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48157400000364

第364章 透过心灵的窗口识心意

若想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就要读懂他的眼睛。眼睛作为人心灵的窗户,是最诚实的。

引用爱默生的一句话:“人的眼睛和舌头说同样多的话,不需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得知全部世界。”所以,通过对一个人眼睛语言的观察,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个人有些初步的了解。

《孟子·离娄上》篇中曾写到眼睛无法遮掩罪恶:“胸中正,则眸子寮;胸中不正,则眸子蚝焉。”这就是在说明眼睛对于判断人心的关键作用。

汉朝末年的王莽在篡位之前,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勤劳踏实、节俭自律。但是新上任的司空彭宣见到王莽之后,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底气十足,但是眼神中夹杂邪狭的感觉,专权后很有可能会出大事。我又不愿附庸他,这官不做算了。”并最终以“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为名,上书天子,告老还乡。

预言最终被证实,乱臣贼子成为王莽的不归之路。

大体说来,如果一个人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那么多数是由于他心虚而在闪避注视,隐蔽自己。

三国时期,曹操曾向刘备安插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刺客并未立刻下手,而是与刘备商讨削弱魏国的战略,极力迎合刘备的想法。

但是,诸葛亮的到来使刺客感到心虚,便说要出去方便。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认识一位才人,能够助我们削减曹操的势力。”

诸葛亮却悠然地叹道:“这个人一看到我就神情恍惚,不时露出忤逆之态,有如此的奸邪之形,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慌忙派人追出去,那个刺客果真已经跑走了。

《推销员如何了解顾客的心理》是心理学家珍·登布列的杰作,书中曾说道:“如果一个顾客眼睛向下看,但是脸转向旁边,就说明你被拒绝了;假如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僵硬的笑容,下颚向前,他有可能会接受你的请求;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角及至鼻子的部位含着浅浅的笑意,轻松,热心,那么你的生意基本上就成功了。”

可以通过许多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视线。首先,重点是对方是否在看着自己。其次,对方视线活动的方式,如果视线刚接触就立刻挪开,则说明他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第三,视线的方向,比如对方是正视还是斜视对待自己的。第四,视线的集中程度,即能否专心致志地看自己。第五,通过对方视线的移动方位,即视线的位置,来猜测他的心理变化。

处世的最难之处,莫过于识人,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做为;况且为人处世中的识人,自古也是难为之事。人是很难被人所了解与认识的,当人们试着去把握一个人时,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把握一个人,就必须深刻了解他的表面与实质,但是这些又不是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从辨别一个人言行的真假开始,及至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否高尚,中间都渗透着人的精力与智慧。所以对人际关系报以轻视态度,就自然而然无法去真正了解一个人。

眼睛有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其实,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时常会从他的眼睛里反映出来,心之所想,通过眼睛就能表现出个大概,大家都难以隐瞒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唐朝著名帝相魏征曾因隋末连年的战事,隐居于梁、宋之间。在很早就已投身行伍的李密,因战败独自逃到了雁门,隐姓埋名,化装成一教书先生,与魏先生频繁往来。一次,魏先生同他戏说道:“我看先生面色沮丧,目光涣散,心神不安,如今朝廷正在通缉山东的叛乱分子,难道先生也是其中的一员吗?”李密惊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说:“既然您什么都知道了,还望先生救我。”魏先生说:“我见先生没有帝王之相,也没有将帅的谋略,仅一乱世英雄罢了。”接着向他详细地对历代帝王将帅和乱世英雄成败得失的缘由作了一番分析,最后,魏先生说:“我夜观天象,有帝王将出于汾河晋地一带,假若您能前去辅佐,那么定能前途无量。”话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说道:“腐儒之辈,不屑与图大事。”便径自离开了。

日后,李密借故西逃,沿途招兵买马,企图重新出山,最终还是失败,归顺了唐王朝。然而在后来的叛乱中,他始终无法改变一败涂地的结局。

其实,李密的败局早已由他涣散的目光暴露无遗。因此,魏先生对他的判断也是根据他的双眼作出的。

眼睛,能够轻易地反映出对方的内心世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往来也是如此,学会看懂对方眼神中透露出的信息,会让你对对方的判断更加准确。

假如在一个人听话的过程中,眼光频频转移至别处,这代表他对所谈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另一方在他眼神的回应中,应该注意对话题内容的及时调整。

从上到下或是从下到上不住地打量,表现出这个人自身的优越感以及他清高自傲,习惯支配差遣人的性格。这种目光代表了他对对方的轻蔑及审视。

人际关系作为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人们之间做到沟通与理解,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起初就有心理隔阂这一道墙,要消除“心墙”,就必须了解对方,否则,再多努力也是白白浪费力气。