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75

第75章 自卑是一种通向失败的消极的自我意识

1951 年,英国人弗兰克林从自己拍得极为清晰的 DNA(脱氧核酸)的 X 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 DNA 的螺旋结构,并就此举行了一次报告会。然而弗兰克林生性自卑多疑,不断怀疑自己论点的可靠性,于是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假说。可是就在两年之后,活森和克里克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分子结构,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这一假说的提出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开端,两人因此而获得 1962 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假如弗兰克林是个积极自信的人,坚信自己的假说,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那么这一伟大的发现将永远记载在他的英名之下。自卑通向失败,这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自卑究竟是什么呢?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一个性格自卑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的形象、能力和品质,总是拿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强处比,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惭形秽,从而丧失自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沉沦。具有这种性格的人比较敏感、柔弱,想象丰富,胆小怕事,依赖性强,感情用事,缺乏耐性,好冲动,不冷静。他们常常因一些小事而觉得内疚,许多时候倒不是因为他做错了,而是自认做得不合理想,不够完美。他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但生活不可能都完美,这也正是他难以树立自信的客观原因。

这种人行为退缩,面对竞争和挑战通常采取逃避态度。他们愿意与人交往,但是又怕被人拒绝;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亲近。

经常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多缺乏自信,唯恐自己所言之事的可信度不高。可恰恰是这样,结果往往会起到欲盖弥彰的作用。

这类有自卑心理的人在潜意识里是看不起自己的,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甚至没有一点点值得“称道”的地方。“我究竟有什么优势?”他们常常自问。

其实优势他们是有的,只不过因为自卑而没有感觉出来。一旦与知心朋友谈心,朋友们给他指了出来,他也许就相信那确实是真的,但这种想法往往并不持久,一段时间后他又恢复了原样。

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生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严重的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还会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力,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别人或许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我认识。在你真正喜欢别人以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在你未接纳自己以前,动机、设定目标、积极的思考等等,都不会为你工作。在成功、快乐属于你之前,你必须先觉得这些事情很值得。

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接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接纳自己就无法成功。自卑的人虽也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条件和时机,但他总认为这些条件和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与自己并不相干,甚至自己根本不接受这些条件和机会。因此他们就不努力奋斗,也没有和别人竞争的勇气。自卑的人就是这样替自己设置障碍。没有一个人能越过他自己所设置的障碍。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话:“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一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注定比别人矮一截。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的,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接纳自己,对自己要做肯定的评价,对自己的优点和力量要有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