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68

第68章 不要把今天应做的事拖到明天去做

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的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你今天应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当然,对于某些可做可不做的事,可以采取积极拖延的态度。

在时间面前,弱者是无能的,时间一秒一分,甚至整天整夜地从他眼前白白地流逝,他既无力挽留,也无法运用;而强者总是时间的主人,他会十分地珍惜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音乐大师贝多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贝多芬耳聋以后,学习和创作更加勤奋,对时间也倍加珍惜了。为了让艺术的火花永不熄灭,他每天都要长时间地练习弹琴,弹得多了,手指发热,他就在琴旁的凉水盆里泡一泡接着再弹。不知不觉中,多少个时辰过去了,水掉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最后竟从地板缝里漏到了楼下的屋子里……

贝多芬懂得勤奋者既要珍视时间,同时要在事业上舍得花费时间。他对创作的态度非常认真,他的作品不仅在动笔之前要经过反复思考,还要不断修改。著名的《莱昂诺拉》序曲,他写了不下三四稿;为歌剧《菲德利奥》第二幕开始的一个引子,竟改写了 18 次之多。

贝多芬身边一直没有什么亲人,只是他的弟弟卡尔给他留下一个侄儿。他把希望寄托在小卡尔身上。他想把小卡尔领上高等教育之路,并给侄子筹划了无数美妙的前程。可是,小卡尔却辜负了伯父的希望,他去经商,结果负债累累,迫于债务,他朝自己头上打了一枪,但并没有死掉,然而贝多芬却受到巨大的打击,几乎丧命。

侄子康复后,贝多芬仍然为侄子的前程四处奔走,归途中他得了肋膜炎性的感冒,在维也纳病倒了。朋友们都不在跟前,他让侄子去请医生,在那样的时刻,时间对于艺术家来说,该是多么宝贵啊!可是这个浪荡的不肖侄子竟然忘掉了这件事,两天后才想起来去请医生。等到医生来了,贝多芬病情已恶化,虽经三次手术,但终因医治无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件事警示我们:千万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它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拖拉的不良习惯呢?

(1)不要把拖延看做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

一个企业家可以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而遭到失败;学生可能因为没有及时掌握应有的知识而失去获得学位的资格;医生延误了病人诊治时间,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之一。

(2)学会安排事项的先后次序。

杂乱无章和拖延总是连在一起的,因为二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如果一个人的桌面上摊着十件待处理的事情,那么单单是决定从何下手就要颇费一番工夫。一个家庭主妇面对十来样积留的杂活,往往会感到无精打采,很可能泄气认输,宁肯去看电视连续剧而一件事也不去做。人在感到手忙脚乱的时候,总是随意择一件事干,或者干些次要的事,而常常忽略了重要的事项。其实,要改变这一坏习惯不很难,那就是学会安排事务的轻重缓急。比如每天晚上把所有第二天该干的事一一列在纸上,并按它的重要性依次排队。这样,第二天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处理它们,每做完一件事,就高兴地在纸上画掉一项。

这个经验看起来也许是最简单不过的,但是你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再着手处理另一件事,这样为你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惊人的!

(3)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

这不是在心里暗暗地规定一个期限,这样是很容易忽视的。这里指的是要让其他的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你可以邀请一对夫妇来欣赏一下你打算喷涂的房间,你的自尊心会敦促你在他们到来之前就完成这项任务。公开的拖延往往要比私下里拖拉难堪得多。

(4)不要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也许是符合人的天性的,但是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铢积寸累,难上加难。几年前,诺曼常常积压一大堆来信。如果第一封信中牵涉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就把它搁置一旁,找一封容易答复的信去处理,结果,没过多久,他就积攒了满满的两三包没有答复的信。

皮尔斯教授对他说:“你犯了个错误,不应当回避那些棘手的信。应当首先处理它们。你因此而得到的鼓舞会使剩余的任务迎刃而解的。”他试了试,果然此话不假。

(5)不要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

有些人之所以经常在行动中却步不前,是因为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无缺。诺曼说:“我一直想给我的一位朋友写封信,他的爸爸刚刚去世。可是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写吊唁信,也不知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皮尔斯教授问他:“你指的是什么心情呢?”他说:“我十分难过。我一直在为他祈祷。”皮尔斯教授把诺曼的这些话草草地抄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他,并说:“这就是你要说的一切。你的朋友并不想要一份作文,他需要的只是几句发自内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