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29

第29章 为人处世中要努力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爱默生说:“人们接受被分配的自己的一份,这是人人都会遵循的待人处世的技巧。我们把握了自己位置的态度,所有人都会默认。如果你没有做好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方式,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就完全可以把你看成个懦夫;但如果你像一个伟大而有成就的人那样去行动,作为一个进取者,社会也会如此看待你的形象和价值。”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为了树立良好的形象,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1)坦诚,但不粗率。

人与人交往,需要坦白诚恳。就是说,立身处世刚正不阿,为人办事诚心诚意;心直口快,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言之有物,行之有理。若是心口不一,口是心非,察颜观色,看风使舵,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就不是一种坦诚的态度,是不会搞好社会交往的。

值得注意的是,坦诚不等于简单粗率,信口开河。简单粗率、信口开河的人,往往捕风捉影,凭主观想象断言,说话不负责任,只图一时痛快;不看对象,不讲方式方法,不分场合地点,不顾后果乱说乱讲。简单粗率同样不会搞好社会交往。

(2)谦虚,但不虚伪。

谦虚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很重要。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是实事求是,不过高地自我评价,既肯接受别人的批评,又能够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交往中受欢迎的人。一个背着自负自傲的沉重包袱的人,不可能是社交中受欢迎的人。

谦虚应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要陷入虚假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自己明明有不同意见,为表谦虚而不明白说出,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称是,背后却又发牢骚,也是虚假表现。

谦虚与虚假、虚荣不是一回事,如果一个人故作谦虚姿态,以求得“谦虚”的美誉,就是虚荣的一种常见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人们察觉,就不会有愉快的交往了。

谦虚更不等于谄媚。如果在交际中,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那就错了。过分溢美,亦近谄媚。谄媚,非但不能给人以好感,反而会令人讨厌,是社交中的一个大敌,应当注意回避。

(3)老练成熟,但不圆滑世故。

要在社会交往中,减少失误,不断进取,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努力使自己老练成熟起来。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欢迎的是老练成熟的人,而不是圆滑世故者。老练成熟的基本特征是:第一,能够摆正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大节与小节的关系。既看到眼前利益,更看到长远利益,着眼于大节,不围着小节打圈圈。老练成熟,就是胸有大志,站得高,看得远,有政治头脑,有社会经验,有知识,有学问;遇问题有主见,并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第二,能够摆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社会、人生,对他人以及自己有较透彻的了解,不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迷惑。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心应手地为人处事。第三,能够摆正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既重感情,更靠理智行事。一事当前,能够恰当地抑制自己的感情,不感情用事;能掌握自己的个性,使之适应于交往的需要;能驾驭自己的习惯,使之无碍于与别人的交往。

老练成熟,靠的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而这些又往往在于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说,年轻人不易于为人处事老练成熟,唯其如此,要特别注意尽快地使自己成熟起来。

(4)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己严,对人宽,这也是与人交往必不可缺少的个性品质。

严以律己,就是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不去伤害别人,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发生口角时主动进行自我批评,总是尽量把方便让给别人,有困难力争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宽以待人,就是要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以德报怨,而不计较别人以怨报德。

每天与人打交道,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与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他能否与人很好地相处的重要因素。中国古来就有的“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的处世方法是非常可取的。

无论怎样力求完善的人,身上都有着令人遗憾的弱点,甚至是令人厌恶的缺点。怎样看待别人的缺点呢?明代学者薛有说过:“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到别人不及自己的地方,不能以自己有这一长处而鄙视人家或者诋毁别人。善意的批评与提醒是必要的,但出发点是希望别人更加完善,而绝非嘲笑与轻视。看到别人的不足,我们应该这样想,这有助于我们多看别人的长处,也能使自己清醒。

以宽容态度待人,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以客观的态度给人以评价,会使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秀之处,又能对人的缺点错误抱一种善意的态度,并予以充分的谅解。这是一个人有知识有修养的表现。“如果我们自身毫无缺点的话,就不会以如此大的兴趣去注意别人的缺点。”这话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