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48161900000011

第11章 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

把一种行动方式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和重复而固定下来,成为不变的模式,这就是习惯。比如定时、定量吃饭。最初小孩对饥、饱的感觉不是那么准确和明显,吃饭没个时间观念。玩起来,特别兴奋,可以忘了吃饭;没的玩了,很闲散,又总想吃东西。这就是没有吃饭定时的习惯。小孩遇见喜欢的东西就多吃,不喜欢的就少吃或不吃。这就是没有定量的习惯。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要通过长年的、反复的操作实践,重复又重复,才能固定下来。所以,习惯是在生活过程中教育和培养的结果。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获益。一旦错过成长的关键时期,以后,再改变已有习惯就很痛苦了。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人之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该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一个人在小时候培养一些好的习惯,将会给他带来终生的无穷收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 350 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记住: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青少年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中国有句古话“慎之于始”,就是这个意思。如婴儿初生的时候,假使大人不放他在床上而抱在怀里睡的话,不消一个星期,孩子就会养成要睡在怀里的习惯。因此,从孩子呱呱落地,父母就不要忽略这种事情。还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环境,一个好的习惯养成,父母是负有很大责任的,像父母的言行、暗示,对于儿女的习惯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因为父母与小孩在一起的时间长久,一举一动都很容易使小孩子模仿的,其他在小孩子周围的人,也要影响到小孩子的习惯。所以,环境的教育对于习惯的养成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一种好的习惯能否形成,最终取决于青少年个人的努力。

习惯与人生有很重要的关系。青少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只是生理上的习惯,而且是心理上的习惯。要养成生理和心理上的习惯,不但要“慎在其始”,而且要“慎之于终”。有恒地继续下去,不要间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将来才能够取得杰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