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20

第20章 只要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

人生犹如远航,艰苦卓绝并充满未知的风险。在这样的人生远航中,我们树立一个合适的人生目标不容易,但是能够坚持不懈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这个目标,就更加困难了。因为我们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太多的非议、太多的诱惑,以及各种困难、挫折,这一切,都在不停地考验着我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青少年的想法和信念更容易被动摇,更容易在无数的人生道路上茫然、徘徊、犹豫不决。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们对但丁的这句名言并不陌生。可是,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实践它呢?纵观成功者的踪迹,一切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都是沿着自己开辟的路走向成功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环境和条件比一般人优越、特殊。敢于走自己的路,是一种人生境界,只要我们认准了自己的目标,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哪怕是面对一些非议甚至是指责。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进化论》的主人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不干正事,整天打猎捉耗子”,所有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过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你是不会有出息了!”《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动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不能控制别人走什么样的路,但你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样的人。选择不同,结果各异。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尊重别人,然后走自己的路,不要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轨迹。人,放弃自我的本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去模仿别人,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把别人的特色误以为是自己应该追逐的东西,多半都是不能成就大事者;即使有一点成绩者,也是没有什么特色的。这一点,对成就大事者来说,是一大忌讳。

“做你自己!”这是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给当时年轻的作曲家乔治·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已声誉卓越,而格希文却是个默默无名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格希文的才华,以格希文当时薪水的三倍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个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坚持下去,有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忠告,并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

20 世纪的电影大师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平平庸庸,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改变,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演他自己,这才渐渐成功,成为一代电影大师。事实上,许多成就显赫的名人、伟人都具有独立思考和坚持自己想法的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因而就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就能勇往直前地追求,就能标新立异有所建树。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都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造化。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去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将我们人生的意义充分体现出来。

§§第四课 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每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上,都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都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过完全与世隔绝的生活,我们需要从他人处获得尊敬和满足。“学会交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人才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怎样在社会中立足、与人相处、交朋友;怎样既能获得友情、理解和尊重,又能保持自尊、个性与独立,使的生活更加充实,使自己的事业在别人的帮助下更容易成功,是每个现代青少年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