有时候就是很朴素!不管孩子,孩子反而能可劲地长。

很多父母放不下,是因为觉得自己从经济条件、知识背景、文化素养上来说,有能力把孩子带得更好,我们越是如此,对孩子成长的限制就越严重。

有一回,我给桐桐讲一个神话故事。

我说:“这世界上的每一样生物,甚至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带着一个能量盒。这个能量盒维持着它们的生命。如果能量盒总是有能量不断输入,那么这个能量盒就永远不会耗尽。反之,能量盒很快就会耗尽。”

桐桐听后,问我:“爸爸,我的能量盒怎么才能输入能量啊?”

我说:“现在爸爸妈妈为你输入能量,让你学会各种本领,你以后就可以自己输入能量了。”

桐桐对我的回答很不满意,问:“为什么我自己现在不能输入能量?既然小孩子从小带着能量盒来,那为什么不带着能输入能量的方法来呢?”

我顿悟,说:“对啊,桐桐也有自己的方法。”

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我们觉得比孩子更有经验、更有能力,而忽视了孩子本身潜藏的能力。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们可能想不到,孩子自身有一种神奇而超凡的能力。父母的责任,应该是发掘孩子的这些能力,而不是任由自己来塑造孩子。

小美虽然读过很多教育学专著,却依然没有改掉唠叨的毛病。我和她以及她的女儿魏一接触并不多,可是我脑海里对小美却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就是不停地唠叨。

我记得小美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是这样说的:你就给我做好两件事就行,那就是这也做好,那也做好。

为了督促魏一,小美经常给她讲一些优秀学生的事例。后来,小美又采取了改进措施,把这些优秀的人编进一些故事里。最后告诉魏一:你就得自己努力奋斗,今天不努力,明天努力补,你就是得用功,就是得做好。

小美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魏一一听到妈妈说话就会呕吐。小美为此带魏一去看医生。医生便问小美:“如果我现在夸奖你的孩子很优秀,你是不是觉得很有面子?”

小美点点头,说:“那当然了,我的孩子好,那我脸上肯定有光啊!”

医生便毫不客气地说:“你不能为了你面上有光,就强逼着孩子优秀吧?”

我们对孩子要求严格,到底是为了孩子发展自己,还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呢?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这句话我们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孩子始终还是得不到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呢?

父母常对孩子说:“不管你多大,都是我的孩子。”这话表达的是父母的关爱之情,可在孩子听来,却是一种不信任,一种压抑和束缚。

记住,我们越是放不下,孩子就越是长不大。孩子的成长需要接受更多的外部养料。父母只要提供了基本的,其余的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学会体验,学会吸收,学会选择,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