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
48171800000018

第18章 在磨难中前行——拉德洛事件

圆园世纪初,老洛克菲勒加大了对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投资力度并拥有了对该公司的绝对控制权———陈旧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制度被摒弃,一套崭新的、通过压榨劳动力追求高利润的“工业专制”制度取而代之。在这样的制度之下,劳资双方的矛盾迅速升级,很快就从罢工发展到武装冲突。在这场战争中,许多劳工及其亲属失去了生命。尤其是在两名妇女和一名儿童的尸体被发现之后,资本家的暴行将民众的愤怒提升到了顶点。其余地区的罢工者也纷纷开始袭击矿场的管理者。到最后,威尔逊总统不得不命令联合部队进驻该地区,以控制局面避免引发全面战争。

早在罢工初期,小洛克菲勒就已经对这场危机予以了密切关注并且为之奔忙。当时,威尔逊总统内阁反对在企业中建立联合会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包括陨·孕·摩根在内的其他商业巨头都感到坐立不安。而小洛克菲勒在罢工和暴力冲突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当政府多次出面表示希望小洛克菲勒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来解决事件时,小洛克菲勒却都以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一个“股东”的身份加以回避了。无疑,这样的态度立即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指责。无奈之下,威尔逊政府只能继续出面进行双方的调停,但却由于劳工方面拒绝接受调停而告终。于是,白宫的一个小组委员会开始就矿场与采矿问题召开了听证会。其间,小洛克菲勒应召出席了听证会。

听证会上,小组委员会主席马丁·福斯特向小洛克菲勒频频施压,试图以“劳工的被杀”以及“妇女和儿童的惨死”来逼迫小洛克菲勒出面了结这场争端。而小洛克菲勒则以父亲老洛克菲勒的原则巧妙地回避着。他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家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应当由国家管理的事务——是否允许工人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事实上,在生死攸关问题上,我们宁可损失自己所有的钱,也不愿意看到我们的工人失去工作。所谓为了自身利益而强迫工人们接受我们的规则是毫无理由的。不幸的是,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

福斯特主席反问道:“那么,如果这意味着耗尽你们家族的全部财产以及杀死你所有的雇员,你依然会坚持这一原则吗?”

小洛克菲勒则郑重地保证:“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尽管很多人认为小洛克菲勒的话只是夸夸其谈,但小洛克菲勒的父母却倍感欣慰与自豪。尤其是他的父亲老洛克菲勒,称赞儿子的证言是“为原则进行搏击的响亮的号角”,表示将把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一万股股票作为礼物送给小洛克菲勒。这位父亲似乎已经习惯于自己所开创的洛克菲勒家族的传统——以金钱作为载体传递感情,而他的儿子也在此时以这种方式得到了父亲坚定有力的支持。

然而,不久之后却爆发了拉德洛屠杀。当这一消息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全国时,无论何时何地小洛克菲勒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的憎恶的黑影。正如多年前他的父亲老洛克菲勒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拉德洛屠杀让小洛克菲勒也陷入了公众愤怒的视线中。集会和游行示威无处不在,愤怒和激动的情绪也不断在全国高涨。那些报纸杂志上如此写着:“洛克菲勒家族的每一次祈祷都是对基督的侮辱!”“那些烧成炭的妇女与儿童的尸体就是洛克菲勒成功的证据!”媒体和公众舆论几乎完全都站在了冲突中的劳工那一方。

对小洛克菲勒来说,看这些报纸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他学会了怎样避开这些攻击的伤害而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拉德洛事件可能会成为他至死都无法摆脱的重负——即使他能听任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丑陋不堪,但是父亲和自己为家族的声誉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更不幸的是,年迈的父亲和老一辈的助手盖茨牧师已经无法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了,这就意味着小洛克菲勒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引领家族走出这个泥潭。

很快,小洛克菲勒找到了两个对自己很有帮助的人。他们就是现代公共关系之父艾维·李和加拿大政坛前劳动部部长麦肯齐·金。这些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富家子弟很快结成了联盟。员怨员源年,小洛克菲勒找到艾维·李表示自己渴望掌握取得信任的艺术。他说:“我和我的父亲被这个国家的报纸和人民严重地误解了。对于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处境得到理解这一问题,我想听听你的建议。”随即,艾维·李开始了他的工作。他在科罗拉多发行了一系列公告,编写了《在科罗拉多为工业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这本小册子,并且将其发布到他自己所设立的广播网络上。接下来,他又挑选了一些报纸,将其中的某些报道进行再版,以此来引导公众的意见。“群众是由舆论为标志引导的”是艾维·李一贯的观点。此外,他还让小洛克菲勒对外宣称自己拥有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全部产权,并表示公司不会在态度上向罢工者屈服,甚至把这一声明的公告贴满了整个矿区,以表明公司有诚意与罢工者谈判。而麦肯·金多年的劳资关系背景则帮助小洛克菲勒在具体事务上搭起了一个从冲突中退场的台阶。

到员怨员源年末,罢工的浪潮逐渐平息,科罗拉多燃料和钢铁公司以及其他公司也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员怨员缘年,小洛克菲勒解聘了公司的管理者蒙哥马利·布朗。这对年迈的布朗来说意味着斗争的结束,但是对年轻的小洛克菲勒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员怨员缘年圆月,小洛克菲勒出现在威尔逊总统与劳资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此前麦肯·金已经向他面授机宜。小洛克菲勒在回答中竭力回避问题和责任,他那严肃正直的态度使得人们并不相信他就是残酷杀人计划的制订者。第一轮听证会后,小洛克菲勒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然而,当小洛克菲勒发现他在百老汇圆远号办公室里关于罢工的信件已被听证会的工作人员取走并且开始调查时,立即陷入了绝境。

同年缘月,小洛克菲勒再次出现在证人席上。而此时公众同情的声音却变成了咒骂,他则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汗如雨。

开始时,小洛克菲勒还能拿出自信回答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可当他唯一的支点——道德被对手拿走以后,他几乎处于尊严尽失的境地,从说话吞吞吐吐到最后只能沉默不语。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所经历的最残酷的斗争,而这场斗争持续了整整三天。在委员会愈发猛烈的攻击下,小洛克菲勒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以天真无知的态度来继续这场斗争了。于是他开始恢复了镇定,开始采取迂回战术巧妙地回避对手的攻击,始终与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管理事务拉开距离,努力给旁听者制造一种这样的印象:尽管小洛克菲勒对其雇员所采取的行为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认可,但是他却并不是暴力事件的策划者,只是他的家族所拥有的财富与盛名让他无可逃避地成为众矢之的。

如此一来,虽然狼狈不堪,但是小洛克菲勒却终于得以从拉德洛事件的审问中走出。根据麦肯·金的建议,小洛克菲勒在审问后的两个月后,摇身一变成为劳资关系改革的先锋。

当时,小洛克菲勒和麦肯·金驱车前往拉德洛矿山和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其他煤田进行视察。他默默地站立在那块曾经是劳工宿营地的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看着被风卷起的黑沙漫天飞扬。当矿工们得知洛克菲勒家族的掌门人已经来到他们中间时,都感到难以置信。小洛克菲勒随和地同他们交谈,与他们享用相同的午餐,走进他们破烂的木屋中,坐在露出弹簧的折叠床上。他与麦肯·金甚至还戴上头盔、穿上制服下到深深的矿井里去检查公司的安全工作情况。此外,小洛克菲勒还提议为矿工们举办了一次舞会,并且他还与在场所有的年轻女性跳舞。

这些行为被追踪他进行报道的记者们迅速写成新闻发回了报社。毫无疑问,这一事件的传播比召开十次演讲或新闻发布会的效果都要好得多。紧接着,麦肯·金表示矿工们可以用秘密投票的方式选举出自己的代表,每员缘园人中选出一个,由这些代表与联合委员会的经营者们一起工作,参与关于工作、生活、安全、卫生、教育、住房等各方面的讨论,矿区会议每源个月召开一次。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对管理人员投诉与处理的可操作性细则。这一计划最终以超过半数的有效投票得以通过实施,并且很快就作为“洛克菲勒计划”的一部分被世人所知。

至此,小洛克菲勒终于平息了科罗拉多燃料与钢铁公司的劳资纠纷。

可以说,拉德洛事件是洛克菲勒家族所遇到的最大的危机,如果不妥善处理就可能让家族世代声名狼藉。因而,小洛克菲勒在强烈的家族荣誉感的支撑下,亲身参与到劳资双方的调解中与工人进行沟通,并运用家族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解除了这个危机。小洛克菲勒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发展中的众多民营企业和家族式企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仅仅以是否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来作为衡量企业管理的标准是不够的,企业家自发地对企业行为进行人道主义的规范往往能为劳资双方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平稳快速发展的根本,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社会精神财富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