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当妈千万别唠叨
48177700000015

第15章 唠叨与父母的教育动机

遇到问题就喜欢唠叨的父母,其实有推卸责任的嫌疑。正所谓,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有事。孩子身上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投射。但作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不去检讨自己,反而不停地责怪孩子,这怎么能不让孩子生厌呢?

典型案例

有一个美术老师,举办了一次远郊素描活动。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这位老师提前把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条一条都打印出来,发给参加活动的家长,希望家长配合孩子,做好准备工作。

玲玲的妈妈工作很忙,虽然非常支持孩子参加活动,可是分身乏术。孩子说过好多次,让她给买晕车药,她还是给忘了。等孩子上车离开以后,她才想起来。

她马上给美术老师打电话,她说:“老师啊,玲玲晕车,我工作太忙,忘了给她带晕车药,您看能不能把她安排坐到前面?”

老师答应了。

大约一小时后,玲玲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他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可是玲玲却面色苍白,上吐下泻。

玲玲妈妈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打车去了活动地点。老师领着玲玲妈妈来到活动车上,玲玲正坐在那里。

一见到玲玲,妈妈就开始唠叨:“平时叫你多坐车出去走走,你偏偏就是呆在家里,看看现在怎样,晕车了不?治晕车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坐车。”

玲玲面色苍白,浑身软弱无力,听了妈妈的话,皱了一下眉头,张了张嘴,但是什么也没说。

玲玲妈妈接着又说:“你刚才是不是没有坐在车子前面,我告诉你了,你要坐在车子前面,这样就不容易晕车,你是不是没听话?”

玲玲转过身去,不愿意和妈妈说话了。

玲玲妈妈赶紧过去扶她,试图让她坐得舒服一点。可是玲玲一甩手,说:“烦人!”

老师说:“玲玲妈妈,我看还是让孩子好好休息一下吧。我刚给她头上抹了一点清凉油,一会儿她好点了,就可以出去参加活动了。外面空气好,有助于她恢复体力。”

玲玲妈妈马上说:“是啊,没错,我也是这样说,我们这个孩子,就是喜欢窝在家里,出门呢,也是坐她爸爸的车,连走路都不愿意走。身体得不到锻炼,还不晕车?”

“你要是记得给我带晕车药,我还能晕车吗?”玲玲终于忍不住了,吼道。

“嘿,这晕车药,你能长期依赖它吗?这就得靠锻炼。你不锻炼,身体就没有免疫力。再说了,长期吃药,你知道对身体有什么副作用?”

“每次你都这样,一出现什么事情,就要抱怨别人。我还不知道你,你就是想要推卸责任,想要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我出现问题,那都是我自己没做好。”玲玲边喊边哭,并开始咳嗽起来。

玲玲妈妈感到很尴尬,刚要训斥玲玲,被老师拦住了。老师过来轻轻给玲玲捶了一下后背,说:“别哭了,那太消耗体力。记住,没有谁有错。你现在呢,需要放松一下,好好休息,一会好参加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可不要错过哦。”

你应该了解的教育奥秘

1.什么是教育动机?

很多父母唠叨完孩子,都会这样说:“我这是为了你好!”但是孩子的回答总是:“你要是真为我好,请你不要唠叨,好不好?”

大多数父母唠叨,就是为了孩子成长、成熟、成才,这其实是教育目的,是表象的,不是教育动机。

动机是一种行为发端。教育动机往往深藏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它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而存在的。

这样说,很多父母会感到委屈,可能会说:“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孩子,我宁肯吃不上喝不上玩不了,也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没错,大多数父母的心思,绝大部分都在孩子的身上。

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当我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把孩子当成自己未来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动机,就是自私的,而不是为了孩子。

只有我们不想占有孩子,不想支配孩子,不想操纵孩子,完全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相信孩子能够完善自我,我们的教育动机,才可能是无私的。

2.唠叨的父母,真实的教育动机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叫“爱之深,责之切”。这是父母们唠叨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可以说,唠叨是一种关爱方式,但是容易走向极端。因为这种关爱的出发点,是自己的内心需求。

第一,唠叨是父母出于爱的本能的一种关心方式。很多父母,特别是没有安全感的父母,通常会过度关爱和关注孩子。凡事都紧张,凡事都叮嘱,凡事都放不下。

第二,迫切希望孩子成长。很多父母唠叨的内容,都是孩子只要稍大点就能做好的事情。

第三,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的骄傲。为了让孩子越来越好,就只能不停地向孩子唠叨。

第四,有些父母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就向孩子唠叨。

第五,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唠叨。

第六,想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不停唠叨,为孩子洗脑,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

第七,把自己当成法官、裁决者,觉得孩子做的任何事情,自己都有必要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八,在一些小事上和孩子较劲,希望孩子能多替父母想想,能按照社会既定的规则做事。

……

除了这些典型的教育动机之外,还有很多种。性格和人生经历,是父母产生这些教育动机的重要成因。

怎样才能让教育动机更加单纯呢?

这就需要回归到之前说过的教育目的上,即一定要为了孩子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因为教育观念陈旧,不知道怎样才是为了孩子好,这就容易产生不良的教育动机。

所以,我们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维,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